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汇花木商店伊哒地个老早搭之现在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徐家汇对于上海来说, 特别是市中心的人来说, 以前是个“半乡下”的地方, 往南走要不多久就是滴滴呱呱的上海县的地盘了(记得漕溪公园一过, 就是上海县), 连粮票都是每月少一斤呢。附近倒是高级住宅集中, 不过大名鼎鼎棚户区:虹桥路一片也近在咫。

徐家汇的缘起现在说是徐光启, 说到徐光启又得提到天主教, 又来一称呼“东方梵蒂冈”, 远东最大的天主教中心, 这点没人疑问。

市区上等人视之乡下, 但对于上海南汇奉贤等郊县,徐家汇不但是市区, 更简单的说就是“上海”。

别说远处, 近至到徐家汇走走不过30-40分钟的龙华, 以前, 甚至70年代末, 如果一个外地人在龙华马路上听到一个老阿姨问另外一个老爷叔“侬昨日去上海了伐,买了点啥物事啊?”别惊讶, 怎么这儿不是上海么? 是的, 但在龙华老百姓的口中, 到徐家汇去就是去“上海”, 徐家汇在他们心目中就是上海。

徐家汇的中心广场, 华山路衡山路肇家浜路三条路交叉口, 顶尖处是一家花木商店, 讲的是阿拉小辰光。这张照片恐怕是20年代的了, 正对着的路是衡山路,左面锐角型的房子, 就是后来的花木商店的所在。

这张是后来些的了, 还是那栋房子, 但装修之类明显更现代些了。那家德昌顺华洋海味, 记得到80年代中我出国前还是一家比较大的食品商店。这抬东西的好像是三人杠帮,

这张比较清楚地看出了这栋房子建造于1925年, 衡山路上有公交车了, 远处后来的衡山宾馆业看得见了, 只是这家店门上挂的是什么图片, 不清楚。

不是很久的以前, 花木商店标牌清楚明确, 从这个踏脚踏车师傅(一定是用师傅为尊称的年代)的打扮,应该是70年代中期之后80年代初期之前。

 

天下望下来, 一目了然。肇家浜路和衡山路的夹角是锐角, 衡山路和华山路的夹角还是锐角,照片中美有能让你看到的是华山路和另一条路的夹角, 哪条路? 徐镇路, 那才是徐家汇的老祖宗们住的地方, 里面是本地房子棚户区混搭, 历史悠久人员繁杂, 有未经证实的传闻, 此处带有拉丁(主要是法国比利时)血统的一些人, 的确我也认识几个鼻子较高而挺的人, 女孩十分漂亮。而照相的方向,则是漕溪北路去闵行的大路。

啊呀, 房子拆特了, 从小看大的花木商店没有啦。 后面的邮电局呢?

保留不是把所有东西保存下来, 世道在前进, 社会在发展, 拆旧建新一定是趋势, 还是这个地方, 若不是改革开放的东风,徐家汇是否能有如此的现代化进程, 难说, 不过那样的话, 花木商店或许依旧存在了。

现在的徐家汇, 可不是几十年前市中心人们口中的“乡下人去的地方”啦!

 

 

 

华府采菊人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天南逸雄' 的评论 : 多谢加注。
天南逸雄 发表评论于
老阿哥, 我来给你指点一下照片的故事
1. 第3和第4张照片上的花木商店往东链接的几间房(在衡山路上)从52年开始就是徐家汇邮局。 这个花木商店的右边是肇嘉浜路, 那里是26路(到外滩)和15路(到老北站)的徐家汇起点站, 这里还有43路公共汽车, 当时可以到达桂林公园(上海师范学院门口)
2. 第5张照片, 花木商店的衡山路对面是衡山食品店,往东是一个卖瓷器的杂货店, 往西, 在华山路口有一个弄堂可直通广元路(发明中文激光排版的北大副校长王选中学时就住在这个弄堂里的广元里), 弄堂口有一个卖生煎的小摊, 生意极好。 在华山路的拐角处是一个卖电器的商店。
3. 这个花木商店和连在一起的邮局, 现在是上海第6百货商店(先有六百, 多年后才有汇金)及汇金百货(shopping center)
4. 徐镇路是贫民窟, 大概不会有外国人住的。 要从徐镇路走到西端的乡下老虹桥路(快到西郊公园,现在的上海动物园)才会有些外国人住(主要是白俄)
照片后面的衡山宾馆是1949年以前就有的, 1957年前, 不叫衡山饭店, 叫毕卡第公寓, 是住外国专家的。
X723 发表评论于
不曉上海徐匯區是出名的上海上只角的人是真正的鄉下人。
七色花瓣 发表评论于
几十年前的徐家汇并非乡下人去的地方,那一带属于“上只角”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