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人赴日抢购马桶盖、电饭煲的热潮引发了广泛关注。购买者称,日本家电的高品质、智能化是促使其购买的主要因素。不过《环球时报》却不以为然,这家发行量颇大的报纸3月1日刊发社论称“从当年的全球家电霸主,到今天的卖马桶盖、电饭煲,不能不说是“日本制造”这一金字招牌的没落。”也有些网上红人同样为日本制造业唱起挽歌:“没落在暮色中的昔日制造业帝国,现在开始靠一个马桶盖维持残余的荣光。”
然而事实上,日本制造并非许多人想象中的那样日薄西山。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发布的各国工业竞争力报告来看,本世纪以来,日本在全球制造业领域仍然稳坐头把交椅。该报告从制造业人均生产值、出口产品质量、影响力等各个方面对135个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估,最终认定日本为最具有制造业竞争力的国家。紧随其后的是德国、美国、韩国和台湾,中国位列第7。
然而事实上,日本制造并非许多人想象中的那样日薄西山。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发布的各国工业竞争力报告来看,本世纪以来,日本在全球制造业领域仍然稳坐头把交椅。该报告从制造业人均生产值、出口产品质量、影响力等各个方面对135个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估,最终认定日本为最具有制造业竞争力的国家。紧随其后的是德国、美国、韩国和台湾,中国位列第7。
新兴市场的迅速崛起、技术转移等问题,在过去这些年的确给日本制造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这些冲击并没能使得日本制造业走上下坡路,反而更加坚定了其高质量路线的决心。毕竟中国等国的廉价劳动力和低生产成本对日本制造的冲击,只能停留在快速消费品等领域;在技术导向产业及高档耐用品领域,日本制造的地位仍是难以撼动的。所谓的“品质过剩”,其实和“品控严格”只不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罢了。
权威汽车质量评估机构J.D.POWER每年都会出具一份车辆可靠性报告,2015年已经是该机构第26次对各品牌汽车质量进行评估。在参评的31个主流汽车品牌里,日本丰田和本田分别位列第3和第5。这一成绩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且要好过保时捷、林肯和奔驰。而在福布斯发布的2015最具价值汽车品牌中,丰田又一次摘得桂冠,本田位列第3。说明在汽车制造业领域,无论是质量、数量还是认可度,日本制造都当仁不让。
不仅品控严格,日本制造还能做到无孔不入。大到造船、造飞机,小到每个人衣服上的拉链,日本制造无处不在。全球90%的数码相机市场份额被日本占领,全世界几乎每两个拉链里就有一个是吉田工业生产的YKK拉链。逞论光学元器件(尼康、佳能)、电梯(三菱、日立)、电视转播技术(索尼)这些人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每天都能接触到的设备,都少不了日本制造。
不仅品控严格,日本制造还能做到无孔不入。大到造船、造飞机,小到每个人衣服上的拉链,日本制造无处不在。全球90%的数码相机市场份额被日本占领,全世界几乎每两个拉链里就有一个是吉田工业生产的YKK拉链。逞论光学元器件(尼康、佳能)、电梯(三菱、日立)、电视转播技术(索尼)这些人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每天都能接触到的设备,都少不了日本制造。
无所不在已属不易,日本制造还能做到无可替代。3.11地震,不仅使得日本本国国民受灾,还殃及了世界各地的通信业、智能家电以及其他使用半导体材料的厂商。只因把持着全球37%的半导体生产设备和66%的原材料供应的日本,因自然灾害而产能不足。与之相类似的,同样是iPhone供应链中的一环,日本制造的部分能够占据iPhone总供应链成本的34%,遥遥领先于台湾等其他地区,这都归功于其掌控着相关环节中最核心的技术。如每一代iPhone更新时的最受关注的摄像头,就是由索尼公司提供的。
这种对相关领域内关键技术的掌控,使得日本制造业的影响力无比巨大。与其说日本制造“沦落”到去卖电饭煲、马桶盖,不如想想为何总是日本厂商想到去革新这种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用具并将其做到极致吧。
日本企业的黄金时代已经终结,这似乎是很多普通人的直观感受:曾作为日本制造代表的索尼、东芝、夏普、松下等知名企业近年来先后陷入亏损泥潭。以索尼为例,这家曾以walkman风靡全球的企业2008年以来累计亏损了117亿美元,在不断裁员、卖楼、拆分资产后,依然难以实现盈利。前任CEO平井一夫上台后力推智能手机,但今年的销量远不及小米——一家68年的老牌企业竟被一家刚成立4年的中国公司轻松打败。
这种直观感受加之中国经济超越日本的现实,让不少人觉得中国有了睥睨日本的资本。不过,日本企业真的已经衰落了吗?日本经济真的是失败案例而没有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了吗?
