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里风月情:画中画,餐中舞(原创观点)——西葡十日自驾游(5)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追寻逝去的辉煌,西葡三千公里十日自驾游手记(5)


第二日:马德里风月艺苑,那画中画,餐中舞(下)


承接:

探索马德里:广场红楼情趣(上


本日午后活动:

1.  “普拉图” 艺术博物馆(Prado)
2.    晚餐时 “弗兰明戈” 舞蹈表演


二十二日下午三点,结束了市中心的游览后,开始急速从“太阳门广场” 赶往 “Prado”博物馆。如果时间充足,可以花二十分钟走过去,路上还可以看到“皇马广场”,著名的“丰收女神驾驭狮子喷泉雕座”。无奈,已经没有那份时间的从容,只有选择了“打的”直接去博物馆,花费了 9欧元。

据说需要排长队买票。但到达的时候,售票处前,只有七,八个人。无价的艺术圣殿,每票只要20欧。买了票后才发现,60岁的老人,学生,教师等,还可以购半票。有一张教师证,告诉了售票人员,笑眯眯地,马上退回了10欧。有点神经质地,马上唱一句,帝国豪气不减。对了,每日下午五点后(至八点),博物馆全免费了。

一。普拉图,画中藏画

让人憧憬的 Prado 是与巴黎的卢浮宫,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俄国的艾尔米塔日(冬宫)同列为世界第一流博物馆。如果谈数量,卢浮宫拥有四十多万件藏品,艾尔米塔日有三百多万,大英八百多万,Prado 只有区区三万,那真是寥若晨星。然而,Prado 自有她的骄傲和无上精彩:因为所有的藏品,全部是来自历代皇家收藏。特别是在西班牙帝国烁烁辉煌的年代里,帝王们以其高端审美,豪金购置,以此造就了西班牙画库的价值连城。陈列的油画,是那样瑰丽精致,琳琅满目,妙不可言。

如果说,在游览过卢浮宫和普拉图之后,要做一个简略的比较:结论可以是量与质。卢浮宫气场博大浩瀚;普拉图玲珑内涵璀璨。

普拉图初建馆于一七九三年,卡洛斯三世时期。一八一九年(费迪南七世)正式对公众开放。展品以宫廷和宗教神话为主要题材,涵盖十二到二十世纪。正是由于卡洛斯一世(1517-1556在位,西班牙最强大“日不落”时期),腓力二世(1556-1598在位),特别是腓力四世(1621-1655在位)对艺术的无限热爱,王风强力追随(威尼斯画派),和王道的勉励铺成(培育本土艺术),今日的来者才能集中领略到拉斐尔,提香,鲁本斯——欧洲文艺复兴特别是意大利一派浪漫主义先驱;才能欣赏到委拉斯凯兹,戈雅等西班牙大师承先启后的时光纵横杰作。难怪他们常常自豪地宣称:要想充分了解提香,波提切利,鲁本斯,就必须到西班牙来。要想理解和评价西班牙绘画艺术,只需留在Prado。

来到画廊的观赏者们都有各自的理由喜爱Prado:或许是为了一睹 Patinir “渡过冥河”的孤灵飘离;或许是Bosch 三联画(尘世乐园,七宗罪)的鬼蜮凄迷;或是Murillo “贵族胡安梦”的神魂离奇;或是戈雅“农神食子”的黑色惊悚;或是戈雅在“裸体的玛哈”后——更那堪“风月债难酬”轶事;

或许就是,慕“谜”追踪:委拉斯凯兹大师的“宫女”和“纺织女工”,两幅巨著,画中藏画,画中有谜。世纪以来,人们就以不息的热情,从美学,文学,哲学各个方位,探讨解读,未有定论:一如红学引人着迷。


DSC_0271
Museo Nacional Del Prado
Madrid
戈雅塑像

a。宫女(Las Meninas)

“宮女”是委拉斯凯茲(Diego Velázquez)在1656年,西班牙黄金时代的一幅画作。作品帶有复杂难解的构图,引出了关于实景和虚景的难題;建构了观察者与画中人物间的难确定关系。由於這些复杂性,《宮女》是西方绘画中经历最多分析与研究的作品之一。(维基)

“宫女”在“Las Meninas”之前曾被称作“La Familla de Felipe IV”(腓力四世一家)。以画中有画,镜中有谜,赢得广泛的兴趣。专家和爱好者在展开对画中人物,位置,场景,光线,角度的深层探讨中,也无时不在解悟最基本的问题:该画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画家本人会出现在画中?他正在画谁?等等

画中有画?

