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际接轨

饱经战患动乱,提笔写下生活感受。。。UH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与国际接轨 ·刘振墉·  

新中国成立后,有几件事做了与国际接轨的决策,我以为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首先是公元纪年,“地球人”一看就明白。  

中国的传统纪年有两种,一是干支纪年,如甲午年、辛亥年等,现在用的人已不多了,只有书画界还恋恋不舍。有时我在旅游景点,看到匾额或楹联上的干支纪年,因为干支六十年一循环,很难判别出它的年代。比如在某处看到写着乙未年,又做了旧,那么它是今年制作的?还是1955、1895……年的?创作者是古人还是今人?我期望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们能与时俱进,改用公元纪年。  

另一纪年方法是按朝代,如康熙几年、光绪几年等,虽然弥补了干支纪年的不足,但仅仅适用于国门内。现在台湾还在用中华民国纪年,完全是出于政治考量,出了台湾岛还有几个人弄得清楚?  

其次是度量衡采用公制,基本上废弃了市制和英制。  

公制又称米千克秒单位制,建立在三种基本单位之上:米用来确定距离,千克用来确定质量,秒用来确定时间。它根基于科学的原理,又是十进制,能满足日益频繁的商业活动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全世界多数国家,都采用了公制,所以又称其为国际单位制。  

中国原来通行市制,市斤、市斗、市尺。现在斗、升等容量单位已很少有人使用,但市尺、市斤、市亩还在民间普遍通行,所幸的是,目前上街采买的大嫂、大妈们,对千克、米等单位已不再陌生。普及国际单位制,媒体和国家职能部门肩负重任,我留心到,每年进口的大豆是七千万吨,而不再用多少万斤,这是进步。  

英制现在只有三个国家在使用,就是美国、缅甸、利比利亚,连它的出生地英国都已将此亲生儿子抛弃了。据说美国也几度要改为公制,一直未能痛下决心,看来迟早总得改。但我国有个奇怪现象,在内销商品中常见到以英制分装。我有次在超市买袋装食品,想当然地以为每袋是500克(一斤),甚觉价钱公道,回家戴上眼镜一看,却是454克。这些商家或许是为了沾点洋气以抬高身价,或许就是要我这样老眼昏花的人上当。  

第三项好事是放弃了“注音符号”,改用拉丁字母拼音。  

汉字早期用“反切”来注音,从汉唐沿用到清朝一千多年,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贡献很大。民初推行注音符号,相对于反切是一大进步。注音符号采用汉字的“零件”组成,深具中国特色,当时的学者们可谓用心良苦。据说现在台湾的小孩,入学后首先要学十周的注音符号,以后又要学习拉丁字母的第二拼音系统,好辛苦!  直接采用拉丁化的拼音系统,不但减轻了小孩们的学习负担,方便对外汉语教学,促进中文的走向世界,特别是方便了计算机的使用和电子通讯。  

我这里只列举了三件与国际接轨的成功范例,此前,国人曾以邮局来替代驿站,用阿拉伯数字来代替中文数目字和商用数字(草码),用牛痘来替代人痘(鼻苗),用阳历来代替阴历等等,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和走向世界都有着促进作用。  

中国传统上是个封闭型的国家,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好比是艘十万吨级的油轮,掉头或转弯都很困难,所以在与国际接轨时,会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期待专家学者们来深入研究和总结。但是,在国外已经实践证明是好的成功的事物,不管它姓社姓资,也不管它姓中姓西,都应该“拿来”为我所用,以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大家回过头来看看,先辈们关于“中学”、“西学”;”“为体”、“为用”的争论,是多么的保守、愚昧,它阻碍了中国的发展,落得割地赔款,还差点儿做了亡国奴。http://xys.ss156.net/xys/magazine/GB/2015/xys1506.txt≡≡≡ 新 ≡ 语 ≡ 丝 ≡≡≡       ※※          (NEW THREADS)          ※※                                 ※※          2015/06(第二五七期)         ※※            一九九四年二月创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