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中国面条

集百家之长, 走自己的路。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面条可谓中国的国食, 从南到北, 从东到西, 都喜欢吃面。

我从小就喜欢吃面, 虽然我是地道的南方人。上小学时, 妈妈给我准备的早点往往不吃, 拿一毛钱到街对面的面店里去吃一碗阳春面 一碗热乎乎的面条下肚, 周身舒服, 尤其在冬天。

年龄大一点, 阳春面就不过瘾了, 要一毛五分钱, 吃一碗焖肉面, 那就是在阳春面上加上一片有半个手掌大小的红烧肉,炖得很烂,咸淡适中,半瘦半肥,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当时吃完后的感觉, 啊! 真是神仙过的日子。

一次我舅舅从上海到苏州, 就住我家。 舅舅活到100岁, 在我的博客中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舅舅, 他是一位美食家。 他告诉我吃面要到朱鸿兴面馆,无论吃那种面,一定要吃头汤面。面馆的质量优劣,主要看一碗阳春面的味道,而不是其他花式品种。

到我成年后读到陆文夫的《美食家》一书,哈!和我舅舅说的一摸一样。我不敢改动大文豪的文字,摘录一段请你欣赏:“最重要的是要吃“头汤面”。千碗面,一锅汤。如果下到一千碗的话,那面汤就糊了,下出来的面就不那么清爽、滑溜,而且有一股面汤气。”因此,头汤面主要是上口清爽、滑溜,如果是碗阳春面的话,宽汤(汤是本楼高汤),带上青葱的香味。。。。。。呵呵!其味无穷!

陆文夫的《美食家》中有一句话我不太同意,意思是美食家也好,劳动人民也好,味蕾是相同的,他要表达的意思是美味的食品大家都受欢迎,无论是美食家或是劳动者。其实不然,味蕾是要经过锻炼才能提高其味觉的敏感性,就像一位训练有素的指挥家能听到一丝杂音,平常人感觉不到的。同样,酒庄聘用高薪品酒师,他能品出酒的品质优劣,一般人万万不能的。品茶,抽烟,各人分辨能力差异极大。

扯远了,回头说吃面。我无法享受头汤面,因为我家离朱鸿兴面馆太远,大约要走半个多小时,那时(50年代初)我们那条街上,还没有公共汽车,走到那里已经不是头汤了。不过,朱鸿兴面馆的面确实和其他面馆不一样。只要吃过朱鸿兴面馆的面,其他面馆的面就逊色了。那时,我已是初中生了,一到周日,必去朱鸿兴面馆吃面。

苏式汤面有“三烫”的特点:面烫、汤烫、碗烫,即便在数九寒冬,食之也能冒汗。“老苏州”们也自然会趁热吃,三五分钟内把面吃完为好,这样才是原汁原味。

随着年龄增大,我吃的面种类也越来越多了,除了阳春面之外,吃过焖肉面,鳝糊面,脆鳝面,虾仁面,肉丝面,熏鱼面,麻酱面,过桥面,两面黄。。。。。

我先说说过桥面,过桥———浇头不能盖在面碗上,要放在另外的一只盘子里,吃的时候用筷子搛过来,好像是通过一顶石拱桥才跑到你嘴里。浇头是由你自己点要的,比如鳝糊,炒虾仁,蟹黄肉丝等等。 面是一碗清汤面,当然所谓清汤是用面馆特殊的高汤。每个面馆的高汤不尽一样,互相保密,要不就不能分出面馆水平的高低了。

两面黄”是一种苏州特色的传统面食,曾被称为“面条中的皇帝”,价格不菲。上世纪50年代后,就很少供应,消失已有二三十年,近年来在苏州老字号餐饮界再次兴起,此面有硬“两面黄”和软“两面黄”之分,硬“两面黄”是生面油炸,软“两面黄”是下的硬面滤干再炸,要两面都炸成金黄色,香味飘出,然后捞出放在盘子上,再将滚烫的浇头连卤浇在面上,吱溜一声, 一道青烟冉冉上升,让炸过的面条吸足卤汁,味道香脆可口。硬“两面黄”蹦脆,年轻人喜欢, 老年人的牙可受不了。

