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里有好多声音。
小时候的早上,爸爸总是把新闻放得很大声。
放的新闻是什么都忘了,最记得很长很长的名单。好多的名字,中间会忽然冒出一个"女"。那么多的名字都不记得,光记得一个最奇怪的名字叫"尼制服":)
闲时爸爸喜欢听音乐。小时候常听"花儿与少年","彩云追月",还有最好听的"春江花月夜"。中间有一处,停了一下,打了一声板儿,那种说不出的韵味,是西方音乐里没有的。
妈妈有带谱子的歌本儿,我自己会拿来学唱。记得欢快的"踏雪寻梅",最爱的是古朴有点凄凉的"苏武牧羊"。好象可以无止境地重复。实在是太好听了。
后来,爸爸喜欢上了圆舞曲。他很细心,把曲子编成一辑,曲名写在封面上。磁带,A面是什么,B面又是什么。想起来,爸爸真是理性,又有浪漫的人。近几年才意识到,父母给我的影响,实在是非常深。
他最喜欢听的是"蓝色多瑙河"。情绪慢慢地起来,铺垫,然后欢快,急促。那是一直听不厌的曲子。还有"皇帝圆舞曲","风流寡妇","艺术家的生活",都可以背下来。有一首叫作"酒,女人和歌",曲子怎样不记得了,但是名字,莫名地印象深刻。
中学的时候,开始接触很多美国的音乐。BEATLES,SIMON & GARFUNKEL,JOHN DENVER,MICHAEL JACKSON的磁带在同学手里传来传去。只有"双卡"录音机才能转录。我转录好了,也学爸爸,把曲目抄录在封面上。
高二的时候,爸爸第一次推荐给我交响乐,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记得爸爸的字,很清秀,写在磁带的封面上。我听了很多遍,平生第一次,为古典音乐感动。
大学毕业,认识一位研究中国文化的老师。常常和画画的朋友们一起在他那里瞎聊。有一次,他说新作出版了,拿了泛着油墨香的书给我们看。那是一本研究中国文化的书,但他对我说"你们女孩子会喜欢最后这篇吧。" 那是一篇散文,写的是他和友人的一段往事。除了他细腻优美的文笔,我还记住了他提到的"拉赫玛尼诺夫"。找来他的作品,一听之下,引为最爱。他的深情,不仅可以如同惊涛骇浪一般宏大,也可以如同林中的黎明一般温柔。我的心为他的音乐所动,直到今天。
后来喜欢很多不同的音乐,不能尽述,但这些启蒙的记忆,却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就把第一次感动我的"柴可夫斯基 D 大调小提琴协助奏曲"放在这里,留个纪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