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消息称国内的三桶油,中石化(世界五百强排名第三)、中石油(世界五百强排名第四)、中海油(世界五百强排名第79位)以及中国化工(世界五百强排名第276位)有可能进行合并重组。具体方案如何,还不得而知,有可能是4家合并成一家,也有可能是中石化与中海油合并,中石油与中国化工合并。如果是4家合并成一家,那将是个超级巨无霸企业:到时它无论规模还是利润,都将是世界五百强第二名的一倍。如果真是这样,个人觉得,无论对中国,或对世界,都将是灾难。如果是中石化和中石油分别合并中海油和中国化工,则二者将来在世界五百强的排名很可能是第一和第二位。个人觉得,这将是最佳方案。要知道为什么,需要先了解一下这几家公司的历史。
改革开放前,只有石油部和化工部。石油部主管石油的勘探开发和下游的炼制和与石油有关的化工产品。那时的石油勘探开发主要是陆上,只有小部分在极浅海(几米水深)。改革开放后,为了向深海发展,1982年国务院决定成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立法形式授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中国对外合作海区内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专营权,全面负责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业务。这样中海油便从石油部里独立了出来。
1983年体制改革,石油部一分为二,上游的勘探开发变成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而下游则变成了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就是上下游分开。1998年国务院要上下游一体化,便把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进行划转: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原石油勘探局、汉江石油管理局、河南石油勘探局、江苏石油勘探局、华东输油管理局等12个油田和输油企业划入石化总公司,大庆石化总厂、抚顺石化公司、锦州石化公司、大连石化公司、兰州石化公司、乌鲁木齐石化总厂等14家炼化企业划入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湖南、湖北等18个省(区、市)及青岛、宁波、厦门、深圳等4个计划单列市石油公司先后划入石化总公司。从此改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八十年代中期,中国南方五省部分地区对外国石油公司开放,由中石油与外国公司合作勘探开发。九十年代初北方部分地区特别是塔里木盆地也对外开放,也是由中石油管理。 中石油在九十年代初开始到外国去搞勘探开发,最成功的应是苏丹项目。别看苏丹项目现在有麻烦,但中石油早已转够本了。顺便说一句,当时油价便宜,朱镕基在台上,他是极度反对走出去的,他说油不够就买。幸亏周永康极力坚持,才有后来的局面 (虽然周现在出问题了,但他的功劳不应抹杀)。
所以三桶油中,中海油是最国际化的,有丰富的国际合作经验。中石油对外合作比中国海油起步晚,但这几年在海外还是相当成功的。
中石化则不同,2005年前可以用一个字形容:土。由于分给它的几个南方的石油管理局,除了胜利,都没有什么储量,它有非常强的危机感。所以它在国际市场上,非常进取。但由于它没任何国际合作的经验,肯定要吃亏的。2006年它拿到了一个尼日利亚深海的区块,并当作业者。当时我真为它捏把汗。还好没出什么事故。但要钻的第一口井,我一眼就能看出是个含气构造,他们竟然还是打了。最后证实是含气,天然气在尼日利亚深海,基本是没经济价值的。
中石化后来买了ADDAX, 这应该是个不错的DEAL,也 希望它能从中学到不少。但总的来说,中石化还是缺少走出去的人才。如果能跟中海油合并,将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中石油呢,这十几年在外面做的不错,但如果能跟中国化工合并,将会做得更好:突破方向应是天然气的下游产品开发。要知道,美洲(北美和南美)与亚洲的天然气价格差价在五倍。由于天然气运输困难,这个价差很难填平。但如果做成化工产品,那就不一样了。
那为什么4家合成一家,在国内和国外都是大灾难呢?合并后,在国内,官僚主义和腐败将会把它搞垮,在国外,将是个资本大鳄,搞得天下不宁,最后肥的将是几个高管的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