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平水韵有些字可平可仄,到底怎么读,却未必有统一的认识。这时查找宋代的《广韵》,似为解决问题最权威的参考。最近发现《广韵》已经有几个网络版,用起来很方便。当然,如能结合近体诗的用韵惯例则更好,只是惯例有时并不容易判断。
下面以“思”、“听”为例,给大家简介并推荐一下.
思:
http://ytenx.org/zim?dzih=%E6%80%9D&dzyen=1&jtkb=1&jtdt=1
《广韵》中平声的解释为“思念也”,仄声为“念也”,似乎意思上并无区别,因为“念”也是既可作名词也可作动词。 我想”思“作”名词为仄“的惯例,大约来自”心思”等词语中“思”的轻声读法。按照韵书,则没有十分明确的词性上的区分。
更早的《说文解字》,“思”字则只有平声的读法。看来汉韵偏“平”。

1 思
息兹切 思小韻
思念也息兹切又息吏切十五
2 思
相吏切 笥小韻
心母 志韻 三等 開口
念也又音司
关于“听”字,则是仄声的读法意思更丰富一些。注意只有那两个繁体的“听”才有“听觉”的意思(1和4),后者解释则多了“待也”“謀也”的意思。
http://ytenx.org/zim?dzih=%E5%90%AC&dzyen=1&jtkb=1&jtdt=1
1 聽
他丁切 汀小韻
聆也又湯定切
2 听
宜引切 釿小韻
口大皃
3 听
牛謹切 听小韻
????皃牛謹切一
4 聽
他定切 聽小韻
最后顺便再说一下这个“阿”。广韵中把胡人名字里的“阿”都读作平声(如“阿史那”),汉化的趋势很明显哈。注释中的《风俗通》,全名《风俗通义》,是汉代的一本书,见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2%A8%E4%BF%97%E9%80%9A%E7%BE%A9。似说“阿衡”是伊尹的号。而百度上则直接说伊尹小名“阿衡”,大概是根据史记说的“伊尹名阿衡”。http://www.guoxue.com/book/shiji/0003.htm 也有人说“阿衡”是官名的。到底是小名在先还是官名在先,就无法考证了,只能确定“阿衡”起源于“伊尹”,且因伊尹而贵也。
所以这个“阿衡”,这大概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阿某”了。: )
廣韻
1 阿
烏何切 阿小韻
曲也近也倚也爾雅云大陵曰阿亦姓風俗通云阿衡伊尹号其後氏焉又虜三字姓四氏後魏書云阿伏于氏後改爲阿氏阿鹿桓氏後改爲鹿氏又有阿史那氏阿史德氏烏何切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