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的季节里,大概又有许多家庭要“空巢”了。
四年前大儿子高中毕业,离家上大学,掀开了我们家“空巢”的第一页。那时候我第一次感到心理强烈不适应是在超级市场里,因为平日要买的许多东西,现在都不再需要预备了。我因此写了一篇散文叫《毕业曲的终端》,记录了当时我心理受到的冲击以及对儿子远离的不舍。
从那时候起,我就盼着寒暑假。大儿也不负期望,每假必回。
人生在五味七色中又过了四年,而今,小儿也要飞了。小儿一离开,家里就是彻底的成了儿女不住的“空巢”了。由于有四年前大儿子的那一次刺激,这一次我的心理似乎有了一定的“免疫力”了,不再感到那么突然和不知所措。
大约从初中开始,孩子们的事情大部分都是先生在照顾处理,我就是周末回家时做饭菜给他们吃,帮他们洗/叠衣服,购买物品,有时教他们中文,有时和他们说说话。偶尔先生不方便的时候,我也会送他们上下学。孩子们的尽数离开,从生活节奏上说对我影响并不大。影响巨大的应该要说是先生了。我想象他会一下子觉得没有事情做。从紧张、繁忙、压力大一下子到没事做,这个变化太大了。有一次我还开玩笑说:也许你得去征询心理医生,看看是否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对“空巢”里的人来说,挑战不仅来自儿女的离开本身。如果夫妻俩平时诸事相处合作没有大问题,那么还好。如果夫妻之间不够融洽,一旦失去儿女这个粘合力,那么“空巢”对夫妻关系以及以后两人要一起度过的许多日子都会是另一种不小的挑战。
我有几个同事都没结婚,有的虽然结婚但是没有孩子。没有孩子的人生,就像加州的天气一般,四季的界限不明朗。对有儿女的人们来说,人生的春夏秋冬就比较清楚了。假如你不是太早生小孩的话,那么孩子们离家上大学,父母的人生也就大致宣告进入了秋季。
不同的情况,“空巢”带来的感受也不同。我听有的母亲说,她很高兴,终于不用做这做那了;终于自由了。自由了,可以去旅游,甚至可以去上学,总之是可以去做自己想做但以前没有办法做的事情。如此看来,“空巢”也有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意思。不管怎么说,“空巢”是规律,是自然现象。父母不可能陪孩子一辈子,孩子也不可能总和父母呆着。孩子虽然是父母生的,但一旦生下来了,他/她就是一个不同的生命体,有他/她自己的人生轨迹。
既是自然规律,那就还是平常心看待,该做什么还做什么。也许还需要继续支持子女,也许可以换工种,也许可以写小说……日子总会有盼头。等到逢年过节,家庭团圆,会有另一番光景和甜美。
2015届庆典,角落上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