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之五龙宫游

老公从2011年开始学习太极,如今已是整整4年过去了。他一直对太极和道教圣地的武当山心驰神往,其间我们虽然两次回国去探亲,但总也未能去成武当山。

今年是我们第三次回国,我想事不过三,无论如何这次也一定要满足老公的愿望。

出发前,我在网上搜索了很多关于武当山的资料,除了大量的旅游攻略外, 我还认认真真地看了中央电视台制作的“问道武当”和“百山百川行- 武当山”,因此对武当的历史渊源和人文景观都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 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五龙宫遗址。

五龙宫兴起于唐朝的一次成功求雨,在历史的时间长河中几度被毁,又几度重修,鼎盛时拥有庙宇800多间,道士3000多人,最后毁于民国时 的大火。视频里原址上遗留下来的青石板的空空院落和古井古池,还有那高高宽宽的石阶崖壁,一下就抓住了我的心。想象里,这里应该是太极高人习武和练习飞檐走壁的地方吧?

国内近年来很流行重修古镇和古建筑,我和老公对这一类新建的古镇和古建筑都没有什么兴趣,反倒是钟情于原始的哪怕是残破不堪的景观。

五龙宫之行,就成了我们这次回国旅行最难忘的经历之一。

我们是从武昌火车站搭夜车去的武当山。第一天早上11点多坐景区的旅游大巴到了乌鸦岭,从那里开始徒步上山,担心时间不够而没有去游览紫霄宫。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低估了武当山的山高路陡,在前面的景区比如南岩宫停留了较长的时间,路上还在一间茶铺闲闲地喝了半小时的茶。前半部的山路并不是很陡峭,朝天宫之后的明神道那一坡坡大约60度左右的石梯,让我们知道了武当山其实并不比华山更容易。尤其是后来听说山上的紫金城5点以前会关门,情急之下手脚并用,勉强在关门之前赶到了山顶。

10月底的下午5点过,按说应该不会太晚,但山上起了大雾,四下里白茫茫一片,因此看不到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景观,天色也显得有些灰暗。我们没有打算在景区里住宿,加上我的右膝在登顶急行的时候被伤到了,再要走几个小时下去估计很够呛,因此坐缆车就成了我们下山的唯一选择。因为是淡季,平时紫金城的缆车5点就关了,还好有个旅行团和我们到山顶的时间一样,我们就沾他们的光搭额外加开的缆车下山了。

关于武当山的景区,网上有太多的介绍,这里我就不赘述了。唯一想说的是徒步上武当山,还是需要一定的体能的。我和老公2013年花了11个小时徒步上下泰山,但是武当山一天之内我们却未必能够完成上下来回。另外,带根手杖会很有帮助的。

总之,武当山还是值得一游的,据说明年武当山机场就可以开通,那时去武当山就会更方便一些。

艰难的明神道

仙山飘渺

雾锁紫金城

第二天一早,我们先去拜访了一位道长开的武馆,然后叫了一辆出租车去五龙宫。

五龙宫跟其它的景区不在一个山门入口,尽管从景区里的南岩宫可以步行6个小时左右过去。前一天跟人打听到,五龙宫现在并没有直接对外开放,外面的车是不可以直接到达的,但也有人说凭景区的门票出租车应该可以进得去,于是我们就去碰碰运气。

果然,山门口闸门紧闭。门卫说出租车不能进,但我们可以徒步进去。15公里的山路呢,昨天的登山,我们的腿脚都还没恢复过来,尤其是我的右膝还有些隐隐不适。照以往来讲,老公总是首先退却的那个,这次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老公却出乎意料地建议我们进去走走再说,不行就回转来。

记下出租车司机的电话,我们就进山了。因为山门关闭的缘故,公路上来往的车很少,青山因此显得很幽静。路两边有山民种的田地,柑橘树也都挂着橙色的果子。运气很好,我们才走了半个小时左右,后面就来了一辆卡车,开车的陈先生是送建材去五龙宫附近正在修建的旅馆的。和他谈好价格后,陈先生就捎带上了我们。

据说五龙宫明年才开始全面修缮,但是附近的旅馆和连接武当山景区的缆车线,早已先行一步开始了大规模的修建。

从旅馆区去五龙宫,不过几分钟的路程,但是陈先生给了看管工地的大爷十块钱,请他带我们过去。

通往五龙宫的石阶已破败不堪

从残存的琉璃影壁还能想象出当年的堂皇。照片里的手杖,我和老公每人带了一根,爬武当山的时候帮助很大。

弯弯折折的小径两侧曾经是被称作九曲黄河墙的宫墙 (这是我们的向导大爷)