“大家都在关注‘僵尸企业’,但有很多伟大的企业大多还不为人所知。这是一场安静的变革。”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日本商业教授Ulrike Schaede如此认为。
的确,来自苹果和中国企业的双重挑战,令索尼等日本消费品企业近年来快速衰落,但个别企业的衰落并不意味着整体日本企业和经济的衰落。日本不同于芬兰,在苹果崛起后,芬兰总理亚历山大·斯图布哀叹,芬兰经济(诺基亚和芬兰造纸业)遭遇了苹果两次沉重打击。但在日本,却听不到类似抱怨。
这种直观感受加之中国经济超越日本的现实,让不少人觉得中国有了睥睨日本的资本。不过,日本企业真的已经衰落了吗?日本经济真的是失败案例而没有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了吗?
“大家都在关注‘僵尸企业’,但有很多伟大的企业大多还不为人所知。这是一场安静的变革。”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日本商业教授Ulrike Schaede如此认为。
的确,来自苹果和中国企业的双重挑战,令索尼等日本消费品企业近年来快速衰落,但个别企业的衰落并不意味着整体日本企业和经济的衰落。日本不同于芬兰,在苹果崛起后,芬兰总理亚历山大·斯图布哀叹,芬兰经济(诺基亚和芬兰造纸业)遭遇了苹果两次沉重打击。但在日本,却听不到类似抱怨。
作为消费品品牌,索尼手机的确惨败给了苹果甚至小米,但作为产业链上游的高价值部件商,索尼的地位依然无法撼动。鉴于索尼在相机传感器领域的领先地位,苹果全系手机,包括最新的iPhone6的图像传感器均来自于索尼。不光是苹果,包括小米、华为、oppo等知名国产手机也几乎全部采用索尼的图像传感器。由于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索尼2014年7月宣布斥资3.45亿美元增加图像传感器产能。
类似的例子还有松下。虽然作为手机、等离子电视生产商的松下的确失败了,但在非消费品领域的松下却依然是行业翘楚,尤其是在电动车电池方面。松下已和美国著名电动车品牌特斯拉合作,将在美国内华达州兴建一家耗资50亿美元的电池生产厂。
类似的例子还有松下。虽然作为手机、等离子电视生产商的松下的确失败了,但在非消费品领域的松下却依然是行业翘楚,尤其是在电动车电池方面。松下已和美国著名电动车品牌特斯拉合作,将在美国内华达州兴建一家耗资50亿美元的电池生产厂。
事实上,不少日本知名企业都在重新调整自己的策略:退出消费品领域,转战产业链上游的高端材料、高价值部件,或者重新回归工业品制造领域。奥林巴斯目前的主要收入来自肠胃窥镜等高端医疗器械,富士胶卷在逐渐停产胶卷后转战医疗、高级化妆品和工业材料(生产的埃博拉新药法匹拉韦favipiravir;学名:Avigan在非洲几内亚疫区开始投入治疗),日立则彻底放弃家电业务将精力集中在通信、电力、重型机械等领域。而财报显示,这些转型都相当成功。
此外,日本企业并不止于索尼、松下这类知名企业,日本企业真正强大的是在于那些在本行业领先却很少为公众所知的“隐形冠军”。再以iPhone6为例,除镜头组件来自索尼外,超小型MLCC(积层陶瓷电容器)来自田村制作所,摄像头模块出自三美电机和阿尔卑斯电气,电池出自索尼和TDK,散热片出自KANEKA,水晶部件出自精工爱普生和日本电波工业……日经技术在线工程师对手机的拆解结果显示,iPhone6和iPhone6plus配备的1300个电子部件,其中约700个是日本制造,超过半数。
小到手机,大到飞机,日本的“隐形冠军”企业无处不在。给优衣库UNIQLO供应服装面料的东丽公司同时也给波音飞机提供制造机身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参与波音787梦想飞机制造的还包括三菱重工、富士重工、川崎重工等60多家日本企业。整架波音787飞机有35%的部件由日本企业制造,35%由波音制造,其余部件由其他国家提供,难怪波音787被称为“准日本产”机型。
