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散的艺术造诣:人类高不可攀的高峰 (zt)








魏晋是中华文化史上最瑰丽奇特的一个时期,与政治上的混乱倾轧,社会上的动荡不安相伴而生的,却是思想史上极为自由解放,精神层面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种灿烂局面,从建安七子,到竹林七贤,留给后世的则是那些被称作魏晋风度的一个个高大背影。
魏晋时期,名士群星璀璨,他们放荡不羁,反抗礼教,崇尚独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开启了知识分子个体意识觉醒的新时代。他们当中,嵇康既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也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
嵇康,谯郡铚县人。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嵇康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精通。他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曾任中散大夫,史称“嵇中散”。
嵇康是一位美男子,他用自己的独立特行,把魏晋风度演绎到极致。
身长七尺八寸的嵇康,长相高大俊美,飘逸脱俗,史料记载,其行为风范,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其为人,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但就是这样一位美男子,在魏晋上层男士非常重视个人修饰,每次出门前都要傅粉施朱,熏衣修面的情况下,嵇康平时不加任何藻饰,只是坦然保持自己神清气爽的本色,玉树临风的清逸。
嵇康主张摆脱约束,回归自然,享受悠闲。他长期隐居在洛阳远郊的山阳,因为喜欢竹子,嵇康在居所植竹林数亩,林中结竹舍,以至一切物事皆为竹所成,郁郁葱葱的翠竹是他气节的象征。
和嵇康志趣相投的一群文人,都好老庄之学,厌倦官场的奸诈和权谋,他们经常来到山阳的乡下,在竹林中摆下酒席,弹起琴弦,轻松自在,宛若仙人。这群人中,有七个人的志趣相似,他们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史称竹林七贤。他们把玄学的研究对象由老子推进到了庄子,提出了“越名教,任自然”新观点,最后形成了“名教就是自然”的新思想。七个人不仅在思想上崇尚庄子,而且在行为上狂放不羁,这些清流名士皆以谈玄清议为能事,以菲薄礼教为时尚。
和别人不一样,嵇康的爱好是打铁。据说嵇康在贫穷的时候学会了铁匠的手艺,后来虽然发达了,但打铁便成了他的业余爱好。每到夏天,嵇康就到一棵枝繁叶茂的柳树下,脱了上衣,露出一身筋肉在那里“乒乒乓乓”地打铁。那时,钟会是司马氏的重臣,慕名去拜访在大树下打铁的嵇康。但嵇康并未领情,埋头打铁,旁若无人。钟会带领随从欲尴尬离去,嵇康朗声问他:“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面对权臣,不理是一种态度,理又是一种智慧。嵇康卓越的才华和逍遥的处世风格,也因此招来了后来的杀身祸端。
嵇康是一位文学家,他用激越的文章来抒发感情,用优美的诗歌来表现自己的人生观。
嵇康的文章,独具特色,在字里行间尽显率真的性情。作为诗人,嵇康用他风格高雅的诗笔,歌颂高山流水般的朋友之情,描写目送归鸿的悠长之景,寄托自己对朝游高原之巅、夕宿兰渚之洲生活的向往。
嵇康的诗今存世约五十余首,其中四言体占一半以上,代表作有《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以及《幽愤诗》等。《赠兄秀才入军诗》是嵇康的代表作,从表现手法到语言运用都受到《诗经》“风”、“雅”的影响,同时又融入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洋溢着自然纯朴的审美情趣。如“浩浩洪流,带我邦畿。萋萋绿林,奋荣扬晖。鱼龙瀺灂,山鸟羣飞。驾言出游,日夕忘归。”等诗句,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抒发感情,构成了具有深远内涵的诗歌意境。诗言志,诗如其人,嵇康的诗歌有一种自然简约的意境美,直抒胸臆,自成机杼,追求天人合一,具有鲜明的特色。