据说是掺了糯米砌起来的九曲黄河墙残体,很坚实

快要坍塌而不得不用木头支架撑住的五龙宫入口

宫门里的影壁,红土墙面已经斑驳脱落。正对的是琉璃砌的燎炉

宫门里有两座碑亭,这是左边的碑亭。两座碑亭之间的空地上码着砖垛,看来重修五龙宫真的要开始了

右边的碑亭

碑亭所在庭院里的木构架殿宇,也是五龙宫的第一重庙宇--龙虎殿,左右两边有花饰的照壁

龙虎殿左边的照壁,红土斑驳模糊,但是琉璃制作的中心花饰还在

第二重殿宇,也是五龙宫里我最喜欢的部分。一个很宽的用青石板铺成的庭院。院落里左右一共有五个古井。整个庭院下面是一个巧妙设计的用来收集雨水和排洪的地下构筑物,由于地下是连通的,所以“一井打水,五井皆动”。上面的真武大殿是重新修建的。作为很多朝代皇家道场的武当山,宫殿大多修得气势恢宏,不同凡响,这点从五龙宫的遗址上可以明显感受得到。

庭院里石阶的两边各有一个青石砌的古池。左边的是方形的地池,取自“天圆地方”。

右边的是圆形的天池。天池边上的石栏杆还有小部分在。两个池子里都养了一些金鱼。

三层宽宽的青石石阶通往高高的在上的真武殿。殿宇因此显得分外的巍峨高大。石阶两边的栏杆只有当时的孔洞还在。

在通往真武大殿的石阶上回望,五井两池的庭院,龙虎殿及其左右的两个碑亭。不年不节的日子,又是旅游的淡季,在我们逗留其间的两个小时里,几乎没有其他的游客光临。宽阔的庭院显得很清静。

庭院旁边道士们的居所。 曾经拥有3000多道士的风光年代早已不在,现在据说只有4,5个道士还在这里修练。这个寂寥的院落,反而有一种神秘沉静的气息。

从真武殿方向眺望道士们的祖所,砖瓦结构的房子,现在也是不多见了。

没有游客的聒噪,道士们的生活应该是清闲自在的。一个中年道长在真武殿旁边的草丛里刨山药,草丛是从断墙瓦砾堆里长起来的,我看他把一块块的砖刨开,第一念头是这应该吗?转念又想该我管吗?见我远远地盯着他看,道长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邀请我们进屋去喝水,我赶紧放下先前的些许念头,搭讪着走开了。

新修的真武殿坐落在高台上,新旧台基的分界很明显。

向导大爷是本地人,自诩跟五龙宫里的道士们都很熟络。他径直从真武大殿里的供台上抓了一把水果,跟守殿的年轻道长客套了一下,就塞给我们吃,还说吃了供果没病没灾。年轻的道长低头看着书,连眼皮都没抬,似乎对向导大爷的举动习以为常。我瞠目结舌之下却也推却不过,只好勉强接过几颗葡萄。老公说在西方的修道院里,供品也是修道士们的食物来源之一。可我不是修道之人,吃供果心里总觉得不应该。

从真武殿旁边的山路,可以绕道去道士们的住所。难以想象从民国的大火之后,这些断垣残壁就一直这样到现在。从断墙处可以窥见道士们的日常生活。

大爷去和老道士攀谈。记忆里似乎小时候曾在哪里见过类似的砖墙木门框

老道长说他正在切山药仔来晒干。

老道长今年快90岁了,背虽然有些驼了,不知是不是修道的缘故,看上去气色很好,有鹤发童颜的神采。这么大的年纪还在劳作,这也许是他长寿康健的诀窍吧。他欣然答应了老公的合影请求。我后来阅读了网上其他游客的五龙宫游记,老道长应该就是他们经常提到的五龙宫主持“五爷”或“武爷”吧。

武当山景区里其他宫殿的道士们,虽说有各自的职责,但是似乎是不需要为生活而在田地里劳作的。不知道五龙宫的道士们,是不是因为香火寥寥,而需要通过耕作来贴补日常开销。看得出来,道长们的生活还是比较清苦的。

后来离开之后,我和老公说起也许我们应该顺应道长们的邀请,到屋里坐坐喝点水,然后借此留下一些钱。我和老公说下次回国希望能够再次去武当山拜访五龙宫,我们可以直接联系陈先生,给道长们捎带些生活日用品去。

不知修复后的五龙宫,会不会失去它古朴的本色。

这个青石板的院落已经在我的心里扎了根。如果我有了钱,真希望能在佐治亚北面山区或大烟山的附近,买下一座山头,按照五龙宫的样子也修这么一个宽宽整整的青石板庭院,和高高的几坡石台阶,上面也修上一个宏伟的大殿。让老公和喜欢太极的人,在这个庭院里练习太极功夫。

可惜我的照片是用手机拍的,并没有把五龙宫遗址的一些精美的细节展现出来。后来在网上发现了下面的一篇游记,我认为它的照片和描述都比我的游记要强,因此我把链接贴在这里,以供有兴趣的读者进一步阅读。

http://travel.sohu.com/20151207/n430157124.shtml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