虽然个别消费品企业近年来日渐衰落,但整体来看,日本企业尤其是很多深度整合在国际产业链中的日本企业表现依然相当优秀,而这构成了日本经济最为坚实的基础。据SMBC日兴证券的统计,日本大型公司在截至2014年3月的财年,利润较上一财年增长了69%,成为推动日本股市近来不断上涨的根本力量。
回到最初的问题——日本企业真的不行了么?日本真的已经被中国超越了么?真的已经没有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了么?在日本企业提供了iPhone6超过一半部件,而中国企业仅能挣几美元加工费的今天,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中国汽车厂家和品牌如雨后春笋、过江之鲫。而日本三菱汽车在华投资的航天三菱和东安三菱这两个发动机公司几乎垄断了所有不能自产发动机的自主品牌汽车的中等排量和小排量的汽油发动机供应。丰田旗下的爱信公司生产的自动变速器(ATM)也垄断了大部分中国汽车厂家的供应。从自主品牌到合资品牌、从轿车到卡车、从汽油车到柴油车,当中国消费者每买一辆车就可能会向外国企业贡献上千元利润的时候,而中国本土汽车公司越来越像电脑城的组装门店,只要能够“整合全球造车资源”,就能攒出一辆整车。
如今,产品的代际更替越来越快,消费品品牌总是速朽的,诺基亚已经濒死,微软也已迟暮,正如日中天的三星突显衰落迹象,苹果神话被打破只是时间问题。在这个时代,索尼衰落不是日本企业的悲哀,而是这个时代的特点:没有任何消费品企业能够稳坐江山。
芬兰最终会失去诺基亚,美国会失去苹果,中国会失去小米,但支撑诺基亚、苹果和小米发展的无数技术公司和部件供应商并不会消失,而这些在各自领域不断推进技术进步的公司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因此,在这个时代,我们的眼光不应盯着个别“露出水面”的最终消费品品牌,而更应关注隐藏在水面以下的巨大产业冰山。和日本相比,中国经济和创新的“底盘不稳”才是最值得担心的事儿。
从马桶盖看“匠人精神”
春节期间,中国游客蜂拥到日本购买马桶盖、电饭煲,引发对中国制造的反思。不可否认,在国人逐渐富裕起来后,我国的制造业没有很好地满足人们对更高品质生活的需求,而日本产品非常人性化,精益求精,长于细节,正合我国消费者的胃口。
一个小小的马桶盖,能加温、能冲洗,能热风吹干;睡裤会留好换皮筋的口,换皮筋时无须剪开后再缝上;饮料瓶的标签留下虚线或在接缝处留下一个张开的小角,方便垃圾分类时撕下来……类似这些小细节可谓不胜枚举。
日本制造业的这些亮点背后并没有那么神秘。佳丽宝公司公关部的安东晴认为,成就“Made in Japan”这一品牌的理念、技术和做法并非高深莫测,而是极其朴素的。即:始终坚持的消费者立场,脚踏实地的调查和耐得住寂寞的钻研。
凡曾参观过日本的制造工厂的人,对日本工人认真、细致的“匠人精神”均深有感触,稍有瑕疵的商品,绝对无法下线。日本的普通学前和学校教育,不会教给学生任何具体的职业技能,但却非常注重培养孩子对技术钻研的兴趣。
技术一流的蓝领工人在社会中较高的地位是日本制造业强大的原因之一。在日本,蓝领工人甚至超过白领工人的收入,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8%以上,远远超过大学生,这也使蓝领工人有着不断钻研的动力。拥有传统手工艺技术的非物质文化传人不仅受到社会各界尊重,而且经常见诸媒体。
