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妄为,何来妄议——从“道路以目”到“国人暴动”
所谓“妄议中央”,其实是“不争论”更“率真”的表达,“不争论”从语气上分析好歹还有几分劝说的意思,虽然背后有“不换思想就换人”的胁迫动作,但总算还知道要遮掩一下;而“妄议中央”这顶帽子则有泰山压顶的凌云之势,端的是威权十足,包帝威武!
自从39年前那个据说总搞“一言堂”的老人去世之后,就再也没有发生过在中央会议上“骂娘”而且一骂几十天的事情了,开会“骂娘”是“专制”,“不争论”、“禁止妄议”是民主,特色党的逻辑真不是我们正常人类所能理解的。如果不是站在“保救”的立场,“妄议中央”的出台实在是让人高兴的征兆——这表明特色中央色厉内荏到了何种程度。所谓“外强中干”,越想要表现强势,说明越是无法强势。禁止妄议,无非是某些人在理论上失去了自信,无法以理服人,就只能以势逼人了。但势若失道,则势不可久,世道人心,人心就是道,所以得人心者得天下,相反失人心则失天下。从庆丰元年到庆丰三年,包帝上台只做两件事,一是 以反腐的名义专权,谁占了位置,就反谁的腐;一是以改革的名义私有化。反腐和私有化相辅相成的,反腐剑锋所指,就是私有化的下一个目标,从铁路到石油,无 不是如此。如果包帝心中无鬼,何需害怕“妄议中央”?
禁止妄议中央,并不是改开党特色朝的发明。早在2860年之前,西周天子周厉王就玩过一次“禁谤”的政治运动。当时的故事是这样的:
【周厉王贪财好利,千方百计地搜刮人民。有一个臣子叫荣夷公,教唆厉王对山林川泽的物产实行“专利”(王室垄断),由天子直接控制,不准平民(国人)进山林川泽谋生。周厉王听了很中意,置大臣的规劝和平民的反对于不顾,推行了“专利”政策。
平民被断了生路,怨声四起,纷纷咒骂。周厉王又派了一个佞臣卫巫于监视百姓,将许多不满“专利”的平民捕来杀死。后来连不少没有发过怨言的平民也被杀死。厉王的高压政策,使得亲友熟人在路上遇到了都不敢互相招呼,只能以眼神示意(道路以目),使都城变得死气沉沉。周厉王却还自以为得计,得意洋洋地说:“我自有办法叫百姓不敢诽谤我。”大臣召穆公劝戒说:“这样堵住人民的嘴,就像堵住了一条河。河一旦决口,要造成灭顶之灾;人民的嘴被堵住了,带来的危害远甚于河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治水要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民要让天下人畅所欲言,然后采纳其中好的建议。这样,天子处理国政就少差错了。”周厉王听了不以为然地说:“我是堂堂天子,那些无知的愚民只能遵从我的命令,怎么能让他们随便议论!”仍然一意孤行,实行暴政。
周厉王的暴政使得国人忍无可忍,前842年的一天,都城四郊的国人自发地集结起来,手持木棍、农具作武器,从四面八方扑向都城的王宫,要向周厉王讨还血债。周厉王听到由远而近的愤怒的呼喊声,忙命令调兵镇压。可是竟然没有士兵肯听从他的命令。臣下回答说:“我们周朝寓兵于农,所有的士兵出身都是农民,而农民则供养着周朝的士兵。现在连农民都已经暴动了,您还能有谁可以被调集呢?”周厉王这才知道大祸临头,匆忙带着宫眷步行逃出都城,沿渭水朝东北方向日夜不停地逃到远离都城的彘,筑室居住了下来。】
之所以将这个故事全部摘录下来,是因为其中的信息量颇大,如果对照现实则会发现惊人的相似。当时厉王想将山林湖泊的产权搞定向私有化给他自己,结果让大多数老百姓失去了生计,然后就引来了怨声载道,于是就有人妄议朝廷,于是朝廷就严惩妄议者,三年之后就引发了“国人暴动”。
现在某些人自持大权在握,一意孤行,当年周厉王何尝不是如此。因为厉王的妄为,所以引来了国人的“妄议”,然后互为因果,一环扣一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循环互动最终导致了革命的发生。
“新常态”才刚冒头,老百姓真正的苦日子还没有到来。现在的“庆丰止谤”只是一个开始,往后对立的双方将会有更多的“互动”。我们大家都在路上,和历史老人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