苏州有座灵岩山, 山上有寺庙,灵岩山寺。寺庙中和尚做一种面,素什锦面。可算一绝! 啊!现在想起直淌口水。素什锦包括有香菇,木耳,烤麸,等等,配上特殊的上等汤料。上世纪50年代,春假远足上灵岩山一定享用素什锦面。80年代初,妈妈谢世,我把她的骨灰安葬到苏州公墓。就近,和我侄儿上灵岩山, 专门寻找那碗素面。 居然还保持原汁原味, 一碗不够, 每人吃了两碗。 30多年, 再也欣赏不到和尚做的素什锦面的美味了。

到读高中时, 假期我就到上海住在哥哥家里。 他家在瑞金路,淮海路口, 斜对面就是江汉面店, 现在的江汉面店的质量远远不如以前。 50年前,我常常在那里吃一碗麻酱拌面或辣酱面。走过一两个街区就到思南路, 沧浪亭面馆就在那里。 我最最欣赏的是开洋葱油面。 开洋是硕大的虾米, 加上油里炸过的葱段,有一寸长, 以葱白为主, 炸到有点微糊,既脆又香, 真是香飘千里。 到美国来之后常常回忆起那碗开洋葱油面, 试做几回, 居然给我做成。 也是我太太喜欢的食品之一。

分配工作以后, 到了贵州。 贵州有一种红油臊子面。 是由肉丁在辣椒油中炸过, 面汤上漂着一层红辣椒油, 加上十来颗肉丁,又称臊子, 又香又辣, 又有咬劲, 吃得满头大汗, 鼻涕,眼泪,呼啦,呼啦,越吃越带劲。 我出身上海, 上小学前移居苏州, 江南人大多不吃辣。 以前我曾说过,辣椒犹如鸦片, 不吃则罢, 只要一上口, 要想摆脱很困难, 我越吃越辣越喜欢, 赶上贵州人。 回过头来说贵州的红油臊子面, 虽然喜欢,味道极好, 但“面”的质量不怎么的,太粗,有点粘牙,很难和苏州上海面馆的面相比。

在贵州期间, 贵阳有一间小店, 专门供应四川成都的担担面。据说四川的担担面,源起挑夫们在码头挑着担担卖面,所以名为担担面。用面粉擀制成面条,煮熟,舀上炒制的猪肉末而成。面条细薄,卤汁酥香,咸鲜微辣,香气扑鼻,十分入味。在四川广为流传,常作为筵席点心。我慕名而去,扫兴而归, 不过不能就此做出结论担担面不好吃,因为我没有去重庆,成都尝尝正中的担担面。

1980年我姐夫去世,到我姐姐家奔丧,她家住保定。其时欣赏了北方的打卤面。 打卤面也别有风味, 把面用清水煮熟后, 捞在一只大碗里, 上面浇上卤汁, 比拌面富有汤汁, 但不像汤面那样宽汤。 打卤面的味道决定于制作的卤汁味道,当然“面”本身的质量也很重要。 我回美后多次试做打卤面, 还像模像样的。

之后, 便去北京,住在一位朋友家中。 连续几天, 走访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同时没有忘记吃面。我去过一家山西刀削面馆, 不知是否是正中。 山西的刀削面是一种汉族传统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我看了他们的刀削技术, 确实精彩, 动作熟练,果断明了, 削出的面片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上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 我要了羊肉汤作为调料,味道鲜美, 加上边吃边看削面, 如看杂技一般, 确实享受了一番。

早就听说北京的炸酱面首屈一指, 必须要尝一尝的。 那天晚上游玩北海公园, 就近去了一家面馆, 要了一碗炸酱面。 一上口, 唉! 这是我有生以来最最难吃的面。 只吃了几口, 把面碗向前一推,匆匆离去。我自己做的炸酱面比这家店里做的要好上百陪。 由于时间匆忙, 没有再去找一家像样的炸酱面店。可惜!

