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治疗亲历记(澳洲散记)

边走边看,边看边思,边思边写……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来到悉尼,一不小心,被路边绿化树刺直接伤害到左眼。一件坏事。

  坏事却能变成好事:它让我有机会,平生第一回,以一个外国旅游人的身份,就医于大洋彼岸西方医疗系统基层终端服务,亲身体验一回按照西方社会普通平民治病的程序接受治疗的过程——也许,享受的只是过程;或许,享受的就是差距——差距才是人类感觉的基础之一。

  这天下午五时左右,一支带刺的绿树叶,从我的左眼的左下角刺入,斜斜地直达左眼角膜之下。幸运的是,它没能直接刺破我的眼睛角膜:刹那间,我的左眼严重充血。以照片为证:当时的我,几分钟之内的时间,我的左眼角膜之下通红带紫,惨不忍睹——半个小时之后,女儿送我到达当地一家医院。

  为了长期居住在中国朋友们理解的便利,请先允许我借用“医院”这个专用词语。

  因为,事实上,我还没有到达作为一个普通中国人所能理解的真正意义上的澳洲医院。我在此文章中所说的医院,其实它只是一个居民社区家庭私人医生的聚集所:它只有大概一个大厅四个五个房间的面积。

  据说,任何人如果在澳洲生病需要就医的话,首先应该预约各自的私人家庭医生接诊。家庭医生会根据病人症状,分别作出简单治疗、或转到某家正式医院继续治疗的决定——这是一个当地公众都已经实行习惯许久的公众就医程序。

  女儿紧急电话预约联系了一位姓“ZHU”的家庭医生。

  我来到这家医院。医院大厅正中有一个角形柜台,里面坐着三位接诊服务生,她们都是女性。让我肃然起敬的是,她们均能用流利的英语、中国广东话、中国普通话……也许,还有其他国家的语言,接待来到医院的操着不同民族语言的病人,细致地安排他们的就诊。

  我可以请“ZHU”医生看病吗?你有IC卡吗?——我知道,她要我提供澳洲居民看病需要出示的个人社会福利保障卡。“我没有。”

  “没有IC卡不能看病!”一位接诊服务女生冷冰冰地拒绝了我看病就诊的请求。

  我们有预约的。我的女儿从停车场赶来。三下五除二。另外一位接诊服务小姐替我办好了看病手续。“缴费五十元,请。”——所有没有本地居民社会福利保障卡的外国人,如果在澳洲生病需要看病就诊的话,经过电话预约家庭医生之后,还要向这家医院缴纳医疗费五十元澳洲元后,才能就诊——它相当于中国人民币三百多元左右吧。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思维,它应该属于挂号费就诊费吧。药费不计在内,另当别论。

  女儿说,澳洲本地居民看病,免费——当地政府事后会直接给这位医生补贴按接诊病人计每人次约三十元左右的澳洲元,作为该医生就诊的个人服务收入。

  “ZHU”医生是一位香港男人。他刚一打开我的左眼上的纱布,便吓得不轻,连忙起身,后退两步:他差一点就要开口说让我转去正规医院眼科就诊了——这样的话,我已经交纳的五十元澳洲元算是白交了。因为,到了新的医院,如此的就诊费用可能是必须重新交纳的。

  其实,我心中有数:视力还算基本正常、没有特别猛烈特别剧痛的感觉、没有恶性发炎涨肿的迹象……我的女儿充当我的翻译官。慢慢地、慢慢地,这位香港籍的澳洲家庭医生镇定下来了——我知道,我的眼睛充血实在是太过分了。它已经不能让任何没有见过如此世面的普通人可以以一个平常心来观看我的左眼了,谁看着便会吓着谁:一个男人的一只眼睛,角膜下除了白色部位的其余地方都成了紫红色的世界了。另一只眼睛,眼底白色与黑色却是分明的——有谁见过?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这样的人种的。真的哟。

  “ZHU”医生取出了眼科检查工具。他用微型电筒仔细地检查了我的视力、观察我的左眼眼底……他立刻就发现了我的左眼两个小小的出血点:幸运的是,它们都已经基本上自行止血了。

  “ZHU”医生心中有数了。他用电脑给我开具了取药证明:我自己必须到市场药店去购买一盒抗生素,每隔五小时服一粒,一定要坚持服完为止。主要作用是防止眼部感染。另外,让我自己再购买可供连续七天使用的一次性的护眼纱布“Large Eye Pad”;另外,还要坚持使用我声称自己从中国带来的红霉素药膏。他特别叮嘱说: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用药膏——除此之外,其他任何药也没开,更没有动不动就让我去进行输液注射……

