大概是受了孔子的影响,中国人无论品人还是论事,都喜欢“一言以蔽之”。语言简洁,虽然给人清爽练达的感觉,但也常常以偏概全,更容易产生歧义。比如,最近国内有同学问我,若用一句话来概括现在的中国男女,句将安出?我想了一阵子后,回答他说:“男人死不认错,女人死不服老”。同学觉得这句话很有概括力,也很生动,但我自己觉得这话颇有些问题。
因为说“男人死不认错”,绝对不是指所有的男人,在所有的场合都如此;说“女人死不服老”,也很可能被误以为“不服老”的心理和行为都是积极的、正面的、值得肯定的。所以,对这句话,我还是需要做几点补充说明。
男人死不认错
关于“男人死不认错”问题,柏杨死侠和易中天活侠,都曾做过刨坟鞭尸、挫骨扬灰的批判,但两位大侠数落的,全是党徒和政府官员。其实,不肯认错的男人远不止这两类。心智不全的小男孩、道貌岸然的师尊学长、所谓的富商大贾企业家等成功人士、骄横的兵痞匪霸、倔老头等,都不肯轻易认错。
多年以前,我们两男一女三个高中同学聚会。男同学做东,我和女同学作客,聚会地点在男同学家。我带了儿子,女同学带了女儿。男同学的公子90年生的,最大;女同学的公主91年生的,居中;我的犬子94年生的,最小。仨孩子都是10-14岁的懵懂少年,不知怎么玩恼了,把小公主给惹得大哭。
男同学经过询问得知,是公子拒绝把自己的玩具给公主玩。于是男同学夫妻把公子叫到另室,劝他拿着玩具向公主认个错,哄哄妹妹,可公子死活不肯,父母越是苦劝,他越是倔强。男同学气得狠狠地给了他一耳光。被打后的公子,一边号哭,一边不停地大声反诘:“我没有错,凭什么向她认错?!”好家伙,他那鼻涕泡飘得似肥皂泡,那脖子梗硬得呀,简直像个石狮子。
错,原意是金属涂料,粉饰泥像、木偶和其他不好看外表用的。认错,就是把金光闪闪、鲜艳迷人的涂料刮除,暴露被粉饰物的真实面目,这对被粉饰物本身来说,当然是丢人、露丑、不体面的事。
中国的传统教育,喜欢在道德和学问两个方面拔苗助长,把普通个人的自尊拔高到超人的地步,上智下愚、官尊民卑的社会等级制度,又如同上房拆梯,让自尊心强的普通男人和地位高的权势男人,都无法屈尊降卑,走下高大上和伟光正的神坛。殊不知,在上何如在下好,下来还比上去难。
尽管至圣先师曾教导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智)也”,可很多后世学人宁愿“不智”,背上糊涂虫的黑锅,也不愿丢了“不知”的颜面。在为官从政者看来,“错”通常连着“乱”,为尊在上的如果认错,就容易导致秩序的混乱,而从古至今皇帝老儿和冠带群臣最怕的,就是天下大乱,上大人为了维稳,不得不死不认错。
民国以降的党国政府,虽有纠偏的,却很少认错的,更没有道歉的。原因很简单:党非一人,领导人前任后任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下至普通党员,上至总书记、总核心、总顾问,无不缺乏整体观念和荣辱意识;最高权力交接又没有统一机制,随人性和随机性比较大,加之利益的绑定效果,致使“为尊者讳,替前任盖”的潜规则盛行。所以,党国永远是一人犯错,千人不认。
中国男人认错难,主要是上对下、尊对卑、强势对弱势、官员对百姓认错难。皇帝对大臣,领袖对边角,老师对学生,家长对小孩,牧师对信众,大V对粉丝,这个顺序上绝对是认错难,难于上青天。而反过来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官员下级对上级,委员对委座,不带长的对带长的,放屁不响的对放屁响的,无论认错的频率,认错的态度,还是认错的艺术和真诚度,都绝对世界一流。
记得父亲对我说过,文革时期黑五类的怀中总是揣着写好的检讨书,随时随地掏出来念给批斗他们的领导和群众听。有一位当处长的朋友曾在我面前炫耀说,他为官多年,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秘诀,就是勇于并善于向上司认错。
中国男人在平级、平辈、同龄、同性之间,认错也很难。我出国前曾在粮油公司任职,有次班子开会讨论往来帐问题,平级且同龄的副总经理主持会议,并在会上向我无理发难,我一怒之下甩手不管,将一千多万货款的追收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吓得一把手赶紧责令那位副总经理向我道歉。那家伙当晚向所有班子成员致电道歉了,说自己做的太过分,可就是不肯向我道歉。
迷信或有信仰的中国男人,你让他向天向神认错很容易,但要让他向人认错却非常困难。华人教会里的信众,彼此有过节,大都会以背后祷告的方式,诚恳地向天啊父啊、神啊主啊认错,但很少有人大大方方地直接向兄弟姊妹认错。这其实仍然是等级观念的折射,因为神是可敬畏的,人算什么嘛。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港台商人和商业片溜进大陆的“不好意思”一词,逐渐在普通民众中流行开来,并成为“死不认错”和“正式道歉”之间的委婉转折与巧妙过渡。“不好意思”的妙处在于,既认了错,又保住了面子。令人惊讶的是,出国后我发现,死不认错的政府不光是中国政府,美国政府和俄国政府也都是。从小受着鼓励教育的北美孩子,你要让他们认错,可能比杀了他们还难。
