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习近平好像去过美国,是吧?因为我们几乎忘了,尤其他一离开美国,驻日驻关岛的美国军舰、航母就直接进入了南海12哩。--- 其实,习近平在美国的第一站时我们就评论说:你习近平即使再多买300架,你前脚一走,后脚美国一样给你脸色看,两国原来是什么样,照样还是什么样。这不,就应验了。---因为,美国的国策已定,就是要千方百计阻止你中国的崛起,至少降低你的崛起速度;就是要减少你中国利益范围的扩张,至少减少你利益扩张的范围。
上周,习近平到了英国,英国上下花大力气要搞中英“黄金”搭档,--- 因为英国知道,他要走出北约的困境,走出欧盟的困境,他和中国的搭档是个很好的机会,至少是个可能的机会。对此,中国也一贯地配合,比在美国的访问更大方:一篮子人民币计划 + 核电。中国希望借着伦敦的金融大盘,让中国的软系统走出去。当然首先是走入欧洲。
德国的默克尔动了,亲自上阵,这周在中国 --- 虽说德国是中国最大的欧洲贸易伙伴,但人总希望要更多,更不能让英国后来至上;
法国的奥朗德动了,亲自上阵,下周到中国 --- 虽说法国是中国最早的欧洲建交大国,但希望更好的中法关系,不能让英德专美;
奥巴马坐不住了,这周,他再也不顾习近平刚到过白宫,毫无忌惮地撕破了大家的脸面,从在南海搞捣乱的背后主使,跳到前台,赤膊上阵,直接当起了前锋、打手。“We’re ready,”这是太平洋舰队司令在珍珠港说的:“我们有足够的资源支持这样的决定,如果决策者要求我们以任何的运作方式,为解决南海问题以展示美国的解决方案”。-- 可见美国的阻碍我之决心。
习近平又吃了一次访印一样的”亏“,该对美国丢掉幻想了。习近平访英,又对中国走出去迈出了一大步。多边,走多边,全球大家都会好,自然美国的全球利益就会加速减弱。就让美国在一边自己蹦跶吧。当然他还有蹦跶的能耐。等它蹦跶累了,全球的大家就更安全更快活了。
-------- 附录:英国正逐步成为中国最好的西方朋友
中英关系的变化始于2013年12月,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六名英国部长的陪同下,率领一个由120名英国商人组成的商务代表团访问中国,令人印象深刻。该访问团代表包括劳斯莱斯,英国石油公司,皇家壳牌石油,巴克莱银行,汇丰银行,葛兰素史克和维珍的总裁,及其他重量级商业巨头。为了争取更多的中国投资者到英国投资,卡梅伦宣称:“我并不会因中国在英国投资核电,或者入股希思罗机场、泰晤士水务公司、曼彻斯特机场的股份而感到难堪。我认为开放并欢迎中国的投资正是经济实力的积极信号。”去年秋,卡梅伦在中国的访问最远去到中国西部的新疆,英国财政部长奥斯本甚至宣称中英关系的“黄金十年”已经到来。
如今,称英国正逐步成为中国最好的西方朋友并不为过。数月前,英国成为加入由中国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首个欧洲国家,并成为该组织的创始成员国。英国为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和其他美国亲密盟友的后续加盟铺平了道路,此举也对西方主导的经济体系(例如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构成威胁。此外,英国还协助中国培训部分维和部队(九月,中国为维持联合国待命维和武装力量,已派遣了8000人部队),并持续向中国派遣大量顾问,涉及包括金融、基础设施管理、高等教育和土木工程等在内的多个领域。
中国在伦敦寻找的或许不仅是一个欧洲朋友
与此同时,仅不到五年时间,英国就成为了中国在欧洲对外直接投资的最佳目的地(2014年为160亿美元)。中国的银行,例如中国工商银行以及中国建设银行,被允许在伦敦设立支行。在英格兰的西南部,预计中国将会最终确定一个价值250亿英镑(约390亿美元)的合约来建设英国25年来的第一个全新核电站。该合资项目中,中国广核集团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将与法国电力集团联合,后者为一家法国能源集团并将负责项目的建设以及运营。华为,一家备受争议的中国电信设施公司(它被美国安全机构视为一个对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以及一个中国进行间谍活动的渠道),现在是英国电信公司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一个相对轻松的话题是,英国零售商Marks& Spencer近期决定在中国开设一家旗舰店。当前,中国公司通过中国的主权基金中投公司持有希思罗机场9%的股份以及泰晤士水务9.5%的股份,并且也深度参与到英国铁路与港口设施中。中国的企业也兼并了一些较小的公司,并且在伦敦寻求价值数十亿英镑的房地产交易。