由日本文部科学大臣指定的“重要无形文化财”或俗称“人间国宝”的,会获得内阁大臣表彰和地方政府表彰,甚至被授勋,更是社会地位尊崇。日本富士电视台开设有著名的蓝领技术对抗节目《矛盾》,展示各种技术工人的精湛技艺,不仅展示了高超的技术实力,更延续了日本人代代流传的“匠人意识”。
和其他国家相比,日本或日本人看上去并非有特别的首创力,在创新上也不占优势,但日本人擅长拿来主义,仔细观察,几乎所有的产品,等它拿到专利后,会在改良和细节上下功夫,以期在商场上战胜对手,实际上也是如此,很多时候日本都达到目的了。像酱油、拉面、围棋等,虽然发源于中国,却以日本产品及日语发音知名于欧美,这值得中国人反思。
日本人对于产品的较真还体现在对假冒伪劣产品的严格监督和严厉惩处上。一个企业一旦被发现制造假货、劣货,顿时会成为媒体报道的热门话题,企业形象会大打折扣,严重的甚至会身败名裂,破产关门。造假带来的严重后果,促使企业必须精益求精,严把质量关。
在我国国内,目前由于市场监管不严,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不时发生。中国通讯社营业部长姜德春就指出,中国不是缺乏技术工人,也不是技不如人的问题,缺的是让这些人发挥聪明才智的机制。在市场经济、自由、公正竞争的机制下,只要消费者、政府及企业合力形成一种让假冒伪劣无处藏身的氛围,中国制造业的局面就会大为改观。政府要做好制度建设,让创新者有力前进、山寨者寸步难行。只有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尊重到位,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创新和产品升级中去。
实际上,很多在日本销售的商品,甚至是被中国游客大为追捧的马桶盖、电饭煲,都是在中国生产的,但是由于按照日本标准和技术要求,质量依然是过硬的,被消费者慧眼识珠,不辞辛劳地从日本带回。这说明很大一部分中国制造企业仍然停留在贴牌代工的阶段,未能将自己的产品打造成消费者认可的名牌。
长期以来,不少“中国制造”产品以成本优势取胜。如今生产成本抬升,消费者流失等困难接踵而至。要想留住消费者,必须紧跟市场的新兴需求,强化品牌意识,而不能止步于模仿和代工。中国企业应该学习日本企业那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专注态度。被消费者支持日本制造业领先的动力源是专注和匠人精神。中国企业只有只要具有“匠人意识”,善于从细处发现消费者需求,勤于钻研,完全可以开发和生产出更受欢迎、更合消费者胃口的产品。从衣食住行各方面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为“中国制造”赢得声誉。
相关文章:
中日两国
有关日本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中国山寨货在全球分布图
一只电饭煲的升级之路(图)
中国人春节期间在日本扫货排行榜(图)
马桶盖后面的消费烦恼
TOYOTA的野心与雄心
高铁为什么会亏损:日本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高铁走向海外要跨越的三大难关
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背后:日本科学研究与应用的现状
日本新干线通车50周年及日中高铁技术交流的回顾
亚洲为何长不出“苹果”
微博上发现:中国游客去日本要买的12种药品
从图表中看到中日两国最真实的差距
从中国地铁看日本和中国的共同点
东京的垃圾哪里去了
SONY是这样走向平庸的
日本连续23年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
