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庄,一个凝结着我多钟疑问想去一目了然的地方:画者的心灵深处,画者的情绪表面,画者的方言语种,画者的谈吐风格,画者的时尚引领,还是画者的情趣点染。
一年前,朋友鼓动我回国到宋庄落户,扎根,成为庄民。同行移民宋庄成为新趋势,认为那里是可以体现自我一展拳脚的地方。身边的直系亲属与时俱进,煽风点火,也鼓动我到宋庄租一间农舍,自耕自种,融入潮流,颐养天年。
田园风光,文人雅士的乡土生活,顿时像一幅风景画呈现在我的眼前,既专业对口又抒情浪漫。种些环保蔬菜,养两只走地山鸡,喂一群蹒跚走路的鸭子,画些小画,卖些小钱,仿佛附庸风雅地过上了真实的古代文人秀才的生活。
尚若我真的成为一代庄民,就不担心我被高人拐跑了?那时,就不是过过嘴瘾的事情了,哈哈!在想象力无边驰骋的时候,实地考察宋庄成为了飘荡在脑海里的时隐时现的影像图形。
五月出门,气候、交通价位是尚好的时段,虽然也是我最为牵挂难以分身一年到头双抢的季节。灵感冲动,豪气上身,视钱财皆为身外之物的念想,十分钟内决定让梦想成为现实,启程宋庄!看一眼宋庄,成为了具体的飞机票起始日程落实在白纸黑字上。飞越太平洋!
从北京到宋庄的交通,得到了表弟沛的鼎力相助。
五月10号,是北京今冬久旱逢甘霖的日子,全天雨水林林洒洒。
这次落脚北京美姨家。清晨七点,勤快的英子蒸煮了一笼枸杞桂圆黄糖发糕,熬了一锅绿豆汤,都是我在家难以吃到的不同于平常口味的早餐。
沛的车子九点钟准时到达住地,北京土生土长,军院里长大的沛也是第一次去邻县的通州宋庄。凭着手机地图导航,留美历练的高速驾驶技术,司机导游一肩担,沉着镇静地驾驶前往我心目中神秘未知的宋庄。
驶离高楼林立的三元桥到达通州,公路两旁现代砖房结构的宋庄便在眼前。
没见想象中茅草矮屋,小桥流水,山岭农田;也没见綄纱村姑,放牛小童,务农青壮。路过宋庄镇人民政府,法院......。大街小巷,广告灯箱门脸招牌,除了几家餐饮饭店旅馆,不是画廊,就是画室画城画院画馆,和北京城内的建筑毫无二致的红墙黑瓦房,与北京城区连接得天衣无缝。
通栏横额 ”中国 . 宋庄“ 高高地悬挂于道路中央。气派,醒目。
宋庄士东画家城,位于庄口的第一个较为集中的内部连环相邻的画家画室聚集地。门外放置着与平房一般高大的几尊雕塑和一具农用鼓风机。山水造型的石雕,隐隐约约着一位佩戴斗笠仙气飘逸的面貌,立于天地之间。匆匆走过,断然看不出其中的隐约奥妙来,往返两三次,才看出真谛。
室内,无以计数的绘画作品挂满了墙壁的上端,靠满了走廊地面与墙壁的下部,叠靠于房屋的角落。几平方米大小,一墙之隔的画室向左右两边延长,穿过了几个大厅,房间错落看不见尽头的墙壁。像工厂的车间,像写字楼的间隔,像北京798艺术园地那样的展览城。
作品以油画,国画两大绘画种类占据室内的所有地盘。国画题材以山水、花鸟虫鱼为主;油画以人物、风景、动物、静物见多。
进门右手边第一间画室,陈列着风景、人物油画,写实风格。画面的光影、色彩,彰显出作者长期以来训练有素的基本功力。画室里摆放着主人正在作画的工具,画架上未完成的油画作品,和调色盘上横七八竖的油画颜料。墙壁无一寸空白,全是画作。主人不在,也可能是周末,又或许是下雨,画室门是开着的,任由来者免费自由参观。
我们唯恐主人不在擅自闯入私人空间拘束地走进了画室,站在中央,360度旋转细品着墙上四周的画作。一张身着蓝花布衫,尖脸,亮眼,乌发,被当今爱美女性模仿着要成为整容范本的俊俏女人画像,尽管放在地上靠着墙角的画堆里,还是吸引了游客的目光。貌似某明星豪门大爷。
作者还画了几位国家重量级的领导人,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作者的写实技巧,承接肖像画业务绰绰有余。
工作桌上放着几张作者的简历和艺术活动介绍,我用相机拍摄下来,储存之,也为其广而告之。
通过第一个画家工作室的作品展示,宋庄画家村的风貌可见一斑。
我们往士东画家城里面走去,观看其它画室。在一处有画家工作的画室里,和正在临摹风景照片的作者聊了起来。其作品也是以写实风景油画为主,强烈的阳光照射在积雪冰山的巅峰,中黄、桔黄、金黄,对比恬静的河流,幽兰的山谷,深紫的倒影,视觉冲击力十分响亮。立体感,空间感恰如其分。作者说,除了在宋庄出售作品外,也在网上拍卖。乔迁之喜,入住新家,这里的任何一副风景画,都可以成为堂屋当中的陈列佳作。
看到这里,触景生情,回忆走过的艺术历程,作画生涯。二十多年前我旅居欧洲,落地北美的时候,不也是举办画展,入驻画廊,进军世界画林?想当初激情勃发踌躇满志,誓当北美一代油画花王滴。初出茅庐,成绩尚可。嗓子疼,眼睛流泪,一些接触油画产生的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最后让我止步于我钟爱的油画布前。此时,想起了几乎忘却的过去了,哈哈。
撑着雨伞,离开画家城回到车子,我们继续往前开车。时至中午,街上行人寥寥无几。进驻宋庄那成千上万的艺术家们,您躲藏在哪里呢?
