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帖如娶妻
||| 推荐到群组
临帖如娶妻
王永晖
我最近重读古典书法老师的新浪博文,主要是讲义上所列文章。《初学书法选帖准则》这一篇中有言:
『4、写得好看字帖的别学,王羲之、赵孟頫之流碰都别碰,貌似选帖的标准越来越离谱了。这好像是家长苦口婆心地对孩子说:选老公千万不要找漂亮的啊!帅哥没有一个好东西!其实孩子根本不听的。如此怪异的标准原因何在呢?是这样的:看起来很漂亮的字,容易使得初学者注意力集中于它的造型,而忽略它的笔法,也就是书写方法。结果呢,字形学得几分像,但笔法毫无进展。最终是临帖是临帖,创作是创作,没有合为一体,那学习半天又是何苦呢?初学啊,要选个比较难看的古人墨迹,只有写下来,才会发现它的内在动作的美感。依照内在的动作去书写,会发现自己写出来的字形竟然比字帖还好看,那就没事偷着乐吧。』
这恐怕是至少过了“不惑”岁数的人的经验秘诀。我想就此展开说一说自己在这方面的感悟。
我记得以前读过的古书,素女经讲究御女之术那类的,讲究找女孩“练兵”的时候,先别找太漂亮的,不难受、不反感的就行,否则一上来就是特漂亮的,肯定受不了掉盔卸甲,等实战水平逐渐提高了,再提高“敌方”的漂亮程度。
这种想法,跟现代西方社会传来的那种“恋爱”精神大相径庭,孰是孰非,只有过来人才能尝到味道,但是,也未必是所有的过来人都能清晰其理。
本文,就是大胆地讨论讨论,以供年轻学子们一笑。
谈恋爱的时候,是找最漂亮的、自己内心最喜欢的,还是找那种年轻小子力所能及的,家常不碍眼的,这是个问题。
重大的人生问题,现在就听我的版本解法。
从一个人谈恋爱,娶妻,我认为是能看出一个男生未来的职业成就的,我有一位学生,体力和智力俱佳,就是出身不好,不是北京人,但因为身在首师大的缘故,他的女同学呢,又多是北京人。
我觉得从这位同学的其他表现来看,他属于某种程度的天才,就是那种搞不定的,但一旦搞定就会有很不错的成就,所谓搞不定,是他自己也搞不定自己那种。
可惜的是,后天尘染太重,作为父母离家打工的农村留守孩子,他所受的后天教育实在不足,文化底蕴缺失,反映在恋爱上,找不上他想找的北京女孩“们”。
从这一点表现来说,可能他将来的事业也不见得能做得有多好,如果他没有更为巨大的改变的话。
相反,我的另外一个前学生,也是外地来的,家庭背景也并不怎么富裕的,却始终牢牢抓住他找到的北京女朋友,比他个头还高点,从这一点上来说,这个男生真有本事,不得不让我刮目相看,再加上他写得一笔好字,可能这个男生还真是会有些出息。
我相信,女性都有一种天生的直觉,可以从大众之中嗅出未来的成功者。所以,这是我理解那位男生的唯一信息,让我自己去看他,我还真未必能看出来。
所以说,临帖的时候,是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还是一步一个台阶先选丑点的、有点缺陷的,这还是要看个人的本事。
其实,每个人在内心都有自己的一条路,正像古典书法老师所言孩子根本不听。
这种实际的路程,并不像书法临帖那么外显,也许只有走过了,才知道自己是英雄还是怂包,才知道自己真正选的是哪一条路。
我的一位数学导师也是书法资深专家,他(和他的朋友)告诉我,其实大多数群众,并不知道哪个书帖很美,都是从众而已,真正具有美的欣赏力分析力的人士,很少,那些经典名作,其实只有专家才能欣赏到,正如数学界的那些专业的数学文章,只可能被极少数的专家群体所评判和欣赏。
我的导师们,爱拿数学来类比书法,乃至音乐,觉得书法和音乐,跟数学一样,也不是普通人能听懂的,也需要专家级的修炼。我是普通人,暂且听之吧。