场景后墙上,或明或暗,高挂着两幅大画。二画都是鲁本斯以希腊神话为题材的作品。左边一幅是“雅典娜惩罚阿拉克妮”,这幅画同时也是委拉斯凯兹另一伟大作品“纺织女工”的精髓;右边一幅是“阿波罗战胜森林王Pan”。仅是这两幅画,就可开拓一篇大文了。

除了正面可以辨认的鲁本斯的主导大画外,另一面墙上,也满挂着观望者无法看清的多幅大画。这是“宫女”图场景的基本气氛。

镜中有画?

在鲁本斯两幅画下方,悬挂着一面镜子:这面镜子与上面的鲁本斯画,在大小和亮度上形成显著对比。镜中的映像是国王和王后。暗示着国王和王后是在前方观览位置上。

Prado,“宫女” 图是艺术家——伟大艺术家的摇篮。莘莘学子,渺渺怀志,中有一个叫毕卡索。在他十六岁的时候,因为失学而常到 Prado 临摹他最敬仰的大师们的作品。毕卡索的语录: “最伟大的爱就产生在最爱的东西之上”。一九五六年,七十多岁的毕加索以他的最爱(委拉斯凯兹)为基础底蕴,表现了大师自己的最爱。那是他延展重绘了五十八幅毕卡索版“宫女”系列图。这组他唯一全部完成的系列,全数捐赠并陈列在巴塞罗纳毕卡索美术馆中。

最感兴趣的还是“画中之谜”的问题。在千头万绪的联想中,真感莫衷一是,混沌其中,解不开这个谜。在毕卡索语录的启示下,猛省到:最爱是什么?

最初的第一感觉,隐含着“原始之爱”,往往就是一把解密的钥匙。

回忆起到达Prado博物馆时,在服务台上,取得导向图之后,直奔二楼32室而去,“宫女”图就在此处展示。这也是吸取上次在卢浮宫的教训,按照顺序观看,最后失掉很多,次日还不得不返回(但这次是不可能返回了)。在现场看实图的感觉,比事先网络上阅读的画片,不可同日而语。第一眼的感觉是,好大的一幅画;其次是好大一个画板;然后是委拉斯凯兹画师本人在画中的博大,而且,似乎他正要开口与来者交流。。。小公主玛格丽特,固然在前方中心位置,宛若众星捧月,但委实是后一步才去审视的。

在参照,回味,融汇理解另一幅更喜爱的“纺织女工”后,“南国” 得出,“宫女”并不是一幅单纯的皇室家乐图。想想氛围,整个房间旷世佳作环围,画板和画师高大耸立,国王和王后也要遥远地反映在镜子里,主题明显是:腓力四世一家,向艺术致敬。推测在右边墙上,高挂着提香的画。因为从提香,鲁本斯,委拉斯凯兹——是几代皇室最钟爱的画人。同时,这幅画也体现非常强烈的时空意义:过去,现在,和未来。腓力国王夫妇已经退入到远视的位置,他们的光辉是反射出来的;他们的爱女,玛格丽特公主站立在现在的位置(以当时而言);光线从后方投来,经过现在,向未来延伸。因此,可以判断,委拉斯凯兹和他面前耸立的大画板的意思:

画中画之谜:委拉斯凯兹正在画,看画的人们。源源不断,统统要进入他面前的大画布。与皇家一起,过去,现在,未来的人们,共同向艺术敬礼。如果没有这个意思,很难解释,委拉斯凯兹为什么要站在这样的角度,欲言又止,似乎在等待一种,来临。而且,画中的皇室人物图画已经完成了,但委大师的画笔并没有放下。。。这是一种何等的美学瞭望!