  两天后,如果情况有恶化的话,请直接再来找我——“ZHU”医生说。我知道,这就是预约。

  两天后,我没有再去找他。因为,我感觉到,我的眼睛已经开始向恢复正常的方向发展了:眼角伤口部位开始有痒痒的感觉了。两周后,我的眼睛基本上接近恢复正常了:眼睛角膜下面的积血已经开始渐渐地被吸收了,紫色的眼底开始慢慢地恢复到有些线状有些点状的白色眼底了……现在,回顾当时眼睛受伤后的照片,真的太吓人了。现在,唯一可以做的事,就是尽心地保养、保养、再保养。别无它法。

  凭着医生开具的注明我的姓名的购药证明,我才能在澳洲社会市场的任何药店购买到所谓的抗生素药物——没有医生的证明,药店决不能把它卖给任何人!否则该药店以犯法论处。——这是一个极端地不愿意轻易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病的国度。

  事后,想想我的家乡的父老乡亲儿女姐妹兄弟们,不管大病小病,一个最简单的感冒,动不动就是这个素那个素地输液注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任何人任何时候到任何地方的任何医院的注射室亲眼瞧瞧便知道了。

  唯一遗憾的是,澳洲政府在药物补贴方面的社会福利,根本不会施恩于像我这样的一个普通的外国旅游人的:我是一个没有当地社会福利保障卡的外国旅游人。换一句时兴的话儿就是:只有付出才能得到。一个人没有为当地的税收做出任何贡献,凭什么可以免费得到当地的社会福利保障呢。在理,我完全可以接受。

  只是,一个外国普通的旅游者与当地普通老百姓之间,生着同样的病同样看一位医生同样买一种药品,其中的经济差别实在是太大了:前者如果在当地生病,首先没有预约就不能看病;其次看病要支付五十元澳洲元费用才能就诊;病人自行购买药物,一盒同样的抗生素,先假如此药费用三十五澳洲元。澳洲当地人看病当然首先也要预约;其次看病却完全免费,接诊医生的工作收入由政府另行补贴:医生就诊病人后,按照该医生接诊病人总人数每人次补贴三十元左右的澳洲元的接诊服务费收入;病人也是自行去药店购买药物,所不同的是,当地政府当场补贴百分之七十、百分之八十之上的药费,药店当场减免结算。

  具体地说,如果一个外国旅游人购买一盒药费三十五澳洲元的药物;澳洲本地人则只需支付十多元便可以了。换句话说,政府当场补贴他的国家公民一盒药物达二十多元药费——药店的销售电脑上有病人的名单、药店保存有医生个人签名有病人姓名的购药证明、有购买药物的名称数量、有病人已经支付的价格、有政府补贴的数目……药店销售电脑的程序设置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药店与政府之间日后照单划帐结算便是了。

  我在想,药店不会弄虚作假欺骗政府吗?——它有这个能耐吗?它不怕关门停止营业吗?

  呜呼哀哉!——最理想的状态只有一个:出国旅游的人最好是不能生病的;或者,出国旅游的人自己有本事事先带足所有必需的药物。可是,谁有这样的本事呢?

  愿这个唯一的地球的人世上、唯一的老天爷啊保佑我们所有的平民百姓一生平安,平安无事。

Bill-xi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gping' 的评论 : 呜呼……
Bill-xi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老鹏' 的评论 : 长见识了。谢谢!
Bill-xi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海雾' 的评论 : 你说的有道理。
Bill-xi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世界熙谭' 的评论 : 当时,我们什么也不懂。
Bill-xi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craigie' 的评论 : 一个教训。
Bill-xi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HUDIEMI' 的评论 : 是这样的。
gping 发表评论于
坏事却能变成好事:它让我有机会,平生第一回,以一个外国旅游人的身份,就医于大洋彼岸西方医疗系统基层终端服务,亲身体验一回按照西方社会普通平民治病的程序接受治疗的过程——也许,享受的只是过程;或许,享受的就是差距——差距才是人类感觉的基础之一。
- 没见这么舔的, 愿你多得这种好事.
老鹏 发表评论于
你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纽西兰,你就不必花钱。因为有AA,所有外国人在纽西兰发生意外伤害,都可得到免费治疗。
HUDIEMI 发表评论于
回海雾,全费药物和用医疗卡的药费是不一样的,pbs 药物政府要补贴的
海雾 发表评论于
如果没有Medicare Card,没有买医疗保险,去医院看急诊的话,需要付$120,只是诊费不包括配药,所以花了五十也不算多,还有如果没有Health Care Card或是Pensioner,对所有的人药费都是一样的,没啥可抱怨的。
世界熙谭 发表评论于
额的神 这种情况还看GP 直接救护车送医院 那个大夫也够大胆 不过你不是澳洲人出了问题也不会找他
craigie 发表评论于
应该说出国旅游的人最好买医疗保险。这个钱最好别省。
HUDIEMI 发表评论于
你去的不是医院,那是一个比较大的诊所,本地居民要出示的是医保卡,不是福利卡,澳洲居民人手一张medicare card,凭卡看病不花钱。政府开销最大的是药物补贴,有些抗癌药物和肝,肾药物价格都几百上千,本地居民最多出几十块,这开销吓死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