这方面,可能有正例,也有反例。说起这个话题,是因为我问起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梵高的画,那么好,但是在他生前为什么卖不出去,我觉得这也太奇怪了吧。
重回到本文话题,总要扯到跟谈恋爱有关吧,识人之眼,也未必每个男人都具有,或女人。
所以,判断一个书法经典帖子,到底美不美,丑不丑,有缺陷,在哪里,要靠自己的眼睛(根据古典书法老师的说法,还有手),这一下子又把问题打回根本了。
不过,在数学上,这个问题比较容易好操作。书本上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不容易找出缺陷的,所以对于数学研究生来说,绝对不能光看书,必须阅读大量的文章,因为文章上容易有漏洞,有缺陷,找着了,就有可能将之改进,从而发表。
这是做数学的第一个层次,我称之为“偷鸡摸狗”,天下的道理是相通的。
不过,具体到“谈恋爱”来说,这里面有个麻烦,谈恋爱还是有其特别之处的,是有目的的,一个人一辈子也就只能结一次婚,当然是第一次,其他几次太多肯定是不行的。
最近科学网博文上有个热点是论说“杨振宁翁帆”的婚姻,这些人写出来的东西,我就知道他们大多没有研读过《杨振宁传》,书里面写了杨振宁对待初恋的态度。
杨振宁,基本还是很务实的,年轻时对风花雪月并不迷恋,知道是水中月镜中花,只有读书为上。
从一个人对待恋爱的态度,能看出他将来的成就大小,就这个意义上说,我那个稍具天赋的本科生,就差了一大截,将精力全都用在跟自己打架上了,体力再好又有何用。
金庸写的杨过,跟务实派们是另一个极端,为情所重,与小龙女的故事,荡漾人心,万千众人中只牢系一人,其他女人都缺乏资格,其实杨过这样的人物原型,已经不是传统的中国人了。
杨振宁只不过是个务实派而已,很传统很中国,让海归又归海的某位华人学者跟帖曰“无可厚非”的那种。
那么浪漫主义呢?如果全是务实,也会让人索然无味,再无可厚非,也得照顾些观众。
现实中,如果我们不想走务实派的话,也必须对象是小龙女才行。
我的那位有点天赋的本科生,比不上杨振宁的决断,也比不上杨过的痴情,所以他的性格,他所困入的问题,就属于那种不上不下的,自己折腾自己的。一个人要老把自己放在临界点上,也不容易,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认为他是天才。
天才就应该按照天才的方法培养,可是他总想像个常人来训练自己而不得。
这个问题的根本,其实还是在于我们的“眼”与“手”。
我们的古典书法老师,特别强调培养孩子的“手”,甚至强调到“盲写”的程度,闭着眼睛写字,还能把字写出来,写好,那才说明真会了。
就书法而言,有些人的字看着挺好看的,但内心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东西?我从学习古典老师的文章来看,可能就是缺少了“笔力”,归根到底是手感上的东西。
真正娶老婆,最后还是要上手的,光靠看是不行的,这就说到了“临帖”,临帖如娶妻。
但是光有手也是不行的,不能见个谁就摸,要知道分寸、法度,这个法度如何建立,归根结底,还是靠自己的内心。
现在中国有钱人越来越多了,他们的孩子,只要不吃喝嫖赌,就能顺顺当当地过完一生,所以对于有钱人孩子的教育,其实要做的就是将来长大了不会吃喝嫖赌,现在再加上不网瘾,靠什么,其实靠的也还是内心的法度。
有没有分寸感,孩子知道不。
所以,临帖的时候,倒底是临自己最喜欢最漂亮的,还是临丑点的有点缺陷的,这个问题的背后,是一个人内心的标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这个问题很不简单,又如何解决呢?