中英之间存在政治分歧,而显然中国对英国在过去几年中重新调整重点感到赞赏。在其访华之旅中,英国的政治家们公开避免争议话题。至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其侯任行长金立群近期曾做客布鲁金斯),据传澳大利亚和韩国是在英国那出乎华盛顿意料的公告之后才决定加入的。自中国37年前实行开放政策以来,同样展示出了对欧陆政治的精准认知以及其在欧洲国家纵横捭阖的真实才能。例如,在90年代初期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中,中国通过不断增加对西门子和阿尔斯通等企业的技术转让要求以使德国和法国的利益相互竞争(最终一个中国的联合企业在西门子的帮助下建造了这条铁路)。
英国或许可以帮助中国将美国推向谈判桌
在当前形势下,由于欧洲遭受着长期的货币问题以及不稳定的移民危机,中国正在伦敦寻找的或许不仅是一个欧洲朋友,而更多地是一个能帮助其与美国连接的西方朋友。正如英国曾作为美国人与欧洲人之间的桥梁一样,伦敦现在正试图为中国扮演这样的角色。
这对英国而言将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考虑到它的全球角色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但是中国在欧盟之内还有其它选项:法国是第一个于1964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并且作为一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与北京保持着良好关系。它正在就非洲议题与中国发展新的伙伴关系,并且同样试图吸引中国游客及投资者。德国是中国在欧洲的首要经济伙伴,两国在汽车、交通,以及能源等领域发展出了成熟的关系。中国同样愈发地将德国视作欧洲的领袖,并将在10月末迎接德国总理默克尔自2005年以来的第 8次正式访问。
尽管德国拥有许多中国需要的技术和工业,而法国拥有中国在非洲需要的后殖民时期的关系,但是英国可以对其广受好评的服务业、房地产,以及金融部门感到自豪。虽然英国并非欧元区的成员国,伦敦仍被授予了成为首个人民币结算中心的特权。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很快将在伦敦发行,这将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扫平道路。
考虑到这些联系,如果亚太地区的安全局势,尤其是南海问题,由于北京的愈发强势而恶化,那么英国或许可以帮助中国将美国推向谈判桌。这能否成功?所谓的英美特殊关系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已经开始有了磨损,当时华盛顿发现它已经不能再依靠伦敦向欧洲传递自己的声音。当时,德国和法国明确地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的决定——现在许多人会说它们是正确的。英国能够在劝说美国加强与中国战略对话的方面比在2003年劝说欧洲支持布什政府的军事介入上面做得更好吗?美国在军事方面对一个崛起中的中国感到担忧。在英国没有寻求美国建议而突然决定加入亚投行的6个月之后,华盛顿担心这一关键的欧洲以及北约盟友正在将其部分能源与电信资产给与中国企业。
中国可以在从现在起一直到英国举行其欧盟成员国身份公投的这段时间里来找出答案。卡梅隆或许对中国媒体自豪地宣称英国“处于能够加深欧盟与中国的贸易与投资关系的绝佳位置”,但是这一声明的真实性有待观察。正如世界上其它国家一样,中国明白未来的12到15个月内英国可能会退出欧盟,而这将会使得英国大量丧失对欧洲竞争对手的优势。如果这种情况成为现实,那么被英国的亲华姿态所阻挡着的德国和法国将准备好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