夏天人人喜欢吃凉面, 各人制作的凉面也各不相同。 我就其中一点加以说明。 凉面最忌面条互相粘连, 如果这样,这种凉面就算失败了。我妈把下好的面,迅速放入冷水中冲一下, 捞起备用。 这个方法可行, 但不是最好的方法。 我在网上查到, 煮好的面,捞起后加麻油, 边用筷子拌匀的同时, 边在电风扇下迅速吹凉。 这个方法面条不粘, 不沾, 有咬劲。 不信, 你可试试。

讲了这许多吃面的学问, 不说各式面的味道, 单从“面条”的质量而言, 苏州, 上海的面条为上佳。 没有哪里的面条做得那样精细, 有咬劲, 经煮, 不易成糊状。在美国我买了一只意大利手摇压面机,自己压面。 一磅面粉中加一只鸡蛋, 再加少许食盐, 压出的面条筋道好,经煮,不糊。

虽然各地各家的面各有千秋, 我还是念念不忘苏州的朱鸿兴面馆。可能是幼年时的印象太深,加之去那里享用面条的次数也最多的缘故。

意大利面也是我喜欢的一种。目前,自己做得意大利面和意大利馆子里的面好有一比。

可惜的是还有许多种面我听说过,但没有享用过,比如:鲤鱼焙面是“糖醋软溜鱼焙面”的简称,它是河南开封当地一道著名的汉族传统名菜,也是“豫菜十大名菜之一”。澄城手撕面,面和好后,不用擀、不用切,只用手来撕,然后配以各种汤料,面筋道好,口感好。宫廷罐罐面罐罐面又称寿面,流传此面是唐朝宫廷宴品,是专为皇帝和杨贵妃特制的。配料经过切、碾、滤、烘、炒、爆等工艺。面色感鲜艳、气味香醇、面筋汤浓、无腥不腻。。。。。。

以上提及的各式面类,也只是冰山一角。中国面条种类之多,可称世界一绝!我看可申请吉尼斯世界记录。
silverbug 发表评论于
回复 'Alabama' 的评论 :

是的,枫桥镇,寒山寺的所在地。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silverbug' 的评论 : 三虾面听说过,枫镇大肉面都没有听说过啊!枫镇是否就是枫桥?
silverbug 发表评论于
苏州还有两种季节性的面条,三虾面和枫镇大肉面,每年只做一个月。 我也没吃过。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tina0' 的评论 : 哈哈! 我说的实在吧!谢谢你的赞助!
tina0 发表评论于
苏州灵岩山寺和尚做的素什锦面。。。。你真是说到我的心坎上了,三十年前逛灵岩山,在寺旁边的‘食堂’看着和尚师傅煮面,挤过人群去拿自己的面,吃过一次,从此不再沾其他素面。 这是我这辈子吃到的最好的素面了,不知道今天还有没有。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海牛' 的评论 : 我在南京读书时常去瞻园, 但没有去过瞻园面馆。 我去过很多南京面馆,用的面太粗, 似没有江浙一带的面条细致。 谢谢点评!
海牛 发表评论于
想起了以前(文革中后期)南京的瞻园面馆,在瞻园附近的中华路上。那时候常去吃它家的大肉面,就是在所谓的“单面”上放上一大片厚厚的猪肉,半肥半瘦,咬一口满嘴油,那个香啊 (在那个年代)。现在已经找不到这家店了。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极限越野' 的评论 : 越南的面食我倒没有试过。 谢谢提供信息。
极限越野 发表评论于
越南牛肉粉也不错啦;最简单的葱油面也还可以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我冇醉' 的评论 : 谢谢! 谢谢! 以后可以汇集成册。呵!
我冇醉 发表评论于
点解没再南方的广府面:竹醒面,牛腩面,牛杂面,云吞面,和广东炒面。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海牛' 的评论 : 很久没有回去了, 行情不清。不过, 2011年去朱鸿兴吃过一次面, 还可以, 不如50年前。也许, 现在嘴巴叼了。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海牛' 的评论 :本市的中餐馆中的捞面我都尝过, 只有一家的虾仁捞面还行。 只是面太烂, 有点粘牙, 我和师傅建议改良, 他不同意。 只好随俗, 没办法。
海牛 发表评论于
在上海还有能吃到正宗的阳春面的地方吗? 恐怕没了吧?
海牛 发表评论于
在外面好的面馆不多. 在温哥华市中心的一家叫 "功夫面馆" 的中餐馆吃过,北方风味,现场拉的拉面,感觉还不错.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静致远' 的评论 : 是的, 上海的冷面放糖, 放醋, 上口有点酸甜味。 谢谢留言。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豆豆龙' 的评论 : 哈哈! 同路人!
豆豆龙 发表评论于
97年在灵岩山寺吃过一碗素面
着实不错
至今犹记
静致远 发表评论于
上海的冷面也不错!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shamrock100' 的评论 : 日本拉面太粗, 一点不错!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silverbug' 的评论 : 拜读了你的大作, 写得十分详细, 我已记忆不清了。见我在你大作后的留言。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shamrock100' 的评论 : 你也喜欢面食, 同路人啊!
shamrock100 发表评论于
俺从小到大都是, 午饭都是面, 方便美味吃得饱, 晚上才烧饭做菜。