如果一个年轻人,具足法度,我认为他可以一上手就追求最漂亮、最喜欢的那位,即使失败了也没关系。
失败了正好有时间独处,正好有时间做学问,再沉浸上几年当和尚的日子,其实是有益的,也是一种福份。
所以,人生之路,全凭个人之意,不能以成功失败为论,愿者服输,才是豪情。
不过,当今之世,绝大多数年轻人,恐怕内心都没有法度,我们当今的教育体系,称之为“世界观”。
没有法度之下,找什么也白搭,就是过日子而已,不能叫“恋爱”,有所烦恼,也是平常人众生的烦恼,成败得失计算利弊而已。
作为书法来讲,也就是健健身锻炼身体而已,正如我这样的普通人,平庸度日,不能当作艺术。
古典书法老师的解决方法,不太容易在文章里叙述,大家可以去看他的讲义和博客。
我自己感受教学实况,看来是把书法学习分成了三个阶段:练笔,习字,临帖。当然,这三个阶段有可能是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
练笔这一阶段,孩子们练习的字,只有那么几个,主要是体现古典老师那个小学派总结出来的横摆,竖摆,正十字,反十字,这三大书法基本动作。
这个阶段,孩子们每个人写出来的字,都是不一样的,老师所管住的,只是孩子们最基本的执笔姿势,坐姿,当然还有家长。
习字阶段,是我根据古典书法老师的教学实况添加的名词,因为聂老师博文里也说过不止一次,《多字练习法》,不要通篇临帖,只临其中自己喜欢临的某一个字,一个字就专门练很多遍。
看,聂老师在这里,在具体的字上,也是强调自己喜欢的某个字,至于整个帖子,则强调找丑点的。
这是多么好的一幅人生哲学啊,在丑妻之中找闪亮的“宝地”,应该是我等俗男子所奉行的圭旨,可惜了,我晚了十年才知道,所以这里写出来,想催熟一下年轻人们。
但是再丑,也是“妻”,而不是大街上随便一个什么人,这里面是有巨大的分寸的,我这里并不想让年轻人误解,自己碰到的随便一个什么人,都去找他/她的优点,没必要。
勿于人世中羁挂太多,看得淡,走得透,方为人杰。
临帖如娶妻,要靠自己的“眼”,美丑由己;也要靠自己的"手",大小随意,丰俭自知。
恐怕还是应了苏东坡老先生那句经典“博观约取”,反过来想,苏东坡老先生关于治学的这句话,其实是教我们怎样娶老婆的。美女,可以看很多,苏东坡老先生鼓励大家多看,但是,真正动手的时候,只能约取。
临帖是高手所为,放在练笔、习字之后,里面的原因这篇就不多说了,但总之正如人生一样。如果自己的“眼”和“手”还完全不知,不知道自己有眼,不知道自己有手,这是很多读书人在初学太极拳时的感受,那么最好不要直接去谈恋爱。
苏老先生的原话,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因之可以理解为一个2×2矩阵:
博观 | ||
约取 | ||
厚积 | 薄发 |
重要的是在其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我是因为在这些观点和理念上与古典书法老师非常认同,因而也特别支持古典书法老师拿我们的小教室做教学平台,试验这种教法,先练笔法,孩子们已经练了一年。
就古典书法老师所选的字来看,都是行书用笔,为什么不直接练楷书呢?是因为古典书法老师等书法家们认识到,唐楷,其实是用行书笔法写出来的,所以可以说,楷书只不过是写得比较端正的行书。
这就像婴儿一样,其实是先学跑再学走的,历史的发展轨迹也是如此,行书草书,是在楷书之前的。
所以,谈恋爱的功夫,是在小时候培养出来的,如果茫然失措,何不从头学来。
我们小教室的孩子们,如一片白纸,不需要有历史包袱,家长们也很支持,一年也就练了这么几个字,不知道如果是社会上的普通家长,能容忍否。
二 三 之 刂 川 州 十 五 吾 不 为(繁) 吾 月 用
笔法初成之后,再去解字拆字,把每个字分析出那三种基本动作,这个阶段,我想不妨称作“习字”。
这个阶段,虽然肯定要参考经典书帖,但我琢磨着,恐怕还是不算“临帖”,所以特别另取一名。这个阶段,还是要继续体现每个孩子的自性,让它们慢慢露出来,每个字的分解动作虽然一样,但是课堂上每个孩子写出的字形,是不一样的,也不需要跟帖子上追求相像,求的是笔法。
这样孩子们才能初露自性,于所书之字。
什么时候可以临帖了?就跟什么时候可以谈恋爱了一样,恐怕是要等年轻人已经初具自己的底蕴,或曰个性的时候。你有了么?
