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只有正确总结战争的历史才能实现和解。
对此,日本外相岸田文雄10号表示,“日德在二战期间的经历,以及在何种状况下进行了战后处理,邻国是哪个国家,当时的情况都不同,不应将日德进行单纯比较”。
所谓的(当时)日本和德国不同,就是日本不会道歉,说白了就是两条:日本不认罪和不认输。
不认罪,是很好驳倒的。你在别国领土作战,你闯进别人家门,做什么事都是错的,杀人了都是有罪的,还有什么理由狡辩? 难道日本国内法律认同可以在别人家里的胡作非为? 恐怕不会吧。
其实,不道歉主要的原因是“不认输” 。
为什么不认输? 很简单,如果你和别人来一场球赛,或棋赛什么的,输了一场,你会认输吗,大多数人都不会认输,至少心理上不会承认自己比人差,所以好多赛场都是三局二胜(也有五局三胜的)。
中国人说事不过三,就是说两次就可以定性,不必要等到第三次,那当然等于说一次还不能定性。 又有人说,有个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 也是同样的道理。 很多国家的法律是二审为终审制, 就是认为第三次没有必要。 股票中的反转中,双底,双头的要比单头单底多得多,也是这个道理。这是人性。 世界大战只打了两次,很难有第三次,因为两次才能给人们足够的教训 (一次是不够的)。 生活中, 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因此,我们就很能理解德国和日本对二战态度之差别。 有人说从德国人比日本人更理性,善于反省自己等国民性来说明这种差别。那为什么德国在一战失败后没有反省,没有体现他们的理性呢?
那么结论是,日本和中国有很大可能还会再来一次,只有那时候输了,中日友好才是可能的。 否则,“谁怕谁呀?”
同样的事还可能发生在中印之间。
良好的愿望不等于现实,因为人性很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