小到手机,大到飞机,日本的“隐形冠军”企业无处不在。给优衣库UNIQLO供应服装面料的东丽公司同时也给波音飞机提供制造机身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参与波音787梦想飞机制造的还包括三菱重工、富士重工、川崎重工等60多家日本企业。整架波音787飞机有35%的部件由日本企业制造,35%由波音制造,其余部件由其他国家提供,难怪波音787被称为“准日本产”机型。
虽然个别消费品企业近年来日渐衰落,但整体来看,日本企业尤其是很多深度整合在国际产业链中的日本企业表现依然相当优秀,而这构成了日本经济最为坚实的基础。据SMBC日兴证券的统计,日本大型公司在截至2014年3月的财年,利润较上一财年增长了69%,成为推动日本股市近来不断上涨的根本力量。
回到最初的问题——日本企业真的不行了么?日本真的已经被中国超越了么?真的已经没有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了么?在日本企业提供了iPhone6超过一半部件,而中国企业仅能挣几美元加工费的今天,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中国汽车厂家和品牌如雨后春笋、过江之鲫。而日本三菱汽车在华投资的航天三菱和东安三菱这两个发动机公司几乎垄断了所有不能自产发动机的自主品牌汽车的中等排量和小排量的汽油发动机供应。丰田旗下的爱信公司生产的自动变速器(ATM)也垄断了大部分中国汽车厂家的供应。从自主品牌到合资品牌、从轿车到卡车、从汽油车到柴油车,当中国消费者每买一辆车就可能会向外国企业贡献上千元利润的时候,而中国本土汽车公司越来越像电脑城的组装门店,只要能够“整合全球造车资源”,就能攒出一辆整车。
如今,产品的代际更替越来越快,消费品品牌总是速朽的,诺基亚已经濒死,微软也已迟暮,正如日中天的三星突显衰落迹象,苹果神话被打破只是时间问题。在这个时代,索尼衰落不是日本企业的悲哀,而是这个时代的特点:没有任何消费品企业能够稳坐江山。
芬兰最终会失去诺基亚,美国会失去苹果,中国会失去小米,但支撑诺基亚、苹果和小米发展的无数技术公司和部件供应商并不会消失,而这些在各自领域不断推进技术进步的公司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因此,在这个时代,我们的眼光不应盯着个别“露出水面”的最终消费品品牌,而更应关注隐藏在水面以下的巨大产业冰山。和日本相比,中国经济和创新的“底盘不稳”才是最值得担心的事儿。
从马桶盖看“匠人精神”
春节期间,中国游客蜂拥到日本购买马桶盖、电饭煲,引发对中国制造的反思。不可否认,在国人逐渐富裕起来后,我国的制造业没有很好地满足人们对更高品质生活的需求,而日本产品非常人性化,精益求精,长于细节,正合我国消费者的胃口。
一个小小的马桶盖,能加温、能冲洗,能热风吹干;睡裤会留好换皮筋的口,换皮筋时无须剪开后再缝上;饮料瓶的标签留下虚线或在接缝处留下一个张开的小角,方便垃圾分类时撕下来……类似这些小细节可谓不胜枚举。
日本制造业的这些亮点背后并没有那么神秘。佳丽宝公司公关部的安东晴认为,成就“Made in Japan”这一品牌的理念、技术和做法并非高深莫测,而是极其朴素的。即:始终坚持的消费者立场,脚踏实地的调查和耐得住寂寞的钻研。
凡曾参观过日本的制造工厂的人,对日本工人认真、细致的“匠人精神”均深有感触,稍有瑕疵的商品,绝对无法下线。日本的普通学前和学校教育,不会教给学生任何具体的职业技能,但却非常注重培养孩子对技术钻研的兴趣。
技术一流的蓝领工人在社会中较高的地位是日本制造业强大的原因之一。在日本,蓝领工人甚至超过白领工人的收入,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8%以上,远远超过大学生,这也使蓝领工人有着不断钻研的动力。拥有传统手工艺技术的非物质文化传人不仅受到社会各界尊重,而且经常见诸媒体。
