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阳白发人 (鹤鼎)

端午节后,宫中上下整齐换装,由锦缎换了薄纱。宫人们额绘蕊黄,鬓贴金蝉,飘逸长纱裙垂坠于地,如仙人下凡,袅袅依依穿梭于上阳宫浴日楼和丽景台之间,为太子寿辰忙碌着。

皇帝与储君的生日,照例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均要上贺表。大部分表章都是代写的。通常是一个衙署找一位,代所有本署同僚上一贺表。亲王郡王们由其侍读代写,郡主命妇们由我们女官代写。我几天前曾见到太平公主,她随口要我替她写一份。

这些贺表均有固定格式,为典型的四六骈体文。我用笔舔墨,沉思片刻,开始提笔书写:"妾李氏言:妾闻惟神降福,欣承鹤驾之隆;惟德洞冥,愿奉千秋之庆。殿下二气合神,九龙浴圣。妾捧鲜庖之膳,进馔玉之羞。殿下骨肉之愛,天至而溟深;敦敘之风,日隆而月厚。伏愿殿下凝神保和,颐情增寿。嘉木四方平春,露草三旬候月。风传率土之庆,日表继天之祥。殊祥踵至,宝算无疆。妾手舞足蹈,倍百常情,谨诣朝堂奉表陈贺。"


浴日楼内,宫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间的寿宴。我带着写好的贺表,来到楼后庭院等待公主。

临淄王李隆基独自在庭中。五月天日暮风迟,我举目望向庭中初夏的牡丹,虽芳华盛极,却已开到了荼蘼。芭蕉树旁碧纱橱一侧,围着一架轻巧藤榻,榻上一座遮风用的尺素小画屏,高不过尺余,金箔为饰,玲珑得紧。李隆基斜靠在榻上,正百无聊赖地摆弄那素屏。显然他是来早了。

加了冠的临淄王,看起来已象个成人。七梁高山冠,巍峨耸立,更显的他身量颀长,英武健硕。

此时一名小内侍自园中走过。这小内侍手捧托盘,盘中是几把半红半青皮的荔枝,一看就是刚送入宫的,还带着新鲜枝叶。这稀罕之物引起了李隆基的注意。招手叫那内侍过来。等他走近,我欣然发现,这不是马场上偶遇的冯元一么?我刚要开口询问他如何调入了内廷,却听那李隆基先开口问道:"这是何物?新奇的很。"

冯元一恭身笑道:"这是岭南刚采下的荔枝,是用快马加急送入神都的。臣要将它们送入殿中后厨,剥掉外皮后,方可呈于宴中。大王既好奇,不妨现在就尝个鲜吧。"

说完将盘放下,剥好一颗后,送到李隆基面前。李隆基接过,颇为孩子气地一翻手向嘴中投射进去,大嚼起来。

我与冯元一异口同声叫道:"当心有核!"

晚了。李隆基已被咯的直皱起眉,吐出已被咬裂的果核,瞪它道:"什么劳什果子,这么麻烦!"他抬眼笑问冯元一道:"你怎知它有核?是不是早偷吃过了?"

元一哭笑不得道:"臣不必偷吃。臣生于岭南,自幼吃惯了荔枝。"

李隆基又转头问我道:"那你呢?怎么知道它有核的?也是岭南人?"

我亦掩口笑道:"臣不仅知道它有核,"我望着他吐出的小核以及那红一颗绿一颗的果盘,强忍住笑道:"臣还知道,这种果子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名字,名为妃子笑。"

他皱眉道:"哼!定是哪个整日混浪于后宫的昏君,效仿幽王烽火戏诸侯,想方设法大老远弄来这玩意,只为博嫔妃一笑。"他瞥着元一道:"才刚你剥果皮时候,怎的不连核一并除去?这般拙钝,合该在马毬场呆一辈子!"

冯元一惊道:"大王曾在马毬场见过臣么?"

李隆基双目在他脸上一转,笑道:"有一次你们几个小黄门闲的无聊,在那里偷骑我们的马,可有此事?"他淡淡笑着:"后来还不过瘾,竟连我们的弓箭都拿来玩了。"

冯元一闻言立即跪下,李隆基笑着摆首道:"你不必害怕。横竖我不告诉别人就是了。一群小黄门中,只你一人弓马娴熟,勇猛过人,故记住了你的样子。你可是武将之后?你叫什么?"

冯元一脸色变的有些凄凉,勉强笑道:"臣原姓冯,曾祖讳盎。十岁时全族坐连岭南流人谋逆案。臣被净身没入宫掖。上月内侍省督监高延福收了臣做假子。改名力士,调入内廷。"

我惊讶望着眼前这即将名载史册的太监。瘦小单薄的身影跪在李隆基面前,暗暗发着抖。李隆基点头笑道:"难怪。原来是岭南王越国公冯盎之后。"

这时我远远望见太平公主和几名侍女向这边走来。我快步走上前,将手中贺章递给了她。公主并未展开,微笑对我道:"随我一同进去,给太子祝寿罢。"


我们进入正殿偏阁时,李显正双臂平展由几名宫人服侍他更衣。相王李旦比我们早一步进入,此时对着李显,折身稽首,双手加额,恭敬拜道:"臣相王旦..."

早被李显打断:"快起来吧旭轮!又无旁人在侧,何必多礼,生分了许多。"

李旦遂呈现出一个淡淡的恬然之色,略带腼腆的叫了声:"阿兄。"又转面,对太子身旁的韦娘子恭身一拜:"阿嫂。"

太平公主见状亦不拘礼节,歪头笑着对太子显道:"小妹给寿星见礼了。"然后递上贺表。太子看完后递给了韦娘子。韦娘子边看边问道:"这是谁代你写的?"

公主指我道:"是她。"

这时我走近太子,恭身拜倒,叩首祝福他道:"臣祝殿下庆衍轩畴,至德延年。"

却听太子妃对我笑道:"我认得你的。你是命妇院的崔婉侍。"转面对太子道:"可惜了。东宫文学祭酒已经选了两名女孩子,做仙蕙和裹儿的侍读。不然我倒是想让崔婉侍去陪她们读书呢。"

太子面带微笑看了我一眼,面向太子妃问道:"选了哪两个女子做侍读?"

"一个是弘农华阴杨氏,左千牛将军杨知庆的女儿,年十七;另一个就是裴小娘子,殿下见过的,国子监丞裴粹的女儿,也是十七岁。"

太子侧头思索着:"杨知庆?可是荣国夫人的..."

太子妃淡淡笑着:"是。是宅家母亲杨老夫人的侄孙。说起来,这位杨小娘子,和殿下还有那么点血亲关系呢。如今这位小娘子在郊社署做斋娘,殿下没准见过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