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出处 探】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是民谚,最早出处 几不可知,稍后出处 广而泛之  有说 大约 自  清人 章回小说《何典》。

《何典》系清朝乾隆、嘉庆年间上海才子张南庄所著的讽刺性滑稽体章回小说,共十回,十二万字左右。

《何典》一书 虽在光绪五年(1879年)由上海申报馆出版过,但真正流传开来却是在民国时期。

而这主要归功于刘半农、鲁迅等的全力推介。于1926年6月发行。

1926年,时局混乱,身为教授的刘半农生活陷于窘境。他无意中得到四十七年前的《何典》印本,当即决定标点刊印,

期望卖书赚钱以解燃眉之急。他做了颇具煽动性的广告,居然一年之内印制了两版。应刘半农之请,

鲁迅于1926年5月25日一天内写下了《题记》和《为半农题记〈何典〉后作》两篇文字,足见他对《何典》之推崇。

在《题记》中,鲁迅自认对《何典》

“向来也曾访求,但到底得不到。现在半农加以校点,先示我印成的样本,这实在使我很喜欢”。

他认为《何典》的情节既然从世相的种子出,开的也一定是世相的花,正所谓“谈鬼物正像人间,用新典一如古典”。

 

1932年,日本编印《世界幽默全集》,鲁迅应日本友人增田涉之托,把《何典》作为中国八种幽默作品之一推荐给他,

并在5月22日致增田涉信中说:《何典》一书“近来当作滑稽本,颇有名声”。

 

张南庄书法欧阳,诗宗范陆,著作等身,而身后不名一钱,无力付梓。咸丰初年太平军占上海时,

张南庄的其他著作尽付一炬,独《何典》一本幸存,为后世留一抹书香。虽是吉光片羽,但亦足显其才情。

《何典》的语言独树一帜,全书用吴语方言写成,原生态的俚语村言活泼俏皮,有的甚至失之油滑,读来饶有兴味。

至于题材构思,更是匠心独运。全书写的全是鬼的世界。作者主要通过三家村财主活鬼一家两代的不同际遇和祸福,

嘲笑了阴曹地府中的阎罗王以及妖魔鬼怪的嘴脸。在那里,到处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杀人不怕血腥气”。

张南庄以“过路人”的化名在自序中述说了自己的语言风格和构思方法,称《何典》是逢场作戏,随口喷蛆;

见景生情,凭空捣鬼;“新翻腾使出花斧头,老话头箍成旧马桶”;

天壳地盖,讲来七缠八丫叉;神出鬼没,闹得六缸水净浑”。

 

《何典》一書是用地道的吳語方言寫成的,俚語土言隨處可見,甚至極土極村的字眼也全不避忌。張南庄自稱全書:“全憑插科打諢,用不著子曰詩雲﹔詎能嚼字咬文,又何須之乎者也。”如此行文,在讀者並不覺得蠢俗討厭,反而感到別有風趣。比如書中寫活鬼臨死的一節:“那活鬼躺在床上,隻管一絲無兩氣的半死半活。雌鬼見他死在頭上轉,好不著急!就像熱煎盤上螞蟻一般,忙忙的到鬼廟裡去請香火,做野團子謝灶……忙得頭臭。看這活鬼時,漸漸的一面弗是一面,眼睛插了骷顱頭裡去,牙齒咬得鏽釘斷。到得臨死,還撒了一個狗臭屁,把后腳一伸,已去做鬼裡鬼了。”

 

清人王有光《吴下谚联》卷二“天要落雨娘要嫁人”条云:“天,纯阳无阴,要落雨则阳之求阴也;

娘,孤阴无阳,要嫁人则阴之求阳也。如矢赴的,如浆点腐,其理如是,其势如是。”

 

 

毛泽东大约最晚是在1941年就读了《何典》,那时他曾托人为远在莫斯科的两个儿子从中国带去一些书,

其中就有《何典》。毛泽东荐赏 张南庄 的灵活语言。

毛泽东曾在几个场合化用或者直接引用过《何典》里的言辞。这在“林彪事件”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林彪出逃时,周恩来曾请示毛泽东是否要拦截林彪的飞机,毛泽东镇定地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所谓“娘要嫁人”,便可从《何典》一书中找到出处。(?)

另,有说 自清人王有光《吴下谚联》(见上)。

余下 未读过 何典,不知 雨 娘 之说 是否真的出自 何典

倒觉得 出自清人王有光《吴下谚联》更证据些。

 

据说(?)在1972年林彪9-13事件后,在北京的一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谈到林彪时,直接引用了《何典》中的许多言辞。

首先是“药医不死病,死病无药医”。就是把“九转还魂丹像炒盐豆一般吃在肚里,只怕也是不中用的”。

然后,毛泽东又引用了《何典》中的两句:“说嘴郎中无好药”,“一双空手见阎王”。

 

谣传(?)吴法宪回忆录里 :

记得在毛泽东南巡前(1971-8月),他曾通过中央办公厅,给每个政治局委员发了本名叫《何典》的书,这本书只是薄薄的一本。

当时我看了以后,只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因为其中几句话特别耐人寻味。

比如 书中说:“药医不死病,死病无药医;说嘴郎中无好药,一双空手见阎王。”

12万字的书, 不会是 “薄薄的一本”吧?