在小堡文化广场我们走进了雅文画廊。女服务员至始至终陪同着参观,有问必答。可能把我们当成美术品收藏家了。她透露出一个信息,目前宋庄的绘画品市场,展览交易,今不如昔,举步维艰。从前宋庄的艺术品交易繁荣过吗?如今的状态是实体店的经营接受电商挑战的结果吗?还是艺术品的交易供大于求?亦或是艺术品的市场没有打开?
雅文画廊陈列的作品如同美展,两层楼的展厅里汇集了众多画家的原作。油画作品使用的仍旧是西方写实主义风格的语言,叙说出来的静物、人物,惟妙惟肖,极其逼真:紫红色的葡萄晶莹剔透,竹篮子里的大白菜光鲜水灵,乡村女孩质朴清纯,涟漪划开水乡木楼的倒影。若不是题材里有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风土人情的画面,若不说这里是中国宋庄,还真以为是巴黎的卢浮宫呢。宋庄某些中国画家的写实技巧,简直是让您分不出中西油画的区别。某些作品令人记忆深刻,媲美于国家级艺术展览馆的收藏。
雅文画廊是士东画家城宋庄画家作品的延续和集中,风格和表现手法仍然是写实、写实再写实。
在雅文画廊附近的重庆小面馆吃了牛肉面,解决午餐问题,继续进庄。
道路两旁的画室、画院十分安静。我们停车在中国山水画协会门前,众多牌匾,巨幅广告,中国山水画家工作室导示图覆盖着整面墙壁。看似这里必有人气。走近敲门,没有回音,原来暗琐门户。
感觉宋庄的艺术活动十分矜持、冷淡。
心有不甘,伴随着雨水击打着布伞的节奏,迈过地上汇集的水洼,走过街口转角,一高大门户画廊出现在眼前。
门是虚掩着的,我一边推门,一边高声询问:“ 里面有人吗?”,画廊有两个教室的面积,旁边还连着一个规模一样的展厅。黑灯瞎火,朦朦胧胧看见墙上挂着大幅写意油画。
门口右边深处窗子脚下,自然光里,逆光坐着一位看不清面貌的女士答道:“ 有人。”。
“ 为什么不开灯呀?” 我好奇地问道。
“ 没电!我们这片停电了。原来打算今天请人给我安装几盏射灯的,现在都做不了。” 女士急忙解释。
于是,我们自然而然地打开了画匣子,聊起了她的画展,她的创作,她的艺术品经营,她的画廊租凭意向......。
闻霜,职业画家,92年从唐山飘到北京从事绘画创作。二十多年来,举办个展、联展,靠卖画为生。2006年作品“花盆”获中国艺术博览会金奖。许多明星大腕收藏过她的作品。与前面两个画家城和画廊的写实风格截然不同,她的作品纯属大写意。她所表述的形,存在于读者的文化背景,个人经历,审美趣味综合的理解之中。这种作品,二十多年前,在欧洲美术品市场上就有一席之地。一位朋友,荷兰居住的印尼华人,半路改行当画家,初显身手,处女作便以千元荷兰盾被人收藏。十年前,和我一起搞联展的加国人,也是以千元加币出售了他的大写意油画作品。是我们那年展览里,第一位出售作品的主。
在闻霜女士的画廊里,在她的沙发上,我们交谈了近半个小时,拍摄留影。临走时,女画家问我是做什么工作的。表弟沛打开手机,收索到QQ空间,调出了路风美术教学中心,学生参加加拿大国际儿童艺术展的获奖作品给画家闻霜看:
“ 哇!天哪!这些孩子们的创作太棒啦!”
“ 宋庄的画家不用画画啦!”
” 这些画的色彩,这些线条,这些创意,太了不起啦!“
” 看到孩子们的这些惊人的作品,是我今天最大的收获,太感谢你们啦!“
还有必要移民宋庄吗?好像我长期以来,就是过着自耕自种,远离喧嚣,教几个学子,赚几个吃饭钱的古代文人的生活的呀。哈哈,所以,去不去宋庄不重要,只要有那份情怀,在哪里都如同过上宋庄人们的生活的了。
#1
#2
#3
#4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