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重建中国的学术诚信(三)——症结何在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这样一篇造假论文,无需实验室重复试验数据去验证,仅凭虚构捏造的考察现场范围、异常数据和第一作者并未亲自参与考察全过程就可以判定其造假,但却被各有关部门或单位置之不理,纵容保护,原因何在?

       也许症结很深,难以分析。只把一些个人想法晾晒于此,同时希望得到朋友们指点,让这件造假之事得以公正处理。

        就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而言,学校排名的一个硬指标就是在核心刊物上发文,因此只要文发了就不关学院的事,造不造假由发文单位把关。导师能把学生推到核心期刊发文的高度是非常卓越的成就,尤其能搞到各种研究基金的导师更是炙手可热的栋梁,所以学院领导绝不会把一个人微言轻的读者投诉当真,即使显而易见的造假也采取不理睬为上策。没有哪个大学领导会自取其辱,拿自己的教师和学生开刀。这也许就是造假屡禁不止生生不息的原因吧?
       从网上资料看,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2015年毕业本科生173人,硕士生119人,博士生15人,而该院在册教师仅107人,其中硕导48人,博导18人,这种比例下,导师带徒的压力之大以及学生获面授的机会之微都是可想而知!质量如何保证?不知还有多少造假论文面世?多少掺假学生流入社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于2014年12月30日新闻发布会上公布7名违纪者其中有两名便是广西大学的,是否皆因广西大学对于造假很宽容?

       教育部令第34号明确了《学位论文造假行为处理办法》,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但到底有多少学校真的在执行?不得而知。

       谈谈导师。作为野外科研考察工作者,最基本的一点素质就是诚实慎独,尤其研究对象是飞行活体的鸟类专业,基于其结果无法重复,更需要相当严谨的求实态度,确保其工作样本足够准确表达总体结果,确保其研究结论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需要相当强的对科研成果负责的责任心。毫无疑问,这种特殊专业的职业道德必须由导师传递给学生!在功利浸润的浮躁社会,导师更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把履行学术道德规范摆在第一位!而《钦》文的通信作者、硕士生导师周放教授在明知道该学生并未参加实际考察的情况下却让其完成这个课题的论文,令人好奇他是语义隐晦还是明确无误地指导学生编造数据捏造过程?该导师审阅学生论文时是默认造假呢还是根本看不出来那些造假数据不符合常理?报读这种导师的研究生实在令人惋惜!不仅没学到真本事,却学会了今生科研工作的大忌——造假!

       网上搜了搜周放教授的资料,论文著作堪称高产,拥有不少头衔,百度百科上的介绍颇为煽情,里面还有一句错误的英文名言。但仅就他的回复邮件而言,公然撒谎可窥其人品不高,不知其科研成就有多少经得起检验证实和考验?感叹如今学问与品德双馨的真学者已难觅!

         在中科院的大旗下,《动物学杂志》曾给人严谨治学、高不可攀的印象。可在社会转型经济大潮冲击下,也许已有诸多难言之改变。首先是审稿收费和发文收版面费,其次是发文前都跟作者签订文责自负的作者承诺,一旦出了问题由通信作者负全责,将编辑部的责任彻底划清。而当作者拒绝与读者做交流、而且只字不解释造假问题时,就成了不了了之的沉案。令人纳闷的是,编辑部有专家可以鉴别哪些论文可以刊发,但遇有质疑或造假投诉,编辑部立即变身无法断定对错的局外角色,这不仅与中科院所代表的国家顶级学术水平发生了矛盾,还严重违背了科学道德精神。谁都知道在中科院旗下的科研杂志发表论文除了公开和肯定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成果之外,也是获取声望、职位学位、科研经费等的重要环节,所以中科院以及《动物学杂志》编辑部都同时肩负着建设科学道德规范的社会责任,而不仅仅是发文。由此事看,坊间传言说中国核心期刊的运作成分很大,貌似可以采信。

       至于广西科技厅要身兼自然基金项目审核与验收,在目前这种社会环境下非要具有十分专业的知识和极其认真的求实态度才能胜任,而且还需要自身清明廉洁。主管部门与申请资金单位或个人有利益关联在国内并不少见,大家懂的。

       最后说说作者。不管作者处于什么状态或出于什么目的造假或被迫造假,首先可以肯定其对科学的热爱程度不够,缺乏求真的科学钻研精神和吃苦精神,诚信方面有待加强。此外在接受的培养训练方面更是缺乏了从文献查阅、开题报告、实验设计、课题实施再到资料数据整理及至论文的完整过程,对今后的科研工作很不利。
       其实道理都很明白,科学从来都不是在利益的驱动下取得突破或进展的,对科学的热情和专业的水平才是制胜法宝,科学绝对来不得半点虚假捏造,但如今校园里有多少人真正信奉科学精神和身体力行去实施?又有多少人可以不为利益所动而悉心钻研科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