 

-------------------------------------------------------

 

上世纪初,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嬉笑怒骂的文章名重一时,他自称做文章的范本就出自《何典》。

放屁,放屁,真正是岂有此理!”吴稚晖在读到《何典》开头的这句话后,大彻大悟,于是力主文风口语化,

成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风云人物。吴稚晖对《何典》说过一段话:

“我只读他开头两句……从此便打破了要做阳湖派古文家的迷梦,说话自由自在得多。

不曾屈我做那野蛮文学家,乃我生平之幸。他那开头两句,便是‘放屁放屁,真正岂有此理’。

用这种精神,才能得言论的真自由,享言论的真幸福。”

 

==================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是句民谚。这句民谚还带有一段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个名叫朱耀宗的书生,天资聪慧,满腹经纶,进京赶考高中状元。皇上殿试见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长得一表人才, 便将他招为驸马。“春风得意马蹄疾”,循惯例朱耀宗一身锦绣新贵还乡。临行前,朱耀宗奏明皇上,提起他的母亲如何含辛茹苦,如何从小将他培养成人,母子俩如何相依为命,请求皇上为他多年守寡一直不嫁的母亲树立贞节牌坊。皇上闻言甚喜,心中更加喜爱此乘龙快婿,准允所奏。朱耀宗喜滋滋地日夜兼程,回家拜见母亲。


当朱耀宗向娘述说了树立贞节牌坊一事后,原本欢天喜地的朱母一下子惊呆了,脸上露出不安的神色,欲言又止,似有难言之隐。朱耀宗大惑不解,惊愕地问:“娘,您老哪儿不舒服?”
“心口痛着哩。”
“怎么说痛就痛起来了?”
“儿呀,”朱母大放悲声,“你不知道做寡妇的痛苦,长夜秉烛,垂泪天明,好不容易将你熬出了头!娘现在想着有个伴儿安度后半生,有件事我如今告诉你,娘要改嫁,这贞节牌坊我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娘,您要嫁谁?”
“你的恩师张文举。”
听了娘的回答,好似晴天一声炸雷,毫无思想准备的朱耀宗顿时被击倒了,“扑通”一下跪在娘的面前:“娘,这千万使不得。您改嫁叫儿的脸面往哪儿搁?再说,这‘欺君之罪’难免杀身之祸啊!”
朱母一时语塞,在儿子和恋人之间无法做到两全其美。


原来,朱耀宗八岁时丧父,朱母陈秀英强忍年轻丧夫的悲痛,她见儿子聪明好学,读书用功,特意聘请有名的秀才张文举执教家中。由于张文举教育有方,朱耀宗学业长进很快。朱母欢喜,对张文举愈加敬重。朝夕相处,张文举的人品和才华深深打动了陈秀英的芳心,张文举对温柔贤惠的陈秀英也产生了爱慕之情,两人商定,待到朱耀宗成家立业后正式结婚,白首偕老。殊不料,这桩姻缘却要被蒙在鼓里的朱耀宗无意中搅黄了,出现了这样尴尬的局面。


解铃还须系铃人。正值左右为难之际,朱母不由长叹一声:“那就听天由命吧。”她说着随手解下身上一件罗裙,告诉朱耀宗说:“明天你替我把裙子洗干净,一天一夜晒干,如果裙子晒干,我便答应不改嫁;如果裙子不干,天意如此,你也就不用再阻拦了。”
这一天晴空朗日,朱耀宗心想这事并不难做。便点头同意。谁知当夜阴云密布,天明下起暴雨,裙子始终是湿漉漉的,朱耀宗心中叫苦不迭,知是天意。


陈秀英则认认真真地对儿子说:“孩子,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意不可违!”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朱耀宗只得将母亲和恩师的婚事如实报告皇上,请皇上治罪。皇上连连称奇,降道御旨:“不知者不怪罪,天作之合,由她去吧。”

 

 

【素材来自网络,非愚 杜撰】

 

其实 古书 如 3侠5义 7侠5义 甚至 金瓶梅  水浒 红楼梦 等等书里 都有很多 俗语 民谚

 

杀人不过头点地, 头掉了 碗大个疤,廿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叫门

医治不死病 佛度有缘人 --- 愚见 此话是笑笑生金瓶梅里最精彩的一句。

探春语:贾府的人 一个个都像乌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则是 曹霑石头记里最点睛之笔。

 

忒多 ~~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mzl9876 发表评论于
那散发着泥土香气的“吴语方言”就是到今天仍然散发着璀璨夺目的光芒。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