当然,文人有自信和自负的特点。不乏常见将自己打造成作品中的主体人物。委拉斯凯兹在“宫女”和“纺织女工”中,直接或间接传递了这个信息。他在宫廷的年代,也梦想得到骑士的荣誉。数度要求贵族封号,都被其他王公大臣阻止了。虽然颇受国王赏识,却基本是平民画家。虚荣,是艺术家,也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表达。

阅读了一些宫廷回忆,委大师和腓力四世,有至诚的友谊。几乎每天,腓力都要亲临画室,看他作画。据说,“宫女”原画上并没有那枚红色十字勋章,勋章是在此画完成几年之后才得到的。他逝世后,腓力亲自为他画上了这枚红色骑士勋章。一生推崇画艺,国王腓力四世,不乏为艺术的知音。

如果审视一下毕加索改版的“宫女”图,一是肃然起敬,二是忍俊不禁。注意到,这是毕加索在1956年,将1656年委师作品重新“意象”再现。时光摇曳了300年,整整300年。大师又将他心中敬仰的大师,重放光华。难道不是匠心独具?忍俊不禁,是因为看到毕大师把他自己放到多高的位置上:)


39926813_57
“宫女”(1656)


76a28a93hc44938b32856&690 Jacob_Jordaens_Competition_between_Apollo_and_Pan
鲁本斯:雅典娜痛打纺织女(阿拉克妮)         鲁本斯:阿波罗与森林王比赛音乐

image
毕加索站到房顶上了,画架演变成画梯

 


继而,理解委拉斯凯兹的另一巨著:

b。“纺织女工”(Spinners,or The Fable of Arachne,1657)

这是委拉斯凯兹晚年另一幅天才之作,也更是将神话与现实相连,画中套画的经典展现。从趣味和欣赏性上,比“宫女”更富魅力。整幅画,分为三个层次,以卓越的技术色彩过渡,和有机的故事情节相接,从人界溯源到神界,贯穿着滥权和挑战。从委拉斯凯兹画出的“人间织女”态,放映到鲁本斯“诸神本相”,再寻踪到绚丽的挂毯,看“提香情色”,满把都是人文主义的脉动。织女的魅力美图,太难以忘怀。

 

简述:
 

1. 第一场景

人物:五个妇女(一个领班,四个女工人)

现实生活中,马德里伊萨贝利纺织厂里,女工们正在平静,专注地工作。光线从左上方照进,落在右边第二个女工身上。她背影姣好,正在全神贯注挽线。右边第二个包头巾妇女,手举着线锤,似乎她是领班,吩咐身边女工,将幕布拉开。于是,启开了第二场。

 

2. 第二场景

人物:五个妇女(雅典娜-Athena,阿拉克妮-Arachne,三个旁观者)

幕布拉开,明亮的舞台上,正在上演过去的故事:身着战袍,头戴护盔的雅典娜正和和阿拉克妮比赛编织挂毯

这是奥维德《变形记》中的神话寓言(Ovid's Metamorphoses, book VI.)。主管纺织的雅典娜女神听说凡间女子阿拉克妮炫耀自己的编织手艺好,就来教训她。阿拉克妮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手艺能胜过雅典娜。于是,二人开始比赛。雅典娜织了一幅毯子,表达这样的图案“尘世间的人,要懂得敬神。那些冒犯了神的凡人,正在倍受折磨苦难”。阿拉克妮已经猜到了雅典娜会织出什么。于是,她织了一幅“强暴欧洲”(Rape of Europa),意思是反唇相讥:你的父亲宙斯,不是很喜爱凡人吗?他跑到人世间来,强暴了凡间女子 “Europa”。雅典娜大怒,用手上的织布梭暴打阿拉克妮。(鲁本斯的画就是表现了这个场面)。然后,雅典娜将阿拉克妮变成了一个蜘蛛,永远在自己的网络里织下去。

 

3. 第三场景

背景故事。天神宙斯爱慕腓尼基美丽的公主欧罗巴。宙斯来到人间,变成一条温顺的公牛,强暴诱拐了她。

Rape of Europa 是意大利威尼斯画派代表提香最有名的作品之一。提香也是著名的西方油画鼻祖,其作品色调富丽堂皇,充满文艺复兴时代的光辉。(鲁本斯敬慕提香,他所临摹的一幅“强暴欧罗巴”也同时置放在Prado“纺织女工”旁边)