这是我想写成此文的观点,试与诸公显示。
孩子们,写出是什么样的字,就是什么样的,不用计较美丑,这是我们小教室教学所秉承的做法,为的就是“见自性”。
自性若丑,就安于自己的丑,别计较,别纠缠。
各人有各人的命,心安才能问道。
不能功利,其意义在于,因为功利的真正标准,说穿了,不是考试的成绩,也不是金钱的币值,很多时候,是艺术化的,是说不清楚的,正像个人自己的老婆。
这也是我为什么赞同,在临帖阶段,樊晓英博主的那种用铅笔描中线的方法,因为老婆是要靠摸,才能真正了解的。
我们的古典书法老师,特别强调身体的记忆,而要尽量地弱化书法上的视觉的作用,所以,若做对了樊晓英博主的那种方法,就可以强化身体方面的记忆,通过身体去临帖,而不是通过眼睛。
归根结底,还是中国古老的“知白守黑”的哲学。“白”为视觉,能看得见的,但是要守住的,作为基础的并不是浮在上面的那些东西,要真正能守住的是“黑”,于书法来说,是“身体”上的东西,不妨称作“手感”,表现出来让人心所能触察的,又不妨称作“笔力”。
白为阳,黑为阴,所以知白守黑又称作负阴抱阳,“阴”是基础。
樊晓英博主的铅笔描中线的方法,好就好在这一点。当然,传统的描红的方法,蕴含的道理也类似,但是真正按照这个道理去做的,把眼睛放虚,甚至闭起来的,恐怕还是很少,所以这里重点强调一下。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我们将来似乎可以把铅笔描中线的方法,放到平板手写电脑上,编出更智能的屏幕显示方法,似乎也可在将来借用3D打印技术,如碑刻所行,磁浮于上,让身体的触觉更易脱离视觉。
临帖,跟习字阶段不同的地方还在于,习字的时候,是从帖子里或教师手里,挑出某个字来练,练了也不求相像,适合己意就行,所以习字阶段,跟练笔阶段一样,主要还都是“见自性”的阶段。
真正临帖的时候,则如古典书法老师所言,“揣摩古人挥运之际起承转合之节奏。所谓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是通篇去临,正像老婆那样,要全盘接受,不可能挑着来相处。我们做研究的时候,把整体做下来,跟把一个局部做下来,是有巨大差别的,数学系研究生们会知道,做成一篇文章,跟以前只做一个单独的习题,境界上是有巨大的不同。
好的帖子,应该像“老婆”,适合己意,终生相伴,所以要精挑细选,要靠自己,不能靠家长,包办婚姻。当然,很多人都是凑合着过,因而羡慕一下杨式82-28,或者嫉妒一下,也无伤大雅,因为各人的“好”,终究还是各人的,能够成就伟业,或者说次一点,评上院士的,毕竟是少数,不必以此介怀,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古典书法老师回应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143-835993.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王永晖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书法教学尤其是其中的“临帖”环节会不会伤害孩子的创造性?
下一篇:座谈记录:公立小学是否是地狱?
4 李胜文 刘波 胡荣桂 erdos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 LongLeeLu
- Wow! Well-thoughtout! insightful! inspirational! Thanks! 勿于人世中羁挂太多,看得淡,走得透,方为人杰。
临帖如娶妻,要靠自己的“眼”,美丑由己;也要靠自己的"手",大小随意,丰俭自知。所以说,如果自己的“眼”和“手”还完全不知,不知道自己有眼,不知道自己有手,这是很多人在初学太极拳时的感受,那么最好不要直接去谈恋爱。 - 博主回复(2016-1-7 20:24):又加了点感悟:
临帖如娶妻,恐怕还是应了苏东坡老先生那句话“博观约取”,博观,要靠自己的“眼”,美丑由己;约取,要靠自己的"手",大小随意,丰俭自知。
反过来想,苏东坡老先生关于治学的这句话,其实是教我们怎样娶老婆的。美女,可以看很多,苏东坡老先生鼓励大家多看,但是,真正动手的时候,只能约取。
临帖是高手所为,放在练笔、习字之后,里面的原因这篇就不多说了,但总之正如人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