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立德率队扔下的几十颗炸弹,不仅在太平洋上引发了“中途岛海战”,还在中国大陆引发了“浙赣会战”。按照美军原计划,轰炸机组在中国机场降落之后,将加油装弹,再到日本炸一通,才返回航空母舰,完成一个“双程航班”。在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未来甚至可以对日本实行“穿梭轰炸”。由于美军飞行员被俘,这一作战计划让日军掌握,引起了极大忧惧——如果让美军得逞,日本国民岂不也得成天“逃警报”了?
“空袭东京”不仅使日本海军颜面尽失,而且让侵华日军受到本国大量指责。“中国派遣军司令部”迅速调集兵力,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准备,就发动了浙赣会战。日军分阶段从东西两个方向进军:第13方面军担任主攻,于5月15日由浙江东部出发,进击金衢盆地,之后沿浙赣线继续西进;第11方面军担任策应,于5月30日从南昌出发,向东进攻。战役的首要目标是摧毁衢州等地的机场,以使美国的舰载飞机无法在中国境内安全降落,同时寻机歼灭国军第三战区主力。日军在行动中带有极强的报复心,沿途大肆屠杀百姓,甚至动用生化武器,总共造成25万平民丧生。日军还劫掠了大量物资,把浙赣铁路一直扒到兰溪,然后运往东北制造武器。除了机场以外,日军还摧毁了大量建筑设施,给浙江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浙江人民对日寇的仇恨,真是世代难忘!
对于国军在浙赣会战中的表现,国内史学界普遍评价不高。按照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作战计划,浙江的第三战区国军本应层层截击敌13军,直至衢州城下进行决战,以优势兵力围而歼之。然而实际作战效果并不理想,除了在金华和兰溪战斗中予敌以较大杀伤(甚至炸死了日军一个师团长),各路国军未能有效延缓日军的进攻速度。而第九战区司令薛岳更是不听蒋介石调令,没有及时阻击敌11军在江西的进攻,导致国军完成衢州布防之际,11军已从背后插了上来。倘若国军仍按原计划与日军决战,那么被“围而歼之”的很可能是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封裔忠只好勿忙下令,取消衢州决战计划,导致国军“功败垂成”。
不过凭心而论,“衢州决战”本来就是一个冒险计划。在浙赣会战中,国军投入的兵力是33万人,日军投入兵力亦在10万以上。通常而言,日军与国军的作战能力大致是5比1的关系。也就是说,日军10万人,相当于国军50万人的战斗力。国军想以三倍兵力围歼训练有素且拥有飞机坦克毒气弹的日军,这个胃口确实有些大——且不说日军早有准备,打的就是东西夹击,岂能让国军轻易得手?所以封裔忠临阵变招,本也无可厚非,很可能避免了又一场“绞肉机”式的战役。
话说回来,日军一路消耗也相当大,加之战线绵延数百里,已经变得相当脆弱。东西两军于7月1日在江西横峰会师之后,反而无力再图大举。国军趁势发起反攻,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将温州、丽水、衢州、鹰潭等重镇一个个夺回,一直把日军逐退至金华。这真是抗战中少有的戏剧性结局。日军虽然达到了破坏机场、掠夺物资的目的,却未能保住其攻陷的大部分地区,对国军也没能构成致命打击,所以战果只相当于一次大扫荡。当然这仅仅是从军事角度而言。在浙赣会战中,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是巨大的。国军没有能力保护老百姓,任由他们被日军宰割,确实值得羞愧。不过话说回来,中国军力就那个水平,国军保护不了,共军也保护不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实在是用几千万中国人的尸骨换来的!
