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八骏:香港政治对立会进一步激化

      中评社香港11月26日电/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区议会竞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香港政治团体全面进入新老更替阶段。

      由于区议会选区多、议席多,又是以地区性事务为主,香港各政治团体一直以来都将本团体较年轻骨干成员推荐为区议会候选人,而由较年长的领袖级人物和主要骨干竞逐立法会。所以,区议会候选人和当选者的平均年龄一直以来都低于立法会,二者差距达十岁。即便如此,刚结束的第五届区议会当选者平均年龄为四十四点四岁,较上一届的四十六点三岁又年轻了近两岁。

      政团新老更替

      一方面,各重要政治团体纷纷派出更多年轻人参选,另一方面,在竞选中,一些具长期从政资历的政治人物纷纷败在年轻人手下。三百八十七名角逐连任(包括委任转直选)的区议员中,七十三人连任失败,无论冯检基、何俊仁、锺树根、葛佩帆等双料议员,还是民建联郭必铮、民主党陈树英等地区老将均下马。七十五名首度出选的新面孔胜出,其中三十三人年龄在三十岁以下,分属于各政治团体。以致于十一月二十三日,民建联、工联会以及民主党、民协等分别总结选举结果时,不约而同地标榜其新人成功上位,实现了新老更替。

      十月十五日,第五届区议会候选人提名截止日,我在本栏发表《香港政治人才何处来?》,指出:“在即将来临的二○一五年十一月特区第五届区议会选举前几个月,主要政治团体不同程度实施了领导层新老更替。可以预言,第五届区议会选举之后,二○一六年九月第六届立法会竞选之前,主要政治团体领导层将不同程度地再增加新人。于是,一个问题很自然地产生了:二十四年来香港已有政治人物成熟了多少?目前已开始和将接班的政治人物是否称职?这一个问题换一种表述:香港政治人物新老更替取决于自然规律,香港政治的进步是否与之匹配?”

      那篇文章认为香港缺乏具备“港人治港”的政治人才,既缺乏具一般性政治才干的政治人物,更缺乏全面准确理解“一国两制”的政治人物。文章称:“在这样的意义上,即将来临的第五届区议会竞选值得期待。它将是第一次没有政府委任议席的区议会竞选,从此,区议会所有议席向政治团体、政治人士开放,是有志于政治的香港青年从政的一个起点。在他们中间,看得到香港政治的前景。”

      现在,第五届区议会选举揭晓了,当选的青年区议员们展示了香港政治怎样的前景?这既有把反对派老将拉下马的爱国爱港中坚力量的新秀,也有令爱国爱港老将铩羽的毫无地区工作经验的“伞兵”。其实,香港两大对抗政治阵营,香港社会政治两极化,在政治团体新老更替中得到了复制和沿续。

      有人以人民力量、社民连和热血公民等全军覆没来证明反对派激进势力不得人心。其实,人民力量和社民连在上一届区议会竞选中已是一无所得。他们和热血公民的失败,证明以肢体动作和污秽语言表达激进反对派立场的政治团体,在区议会选举中没有市场,却不能推断他们在立法会竞选中没有存身之地。

      香港反对派激进势力有两类,还有一类不是以肢体动作和污言秽语为手段,而是以所谓“理性”来包装。如参与非法“占中”的“伞兵”团体,及个人名义参选、以“公民抗命”为幌子的候选人。又如从民主党分裂出去的新民主同盟则是自诩“务实的本土派”,打着“拥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旗号,鼓吹“港人优先、守护本土”。

      必须重视的是,约五十三名“伞兵”“空降”,当选者达八人。他们没有在选举中公然打出“占中”旗号,也未能提出关于民生的切实主张,却凭藉“占中”影响击败具地区工作经验和成绩的建制派人士。新民主同盟派十六人竞选,仅一人落选,获胜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四;议席较上一届多七席;共夺四万二千一百四十五票,其中出战大埔怡富选区的任启邦夺四千一百四十八票,成全香港“票王”。

      进步须只争朝夕

      因此,可以预言,从第五届区议会选举到明年第六届立法会竞选,香港政治基本矛盾将伴随香港政治团体全面新老更替而进一步激化。

      反对派若干政治团体将进一步分化或分裂。尤其,民协领袖人物冯检基面对是扶持新人出战下一届立法会,抑或自己恋栈不退的考验。如为后者,则民协会分裂。民主党面对由何人出战下一届立法会“超级区议会”界别的难题;如果选派的新人败阵,而令反对派在下一届立法会“超级区议会”界别减少一席,则民主党内部乃至反对派阵营内部,将会出现要求民主党领袖负责的声音。所谓“第三条道路”探索者在区议会竞选中颗粒无收,加之香港政治基本矛盾恶化,“温和泛民主派”人士另起炉灶走“第三条道路”的前景暗淡。这些人士将不得不做抉择:是重归反对派阵营,抑或投入爱国爱港阵营,抑或隐退江湖。

      爱国爱港阵营新老更替,不仅要表现在人事,而且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水准和组织能力。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更比前浪高,方是进步。诚然,进步需要时间,但须只争朝夕。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