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42岁的邓亚萍又遇到了一个“坎儿”。受聘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一事,再次将她推上舆论关注的风口浪尖。http://sports.qq.com/a/20151209/063170.htm
赛场上的邓亚萍,曾在连续2届奥运会中拿下4枚金牌,职业生涯豪取18个世界冠军,被誉为“乒乓皇后”。即便在1997年退役后,她分别在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先后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中国当代研究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堪称“学霸”。
小邓的博士学位没有水分。但她的特殊身份可使她有很多捷径可走。在美国拿博士,课程占比重很大;在英国拿博士,论文占比重很大。小邓若在美国,那些课程就可能让小邓吃不消。在英国,课程很少,而写论文,小邓则可扬长避短。
在英国写论文,讲究两点:一是论题,二是方法论。
先看论题。在英国选博士论题,必须有突破性。所谓突破性,就是指要新颖,现有文献中还没被充分论述过。他们所说的文献(LITERATURE)是指英文的,中文那些英国教授们也不知道,也不重视。谈奥运对中国发展的影响,英文资料里能有什么东西呢?所以小邓的PROPOSAL一交,英国教授一定认为是有突破的。搞清这一点,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很多中国学生在国外的论文都是什么文革啊,四清啊,大跃进啊,等等,也不难明白金庸想拿一个中国历史的博士学位,要去英国剑桥去拿,而不在中国拿。中文资料多得很,在国外又算突破,拿了博士学位回国后比北大清华的还值钱,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是方法论。说白了主要是统计的几个公式的应用而已。对外国人来说,要论证这个题目,最难的是在中国政府和企业拿数据,但对小邓来说,易如反掌。
至于英文,根本不算一个要点。有了上面两点,英文的用词和语法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不是考语言。张维迎的英文都可以在国外拿博士,小邓又怎么不行呢?就是再不行,找个英国人润色一下,花很少钱即可。
综上所述,小邓是利用了自己的优势拿下了剑桥的博士,是聪明的做法,通过扬长避短,得到最大收获,不愧为世界冠军。
同时,这个博士是没有水分的,因为代表了剑桥在这个论题上(奥运与中国)的水平。他们的博导想写这个题目都不一定写得出来!
当然,剑桥在这个论题上的水平,要是拿到国内来,可能连个硕士点都比不了。但若论其他一些题目,又比清华北大的博导水平高很多。
反过来想:一个英国人,想研究2012年伦敦奥运对英国发展的影响,他不在英国研究,跑到中国找中国教授作导师。结果会是怎样呢?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