委拉斯凯兹,巧妙地利用神话故事,高超的透视手法,发挥了鲁本斯的雅典娜形象,由阿拉克妮编织的挂毯,将提香Rape of Europa放入作品,从意义和色彩上奠定了“纺织女工”的基调。在继承鲁本斯,提香嘲讽天神暴力的同时,委拉斯凯兹进而用赞美的画笔表现了人间现实的工作场景。连雅典娜,都和气平静了;舞台上过去时代的一位女观众,都对人间投来好奇地关注。

76a28a93hc4493c04b1ef&690
纺织女工(1657)
 

76a28a93hc44938b32856&690

画中之画1:雅典娜和阿拉克妮比赛之后使劲打她——鲁本斯(1634)

europa-3

画中之画2:  强暴欧罗巴——提香(1560-1562)

 

画中藏谜:

 

1. 舞台上的眼睛。

在全图的最高处,舞台上方,有一只隐秘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的观察,委拉斯凯兹打造出一只穿透时间的画笔。在俗世中,雅典娜被塑造成纺织女工的一员。手举纺锤,正与她过去手举纺梭姿态一致。头裹围巾,影射头盔。而被她虐待殴打的阿拉克妮,仍然是人间一个辛勤劳动,织布不息的美丽姑娘。

2.右墙上的线卷

仿若蜘蛛,大大的肚子,环绕在网线中,这是在提示传说的故事。

 

2. 画中的梯子

在舞台前方,这样置放一把长梯子,占据这样的画面,显然极具象征意义。一是,委拉斯凯兹借助提香,鲁本斯前辈的光艳,在大师的肩上,步步上升成长,对大师的致敬;二是委拉斯凯兹继续攀登的期望,向前辈师长挑战。其实,这与“宫女”的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事实上,“纺织女工”,已经超出了“提香色彩”,突破了“诸神”“纵情”“欢娱”的格式。从过去而来,向未来开放。多重构图,空间透视,把古老的神话还原在现在——生动活泼的劳动场景中。

Prado,独一无二,向艺术大师致敬!

离开的时候,在楼下的书店,买了一本“Prado Guide”,那么多的图片,每一幅都有简略介绍。这也完全弥补了不许拍照的遗憾。常常翻阅,为人生添光。

 

二。餐中之舞,“弗兰明戈”

下午近七点,赶回了市中心,去观看夜晚的弗兰明戈表演。票是在旅店买的。本打算去塞维利亚看,但记得有评论推荐说,“当然是首都马德里的水平最高”,所以大堂经理推荐的时候,就接受了。晚餐+秀,特价 55欧。平常70欧。这家 Tablao Las Carboneras,就在圣米格尔市场旁边。酒吧餐馆型,大约有十五个桌子,中间有个不大的舞台。

晚餐从6:30开始,7:30开始演出,8:30结束。先来先就坐。主餐一大盘烧牛肉,饮料随便用。

这个表演,属于非常的普通类型。因为在市内,还非常火爆满座。离开时,第二场,还排着队。网友评说,这是体验马德里火热的市井风情,“餐中就舞”。

 

DSC_0329

DSC_0326

DSC_0288

DSC_0284

DSC_0334

DSC_0337

 

 

月色真美好, 你我永不忘, 再见,马德里!

 


(待续)

特别注明:

1. 画中有画,画中有谜之内析观点,谨属原创

2. 未署名图片或来自网络可分享图片,或翻拍于自购书“普拉图介绍”

 

 

马德里所到景点简示:

 

承接:

追寻逝去的辉煌,西葡三千公里十日自驾游手记(1):准备篇

追寻逝去的辉煌,西葡三千公里十日自驾游手记(2):马德里第一日,喜悦和哀伤(上)

追寻逝去的辉煌,西葡三千公里十日自驾游手记(3):马德里第一日,喋血斗牛(下)


追寻逝去的辉煌,西葡三千公里十日自驾游手记(4):探索马德里,广场红楼情趣(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