由日本文部科学大臣指定的“重要无形文化财”或俗称“人间国宝”的,会获得内阁大臣表彰和地方政府表彰,甚至被授勋,更是社会地位尊崇。日本富士电视台开设有著名的蓝领技术对抗节目《矛盾》,展示各种技术工人的精湛技艺,不仅展示了高超的技术实力,更延续了日本人代代流传的“匠人意识”。
和其他国家相比,日本或日本人看上去并非有特别的首创力,在创新上也不占优势,但日本人擅长拿来主义,仔细观察,几乎所有的产品,等它拿到专利后,会在改良和细节上下功夫,以期在商场上战胜对手,实际上也是如此,很多时候日本都达到目的了。像酱油、拉面、围棋等,虽然发源于中国,却以日本产品及日语发音知名于欧美,这值得中国人反思。
日本人对于产品的较真还体现在对假冒伪劣产品的严格监督和严厉惩处上。一个企业一旦被发现制造假货、劣货,顿时会成为媒体报道的热门话题,企业形象会大打折扣,严重的甚至会身败名裂,破产关门。造假带来的严重后果,促使企业必须精益求精,严把质量关。
在我国国内,目前由于市场监管不严,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不时发生。中国通讯社营业部长姜德春就指出,中国不是缺乏技术工人,也不是技不如人的问题,缺的是让这些人发挥聪明才智的机制。在市场经济、自由、公正竞争的机制下,只要消费者、政府及企业合力形成一种让假冒伪劣无处藏身的氛围,中国制造业的局面就会大为改观。政府要做好制度建设,让创新者有力前进、山寨者寸步难行。只有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尊重到位,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创新和产品升级中去。
实际上,很多在日本销售的商品,甚至是被中国游客大为追捧的马桶盖、电饭煲,都是在中国生产的,但是由于按照日本标准和技术要求,质量依然是过硬的,被消费者慧眼识珠,不辞辛劳地从日本带回。这说明很大一部分中国制造企业仍然停留在贴牌代工的阶段,未能将自己的产品打造成消费者认可的名牌。
长期以来,不少“中国制造”产品以成本优势取胜。如今生产成本抬升,消费者流失等困难接踵而至。要想留住消费者,必须紧跟市场的新兴需求,强化品牌意识,而不能止步于模仿和代工。中国企业应该学习日本企业那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专注态度。被消费者支持日本制造业领先的动力源是专注和匠人精神。中国企业只有只要具有“匠人意识”,善于从细处发现消费者需求,勤于钻研,完全可以开发和生产出更受欢迎、更合消费者胃口的产品。从衣食住行各方面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为“中国制造”赢得声誉。
相关文章:
中日两国
有关日本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中国山寨货在全球分布图
一只电饭煲的升级之路(图)
中国人春节期间在日本扫货排行榜(图)
马桶盖后面的消费烦恼
TOYOTA的野心与雄心
高铁为什么会亏损:日本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高铁走向海外要跨越的三大难关
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背后:日本科学研究与应用的现状
日本新干线通车50周年及日中高铁技术交流的回顾
亚洲为何长不出“苹果”
微博上发现:中国游客去日本要买的12种药品
从图表中看到中日两国最真实的差距
从中国地铁看日本和中国的共同点
东京的垃圾哪里去了
SONY是这样走向平庸的
日本连续23年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