日本是二战后大米紧张, 退役老兵才把面条带到日本的。 日本拉面清淡劲道, 类似江南的面食, 但面条要粗很多。 日本对面条的最大贡献是台籍日本人吴百福创制了速食方便面,风靡全球。
silverbug 发表评论于
陆文夫笔下的朱自冶有点可怜巴巴的。

以前听家里大人讲五几年时候朱鸿兴的阳春面是八分钱一碗。 那时候条件不好,吃碗阳春面就是件开心的事,毕竟谁家里也笃不出那么鲜的汤来。 老店堂留给我的印象深刻,当时特别喜欢他家的膳糊面和虾仁面。 现在朱鸿兴已经搬家到太监弄那边,也不再是苏州面馆里的第一块牌子了。 我有篇关于观前街美食的拙文,里面提到朱鸿兴。
shamrock100 发表评论于
同同是好面之人。 四川小面(汤面), 担担面(拌面少汤热食),四川凉面, 延吉凉面, 兰州拉面, 陕西臊子面,山东打卤面都是大爱。 阳春面过清淡, 炸酱面过浓烈, 似是两个极端。 岁数越来越大, 口味越来越从浓烈向清淡过渡了。 还有武汉闻名遐迩的热干面, 类似担担面, 中国的面真是多呢。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随意001' 的评论 : 面食好消化! 哈! 我天天中午吃面食。谢谢留言!
随意001 发表评论于
小时候见了面就跑,现在老了,居然越来越喜欢,什么面都行,不挑。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郝斯佳' 的评论 : 我还算不上, 我舅舅可真算得上。
郝斯佳 发表评论于
楼主算得上食面的美食家了~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笑薇.' 的评论 : 是啊! 儿子总是自己的好!谢谢留言!
笑薇. 发表评论于
很客观的讲,上海的阳春面和北京的炸酱面同一等级,大概只有当地人欣赏的了。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stillthere' 的评论 : 谢谢你喜欢! 争取去一次陕西。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sylphy' 的评论 : 日本拉面很有咬劲! 我试过。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匡吉' 的评论 : 日本拉面试过, 在东京转机时。 和中国拉面相仿, 但汤料味道不同。 谢谢!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pupudelaclichy' 的评论 : 如有机会, 当然要试。 谢谢点看!
stillthere 发表评论于
文笔不错。从南方人的角度写面条。

希望试试陕西的面食再写一篇。
sylphy 发表评论于
日本的面如何?有个节目说ramen noodle起源于中国,发展于日本,被玩死在美国,虽是搞笑,也有道理
匡吉 发表评论于
也可试试正宗的日本拉面
pupudelaclichy 发表评论于
您这么爱吃面,应该试试西北的面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