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prucee (spruce), 信区: Returnee
标 题: 对海归与不归的几点想法。供参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15 22:53:15 2015, 美东)
对海归与不归的几点想法。供参考
最近几年经常回国,感受是:
1 城市里打车难,如果有小孩子,必须买车。打车很不靠谱,不多解释。地铁巴士公交
看似方便,其实也不方便,很费时间,take public transit 比在美国郊区开车累。
2 中小型餐馆,东西不好吃,油腻大,盘子里碗里看着不少,能真正吃进肚子里的不多
。吃饭馆其实并不方便,很费时间。
3 医院里面,医生不够专业,像过家家。其实仔细去看,各行各业都像过家家,过于随
意,后话。
4 城市里面的环境,除了新区和标志性街道 比如长安街 学院路 三环 静安寺 淮海路
世纪大道 那种档次的;和生活相关的街道路边 环境有点乱,店铺侵占sidewalk很普遍
,倒脏水,瓜子皮,自行车 摩托 三轮车 乱停放,在sidewalk上走路很费劲费神。店
铺在门口朝外摆高音喇叭,吵死了。每次出去到了路上,就像赶快逃到室内去。交通那
个乱,自行车道上 摩托三轮飞速逆行,汽车乱停,我不敢骑自行车了,走在三环路和
清华园外面sidewalk 总觉得有颗粒扑到脸上。
5 所有的城市的火车站外面,深圳除外,都是一副貌似兵荒马乱的架势,很没有安全感
,忍不住担心随时被偷抢。貌似各地都是一副流民四野的架势,动荡不安。只有在很小
的县城的郊区才能感受到宁静安定的氛围。
6. 生活在国内一线城市的第一代移民,这些同学平时也很少见面,同城 一年能见一次
都算不错了。仿佛没比我在美国多多少联系。一线城市的朋友 事实上每年回老家探亲
的机会和天数,和我在美国差不多。
7. 在一线城市: 消费品贵,baby car seat 500到两千不等,一人吃个自助火锅80,
除了苹果梨 其他的水果绝对价格都比在美国贵,换算以后。搞得我忍不想,再忍忍,
等我回到美国,一定要把这些樱桃草莓蓝莓吃个够。
8. 和老同学老朋友,还能谈的来,依然是和以前一样屈指可数。以前关系比较一般的
同学朋友,共同的话题 尤其是思想观念 更少了。诺大的国家,但最信任最好友也不过
几人而已,而且还很难都同城。在美国时间生活久了,再回去,一些事情很难再适应和
接受了,比如送礼,回扣,行贿,感觉像吃苍蝇。
9. 看对文化怎么去定义,如果把文化定义为饮食习惯 生活习惯,那么国内是感觉亲切
。但除了这些,别的亲切感好像不多。思想观念道德情操 三观 等等,在国内没觉得比
在美国更能融入。国内好多人的所思所欲所行,我也未必看得上。现在的其实是中国版
的pop-"culture" 绝多数人也就是吃喝玩乐, 那种文化其实非常肤浅,没有深层的凝
聚力,我不认同。生活在一个小区里,能有共同三观的人,可能比在美国还少。
10. 凡遇到的人,都对钱充满了饥饿感。可能因为我的圈子层次不高,没有一个大富
。大家对钱的饥饿感,concerned me. 虽然我也是打工族,但没那么强的饥饿感,不
像国内朋友都一定要给孩子存够多少多少钱 让孩子以后衣食无忧之类。
11. 再次遗憾一下,三观接近的朋友比以前更少了。觉得自己如果海归回去工作生活,
不会比在美国更能融入。和国内的人,和与美国人一样,没有多少话可以讲。遍地白丁
,都使用汉语而已。国内的主流“文化"和观念, 大街上 社区里人与人的关系, all 完
全是资本主义的商业文化, exchange of interest,和美国没区别,而且做的不如美国
好。
12 最让我怀念的故乡,以前的生活环境,逝去了很多。乡情,浓缩在童年少年时期的
乡情,貌似只能在记忆里去再次体验了,树林小河 老街不再,承载着我童年少年记忆
的故乡已经在地球上消失了一半多。现在的故土,拆的都拆了,当年考上大学的老同学
都离开了故乡。亲人还在。 人是物非。有点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