嵇康愤世嫉俗,性情疏狂,并远离官场。大将军司马昭欲礼聘嵇康为幕府属官,他跑到河东郡躲避征辟。司隶校尉钟会盛礼前去拜访,遭到他的冷遇。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离开选官之职时,举荐嵇康代替自己。嵇康愤怒而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坚决拒绝为官。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篇真正体现文人独立性格的讽喻佳作,信中拒绝了山涛的荐引,指出人的秉性各有所好,申明他自己赋性疏懒,不堪礼法约束,不可加以勉强。渴望放任自然,既是对世俗礼法的蔑视,也是嵇康崇尚老庄无为思想的一种反映。在嵇康的《管蔡论》、《与吕长悌绝交书》、《琴赋》、《声无哀乐论》等文章中,留下了“内不愧心,外不负俗,交不为利,仕不谋禄,鉴乎古今,涤情荡欲,何忧于人间之委曲?”等名句,字里行间,处处彰显他率真自然、大胆直言、不畏强权的高雅之风。
嵇康临死之前,没有把自己的一双儿女托付给自己的亲属,而是托付给了山涛,那个他曾经写文与之绝交的山涛,并且对儿子说:“巨源在,汝不孤矣。”事实证明,嵇康的选择是正确的。山涛对待嵇康的儿子嵇绍视如己出,一直抚养到他长大成人。十八年后,嵇绍在山涛的大力举荐下,被晋武帝“发诏征之”,走上了和父亲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
嵇康是一位音乐家,他轻抚琴弦,徐徐弹来,用清越的琴声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身处战乱之时,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嵇康只得退而隐居于山水林泉之间。他最擅长的就是抚琴,以乐言志,以乐抒怀,在音乐中使自己的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古琴音色优美,韵致幽远而活泼,富于辗转变化之妙。在风景幽雅的竹林下,远离世俗的喧嚣,抚一曲《高山流水》,与潺潺溪涧相和,不仅陶冶了性情,而且又排除了一切烦恼。呼吸着清新空气,沉醉于音韵之中,嵇康随时便进入一种“宁静致远、天人合一”的境界。
嵇康音乐上的造诣是登峰造极的。他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前两首的内容是借描绘雪的洁白无尘,以歌颂他所向往的清风高节。后来有皇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足见其影响之大与成就之高。
寄情于山水,放舟与江湖,山水对文人来说,不仅具有一般的修身养性意义,而且在礼法专制社会中,还具有反抗世俗,坚持独立人格的意义。由于不满时政,嵇康等魏晋名士们避隐山林,对自然美的鉴赏力得到提高,于是寻奇揽胜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形成了天人合一的自觉追求。嵇康等文人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道路中走出,按照自己的行为方式生活,追求自由自在,这便是在饮酒、服食、养生与诗歌、山水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行走在山水中,嵇康对山水的理解与领悟,已经超越了一般的陶冶情性价值观,而与更深远的人生审美相联系,以自然来抗拒世俗。
作为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不仅是清谈名人,还是位哲学家。在《太师箴》中,他尖锐地批评君主制,认为最高统治者“宰割天下,以奉其私”;在《答向子期难养生论》中,他袒露出民主意识:“穆然以无事为业,坦然以天下为公。”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他的这种思想必然招来执政的司马集团的报复。 
作为一位有气节的知识分子,嵇康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想结交嵇康,受到冷遇,从此结下仇隙。嵇康的友人吕安被其兄诬以不孝,嵇康出面为吕安辩护,钟会即劝司马昭乘机除掉嵇康。
司马昭判嵇康死刑,斩立决!就这样嵇康以“不孝”的罪名,蒙千古之奇冤被送上刑场了。在三千余名太学生的鸣冤声中,嵇康淡淡地说了一句“拿琴来……”,然后拨弄琴弦,一曲《广陵散》便铺天盖地而来。悠扬的琴声中,无杀伐之声,无幽怨之声,而是“感天地以致和”的清正之音。一曲弹罢,嵇康离席起身,引颈赴死,是年39岁。
《广陵散》绝响,那是嵇康对人生的感悟,对人格的坚守,他的风骨和才情,如《广陵散》一样,张扬着一种激越的生命旋律,奏响了一曲动人的生命乐章,直到今天,仍然余音袅袅不绝。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496/201507/2109.html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