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底,公私兼顾地回国两周,虽然距前次回去时间不久,但那次是去参加同学会,在北京只呆了四天,这次是全部时间都在北京,虽然很幸运地赶上近两年来北京最冷的寒冬和一次雾霾桔黄色警报,但依然不影响俺老人家的兴致,东游西逛地整天在外面跑,也看到不少有意思的事。
在首都机场警察遇到临检
航班到达的北京时间原本应该是2点50, 可实际上竟早到了一个多小时,拿出行李,走到机场大厅,看时间还不到2点半,而原本是告诉来接机的亲戚大约4点左右到即可,只好安心在机场大厅里等候了。
在低头看手机之际,不知不觉身边来了两个警察,原来是赶上了检查身份证,旁边坐的一个小姑娘没有带身份证,但基本记得号码,报过几次后终于在警察的电脑里找到她的资料,因为小姑娘前两次没报出正确的号码,所以整个过程多费了几分钟,查证的警察并没有不耐烦的表示,还一直让小姑娘别着急仔细想。警察的态度很客气,验证之后还不忘说一句“谢谢合作”。看来国内执法人员的素质也在提高。
雾霾中重游天坛
回去的第二天就赶上一场大雪,雪后天晴后空气质量好了几天,然后就来了一场严重程度达到桔黄色的雾霾。那天中午,一个亲戚请我们在崇文门内的内蒙古驻京办事处吃饭,饭后他无意中说起,往前走不远的前三门大街上有一条祈年大道,直通天坛北门,天气好的时候在前三门大街上能看到天坛的祈年殿。想想自己上次去天坛公园还是小学期间,这么多年都没再去过,现在既然是近在咫尺了,何不来个旧地重游?
饭后,在雾霾中沿祈年大道步行到天坛北门,进到公园,冒着凛冽的寒风,走过了祈年殿,圆丘坛,回音壁,皇穹宇等主要景点。
天坛公园不愧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园内古柏参天,建筑群庄严宏伟, 从祈年殿顺着长长的甬道往下望去,天地渺然雄浑,似是极目无尽的感觉,可惜严重的雾霾让景观,兴致都受到了影响,看来北京的环境治理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了,不知道高层的领导们有没有这种与我这个平民一样的共识?
(雾霾天,已经接近了天坛北门,依然看不到祈年殿)
(雾霾中的祈年殿)
走访南城
既然已经到了天坛,就再顺便把几个南城的主要地段也走了一遍,这些地方当年生活在北京时也很少去过。
从从天坛西门出来,再往北走就来到天桥地区。虽然不知道四,五十年代的天桥地区,充斥着街头艺人和小贩的天桥地区是什么样子,可记忆中的天桥依然是拥挤,杂乱,到处是小货摊。这次再看天桥,有了些不一样的印象。可能因为是冬天,街上行人不多,街道也算干净,几年前开始建设的演艺区大真的是让那里旧貌换新颜了,但是那个为了应景而平地建起的小石桥让人觉得不伦不类,怎么也和古代的天桥联想不到一起。
从天桥再往北,就到了珠市口,大栅栏,前门一带,基本都是商业区,途中经过大名鼎鼎的珠市口教堂,像一枚大钉子订在路中心,还有装璜富丽华贵的刘老根大舞台,售票窗口有几个人在买晚上演出的票,二人转我从来不看,虽然我家领导是东北人。
(矗立在路中的珠市口教堂)
(路那边就是天桥?)
(富丽堂皇的刘老根大舞台)
看排球比赛
在北京的时间虽然只有两周,但很幸运地此次回国期间正好赶上2015-2016年全国男女排甲级联赛。11月28号那天,是北京女排主场对阵浙江女排的比赛,和老妈一起早早就赶到了光彩体育馆,她先进去北京队那边找人聊天去了,我自己买了票,找到一个前排的座位坐下了。
浙江队是13-14赛季的冠军,在本赛季和北京队的第一次交手中也赢了,而北京队则是开赛以来一直不顺利,联输了5场,最近才稍有些起色,主要原因是赛季前准备不足,新聘的主教练是冯坤的先生,来自泰国,一时间难以融入角色,和队员沟通也有语言上的问题。
北京队这场比赛中发挥出色,一共只用了一个小时就干净利落地以三比零赢得了比赛,其中第二局还打出了25:8这样在高水平比赛中难见的比分, 这场胜利大概是托我的福吧?虽然这场比赛基本上是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排球比赛了,但整个体育馆内坐了只不过三分之一的观众,看来在国内实现排球的职业化,市场化,达到足球,男篮那样的人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网上看到第二天在同一个体育馆还有北京对河南的男排比赛,想先把票买了,可是出去的时候看到售票厅窗口已经关了,既然观众不多,明天再来当时买票也不迟,于是坐上地铁回家。
第二天,刚过两点就又来到光彩体育馆,离比赛开始的时间还有接近一个小时,可售票厅窗口依然关着,觉得有些不正常,就去问停车场的大叔,原来比赛临时改成一点开始,现在应该是第三局了。无奈,只能转身回家。大概体育馆方面认为反正没什么观众,改时间影响不大,所以也没有任何通知。此事显出了对观众的不够尊重和在管理方面的缺失。
(北京对浙江的女排比赛)
在北京乘坐地铁
在北京的那些天,出行基本是坐地铁。相比于纽约的地铁,北京的地铁更舒适,快捷,但是也更拥挤,好像任何时间都是高峰。一天早上,费劲挤上了
5号线,车厢里面是水泄不通,只好站在靠近门口的地方,前面坐的是两个浓装艳抹的小姑娘,一直在低头看手机,自然也没起身给俺老人家让座。过了几站,上来一位老人,车还没启动,其中的一位小姑娘已经站了起来,对老人说“爷爷,您坐这里吧”。 看到此景,不禁有几分感动。类似的场景,在以后的几天里也多次看到,看来国内的文明水平的确是有了提高,让人欣慰。
吃在北京
回去这些天,自然要和亲友,同学聚会,而国人的聚会又是肯定离不开吃。好在本人不是吃货,对吃饭的要求是能不饿肚子即可,尽量简单。从来没有对任何美食有特殊的兴趣和研究,所以也就退掉了不少饭局。在外面吃饭都是人家说去哪里就去哪里,我自己没有挑过什么地方,吃过以后也没什么特殊的印象。能留有些记忆的是:“沸腾渔乡”的烤鱼不错,全聚德的烤鸭摆放得很精致,在一个自助烧烤店里一气喝了三瓶二两装的白酒,姑苏大排档的水平远高于大排档水平,还有就是不管我怎么敷衍他人,其实在内蒙驻京办事处的那顿饭根本没让我吃出什么小时候的回忆。
回美的前一天,一个同学请我在西钓鱼台西边的大董烤鸭吃饭,据他说,前两年这一带有好几家高档餐厅,都是部队开的,他还有VIP卡,可是从习总上台,强力反腐后,这几家餐厅都关了门所以只能在大董请我了。听了这些,我觉得虽然无缘去品尝美食,但心里依然为习总点赞。
( 全聚德的烤鸭摆放得很精致)
(这家烧烤自助餐厅里面有很多的酒)
(姑苏大排档的味道不错)
回京的时间只有两周,去过的地方也如蜻蜓点水,走马看花,记下的点滴必然是零七八碎,很希望下次再回去时,能有些深度的观察,再记下些完整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