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与入赘

知华友华的《中国报》专栏文章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原载《南洋商报》2014年5月10日W3版

http://www.nanyang.com/node/620030?tid=490

老百姓常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流氓没文化。”这话传到流氓的耳朵里,流氓得意地说:“哈哈!我是流氓我怕谁?”这话传到法官耳朵里,法官震怒:“藐视法律?信不信我法办你?”生活当中确实有不少流氓,包括政治流氓。面对他们的挑衅,法治社会自有法治的办法。

那边厢有人说董总60年来苦心经营,坚持华文教育是“种族主义”,这边厢又有人说华人是“入侵者”。算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不撞南墙不回头,语不惊人死不休。

在各国政治舞台上都有这样极端的例子。某些政治人物为了吸引民众和媒体的注意,唯恐天下不乱,往往大放厥词。这不奇怪,人家正愁没钱做竞选广告呢!例如日本某些尚存军国主义思想的右翼政客,常常罔顾历史,时不时参拜安放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妄图否认入侵马来西亚等国的暴行。这就是典型的“政治秀”,也是他们惯用的“吸睛术”,吸引眼球与关注,因而遭到正义舆论的唾弃亦是自然的。因为公正的舆论一致认为,历史上,日本的侵略行径不容掩饰,华人与友族并肩作战,把入侵的日本人赶出了南洋。这些抗战事实丝毫不会因为右翼政客的说三道四而改变。

不信谣,不传谣

面对某些政治人物出格的“政治秀”,该如何是好?如果民众与媒介为之大张旗鼓、大费周章,或谴责,或谩骂,或讨伐,或对付,让某些政治人物立刻成为新闻主角,登上头版头条,坐进电视电台的直播间,成为网络新闻的热门词,使之大出风头,洋洋得意,那对某些政治人物来说恰恰正中下怀,求之不得。

因此,在成熟的法治国家,作为社会公器的媒介,不应被牵着鼻子走,落入某些政治人物预先挖好的舆论陷阱。老百姓面对某些政治人物的极端言行,也不必太过义愤填膺,耿耿于怀。理智的做法就是视某些政治人物的表述为谣言,不信谣,不传谣,立刻报警,交由法庭来依法处置。

大约1万年前,一批亚洲人移居到北美,即后来的爱斯基摩人;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种人大概是维京人,他们是一群喜好冒险的捕鱼人。有个魔幻现实主义故事说,有一天,奥巴马总统接到某爱斯基摩人的来信,信中指称白人是美国的入侵者,应该滚回欧洲去。总统一笑而过,对手下说,以后类似这样“脑残”(脑袋残废了)的信,就不要再呈上来。

听故事,想心事

听完这个八卦故事,扪心自问,华人之于这块土地,究竟又是什么地位?入侵就谈不上,入侵是需要军队、武器与粮草的。想当年,华人祖先来到这里,虽然不都是衣不蔽体、穷困潦倒,但大部分都白手起家,从零做起,何来军队、武器与粮草?既非入侵,那入的又是什么?入阁肯定也不是。想起了“入赘”二字,是不是多少也有道理?

入赘,指男到女家成亲落户。这种婚姻多是女家无兄无弟,为了延续香火招女婿上门,入赘者常常被称为“倒插门”。

入赘得以延续至今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女方需要劳动力,需要养老送终,传种接代;二是男子家贫而无力娶妻,只好到女家完婚。无论是男婚女嫁还是入赘,殊途同归,结果都是丈夫还是丈夫,妻子还是妻子,不存在谁贵谁贱。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共同建设家庭,共同营造家的和睦,一起赡养老人、抚育孩子。入赘者也是家庭的主人,不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入赘者可能要比男婚女嫁普通婚姻中的丈夫承受更大的压力,付出更多的努力。

为了孩子、家庭、家国,为了这片亲手耕耘千载、用生命和鲜血捍卫过的土地,入赘的男人,含辛茹苦,忍辱负重,咬定牙根,埋头苦干,不要离婚也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