女人死不服老
世人无不希望自己的母亲长生不老,自己的太太青春永驻,可凡人都会老,无出三界外,不论男人女人,名人常人,都要遵从这个自然规律,认老服老,敬老乐老。其实,人在出生后死亡前,每个生命阶段都有不同的体,不同的貌,不同的美和不同的魅力。所以,人大可不必沉迷年轻貌美的青春时段。
然而,由于中国女人被压迫的历史太久,走出家门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对社会和人生的领悟不深,再加上缺乏独立精神和引领意识,所以,中国女人一直对自身没有正确的认识。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她们、尤其是城市受过教育的女性,不敢正视自己的年龄,不会表现自己的年龄优势。
我在四十岁以前,不管是交朋友,还是合作共事谋发展,对伙伴的性别没有要求,一切交由天择,相信缘分,男女平等。四十岁以后,我虽然保有很多女性朋友,红颜蓝颜都有,莫逆之交更不在少数,但基本上不再与女性伙伴合作共事做生意了,原因是中年女性,包括部分已迈入老年的后中年女性,她们行事为人很多方面像小孩子,成熟稳重的实在太少,太少,令人失望。
在中国做生意,免不了总要签合同,总要谈判、应酬,更少不了催款要帐。说实话,这些生意外交领域,本来都是女性的用武之地和取胜之地,很多四十岁以下的年轻女性,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把这些男性头疼的事情做得顺风顺水,硕果累累。而四十岁以上的中年女性,却常常因为言语、举止、穿着、打扮的不得体,外交方式和细节的处置不当,平白失去签约机会,降低谈判筹码,增加收款难度,一句话,把事情搞砸了。
生意场上的中年男性,大多礼仪娴熟,谈判经验老到。近些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成功的儒商更多。他们不仅是懂经营会管理了解市场的企业家,也是见多识广、满腹经纶的文化人。人家 本没有歧视女性和怠慢女谈判代表的意思,可我们的女经理总是摆出一副矫揉造作、忸怩作态的样子,怕不平等却硬要强词夺理、盛气凌人;凌人不足,竟然又眉眼勾人,结果适得其反。
举个例子说,合同中的义务条款,本是为签约法人设定的,并非针对自然人的女性代表,可我们的女性代表常常会发嗲地说,看在我是女人的面子上,能否给些照顾。付款期限已到,女经理又经常央求债权人说,我女人家,我单亲妈妈,里里外外一肩担不容易,能否再宽限些时日。产品质量有问题,售后服务跟不上,客户致电投诉,女供货商又哭着说,我一个妇道人家……
一些文化程度低的女老板,见到熟悉与不熟悉的男客户,总喜欢称兄道妹,明明比对方年长,却要装作小妹的样子。更有学历很高的中年女经理,穿着紧胸吊脚的少女装,扛着杂乱如草的姑娘头,在男生意伙伴面前皓腕挥舞,赤脚乱动,要么唠唠叨叨地夸奖孩子聪明,老公英雄,要么神秘兮兮地阻止客人问及丈夫,用一句“提他干嘛”将人家呛得单耳发麻、两眼上翻。
更可笑的是,稍微上流一点的中年成功女士,或成功男人的夫人,最近几年都受了西风东渐的影响,不兴当面问年龄,甚至问属相都不行。有次在饭桌上胡闹汉闹得正欢,有位身着唐装的大师突然说要给女士们算命。当大师向一位嫩装中年女询问生肖时,那女竟然娇滴滴地说:“这是秘密,不告诉你!”肉麻得我浑身鸡皮疙瘩,差不多够煮一锅小米粥了。
我对化妆打扮的女人一向尊重。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我都能接受并欣赏,因为我觉得生活的原色是很单调的,女人们愿意付出时间、金钱和心思来改善,为大家带来美丽和香艳,养眼提神又健脑,实在应当受到鼓励和嘉奖。我曾属文为“卖弄风骚”和“冶容诲淫”辩护,也亲手打过说涂脂抹粉老婆风凉话的表弟,但我更喜欢女人有符合自己年龄特征和气质的冶容与风骚。
我还注意到,最近三十年,中国影视屏幕上的男大腕们,扮谁像谁,演什么出什么,几乎个个自信、得体、成熟、霸气、落落大方。相比之下,女明星们的表演则始终脱不了舞台化的倾向,总有些生硬、别扭的毛病。这与广大女性在现实生活中不成熟、不自信、不自然有很大的关系。
刘晓庆的长相和演技都很棒,她能在银幕上成功塑造霸气十足又美艳十足的女皇太后,却不能塑造一个成熟有魅力的现代中年女性和老年女性,这难道不是她本人一贯装嫩、少年狂、死不服老的原因吗?也不光是刘晓庆,就连斯琴高娃近年演的几位名剧角色,也都难免“假”的瑕疵。依我看,生活中没有原形,银幕上当然不可能有典型。
从女性角度来讲,“老”未必连着“残”,也可能连着“壮”,连着“辣”。如果我们把中国女性的花样年华占一生的比例,定为20%,那么“果”样年华竟占80%。伤春惜花毕竟为虚,赏秋爱果才真务实。凡经济上独立的女性,若能再把精神和人格也顺便独立了,一改“女为悦己者容”为“只替自己容”,那么,中国女性就真的因自信而成熟,因成熟而自强自立、魅力四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