浙赣会战国军共伤亡7万人,日军却也损失了3.6万人。这个2比1的结果,对于国军来说算是“可圈可点”了。要知道淞沪会战中,国军投入70万人,日军投入30万人,结果却是6比1——国军伤亡30万,日军仅伤亡5万,并且此役所导致的南京陷落又使30多万军民惨遭屠杀。奇怪的是,国内对淞沪会战一直赞扬有加,对浙赣会战却是贬多褒少,这其中的政治宣传因素恐怕占据了过大比重。
无论淞沪会战如何“可歌可泣”,从军事角度来说,它都是一场日军对国军的大歼灭战。蒋介石按其留日军师蒋百里的主张,企图把区区一个上海滩变成“东方马其诺”,结果却将几十万国军送到了日军重炮之下。蒋百里既不知己,又不知彼,称得上什么“兵家”?却一直受到后人追捧。而在浙赣会战中,国军对自身实力的把握却要现实得多,这大概也是用鲜血换来的教训。面对日军的强大优势,无论国军还是共军,都需要利用高度机动性来弥补自身实力的不足。如果将战场局限在一个狭小空间内,中国军队无异于待宰的羔羊,这已经被淞沪会战所证实。
从更高层面来看,浙赣会战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恐怕连“军事委员会”也始料未及。在会战之前的4月份,日军大本营已经做出了一份“五号作战计划”,准备向陕西进军,先占西安,再取延安,随即翻越秦岭,进入四川,从而把共产党和国民党的中央政权来个一锅端,以期在1942年“根本性地解决中国事变”。这场大规模战役需要动用在华日军主力,而浙赣会战恰在此时爆发,打乱了日军通盘计划。东京大本营原想用一半兵力迅速摧毁机场,然后回撤。可是“中国派遣军司令部”却胃口大开,不光要打通浙赣线,而且要消灭第三战区国军主力,甚至还想在衢州等地驻军,以免机场毁了又被中国人修好。最后大本营妥协,将会战兵力增加一倍,为此还从华北方面军调来一个师团增援。
没想到日军10万多人打了4个月,却未能严重地消灭国军,国军甚至还有能力发动全线反攻,所以这场战役日本人打得并不漂亮。在会战期间,“中途岛海战”爆发,日军遭到惨败,信心大减,害怕中美发动更大反击,不得不收缩战线,先稳住阵脚再说。浙赣会战后期,日军已经开始主动撤退,但由于先前没把国军打老实,所以被追击得够呛,很折了一些兵马。
经过这么一折腾,“五号作战计划”大受影响,到了年底,大本营终于决定取消该计划。参谋本部的加藤定大佐不无悔恨地说:“发动浙赣战役,使在1942年为解决中国事变进行的大作战受到了影响。”
如果“五号作战计划”付诸实施,抗日战争将会进入一个新阶段。事实上,日军通过1941年的“中条山战役”,已经扫清了入陕作战的最后一个障碍。“五号作战计划”迟迟未动,只是因为此役事关重大,不得不慎之又慎。陕西属于国共分治,地缘政治高度敏感,日军如果准备不足,贸然去捅这个蚂蜂窝,局面会很不好收拾。一旦开打,国共两党必将进行殊死抵抗,其激烈程度可能超过以往任何一次战役,所以日军没有必胜把握是不敢轻易进攻的。浙赣会战在关键时刻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从而使日军打消了西进的念头,这对整个战局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浙赣会战中,28军62师基本上都是在天目山外围作战:先在北麓击退了进犯孝丰的日军,后在东麓对沿着富春江南下桐庐、建德的日军进行打击,并且参加了兰溪战斗。由于日军的主攻方向不是天目山区,所以老烟在於潜的生活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只不过多逃了几回警报而已。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奶奶两年前的那次搬迁,使一家人与这场大战擦肩而过。如果他们此时还在新昌,恐怕会有杀身之祸了。日军开战以后进攻速度非常快,两天就打到新昌,九天就打到兰溪和金华。他们就算租到汽车,也没法开上马路。孤儿寡母七个人夹在拥挤的难民中间,怎么可能跑得过日本兵呢?如此说来,爷爷算是“适时归天”——倘若他还在新昌工作,哪儿能随便就把一家人搬到於潜去?活下来的人必然有活下来的道理,死去的人也一定有死去的原因,这听起来好像很冷血,但命运就是冷血的。
201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