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都离去了,我们的收藏品将去哪里?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们”是一群一生执着于收藏的人,也许下一代会不理解“我们”!

收藏,是一种艺术品投资,体现了“我们”的身份,展现了很有“品味、有钱”。

收藏,是一种文化的学习与沉淀,满足“我们”对于社会文化的认知。

一啄一饮,一桌一柜,收藏正是“我们”一辈子追求!

当“我们”都离去了,我们的收藏品将去哪里?

那些逝去的“我们”!

当“我们”都离去了,我们的收藏品将去哪里?

“我们”的孙瀛洲先生

1906年来到北京,在隆福寺三合公硬木家具店做学徒。1923年他在北京开办“敦华斋”古玩店。

解 放后到1956年合营前,孙瀛洲在孰华斋经营古玩生意达36年,所以存货非常的多,除瓷器、青铜器,还有不少的犀角杯等文物。孙瀛洲先生将自己惨淡经营、 多年收藏积累的3000余件文物慷慨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充实了院内的文物收藏。其中仅陶瓷一项就有2000件之多,明成化斗彩三秋杯等25件瓷器被定为 一级文物。他捐赠的瓷器不仅数量多,品种和质量也都很精,受到中央人民政府的奖励,被聘为故宫博物院的顾问,后担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孙 先生到故宫博物院工作后,面对数以万计的陶瓷藏品,竭尽全力施展自己的才能。他带领着工作人员,对故宫所藏的陶瓷进行了重新鉴定,并协助故宫为国家抢救性 收购了大批的文物珍品,他还曾帮助国内的一些博物馆鉴定古陶瓷等。工作中,他生活朴素,平易近人,还关心着青年人的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向年轻人传授古陶 瓷的鉴定经验。当年得到孙老真传的弟子,已分布在全国各地,如今大都成为古陶瓷鉴定领域的专家学者,这其中就包括全国著名的古陶瓷鉴定专家、故宫博物院的 研究员耿宝昌先生。

孙瀛洲先生旧藏:

1、一生3000余件捐赠给故宫博物馆

“明成化斗彩三秋杯”欣赏

当“我们”都离去了,我们的收藏品将去哪里?

当“我们”都离去了,我们的收藏品将去哪里?

当“我们”都离去了,我们的收藏品将去哪里?

“我们”的王世襄先生

王 世襄(1914.5.25-2009.11.28),号畅安。男,北京人,祖籍福建省福州市。汉族,著名收藏家、文物鉴赏家、学者。他使井市的“雕虫小 技”登上了“大雅之堂”,他不但能玩,也能写,他玩物并研物,他玩出了文化,玩出了一门“世纪绝学”,他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2003年12月3日, 王世襄从专门来华的荷兰王国约翰·佛利苏王子手中,接过旨在鼓励全球艺术家和思想家进行交流的荷兰克劳斯亲王最高荣誉奖,从而成为获得该最高荣誉奖的第一 位中国人。

1938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国文系,获学士学位。1941年毕业于该校研究院,获硕士学位。是年冬去川西李庄任中国营造学社助理研 究员,学习中国古代建筑学。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国民政府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驻平津区办事处任助理代表,清理追还抗战时期被敌伪劫夺之文物。一年 中,经过侦察调查,奔走交涉,追还、征购数批文物,总数达2000余件,一律由故宫博物院接收保管。1946年底任中国驻日本代表团第四组专员,负责调查 交涉归还文物事宜。次年初追还被劫夺的原中央图书馆所藏善本图书106箱,由日本横滨押运到上海,经郑振铎派员接收。旋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及编纂。 1948年6月,被派赴美国、加拿大考察博物馆一年。期满后,拒绝了弗利尔美术馆、匹兹堡大学的聘请,返回故宫任原职。

新中国成立后任故宫 陈列部主任,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因对“XX”后的处理有意见,被错划为X派。1962年“摘帽”,宣布的当天调回文物局工作。他在离开文物岗位的整 整十年中,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坚持文物研究。诸如《髹饰录解说》一书的撰写,明式家具实物、技法、文献材料的收集,清代匠作则例的访求、整理、汇编等,都 是这十年中惨淡经营、点滴积累而成的。“文化大革命”中,他又一次受到冲击,1969年10月在患肺结核活动期中,下放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后,获彻底平反。他从1962年调回文物单位到1994年退休,1985年12月被评为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先进个人。1994年7月被聘任为中 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还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成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王世襄学识渊博,对文物研究与鉴定有精深的造 诣。尤其是对古典家具的研究,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1981年4月,在北京为联合国工发组织作有关中国传统家具的报告。1983年应邀赴伦敦剑桥大学作中 国文物报告。1990年8月至9月出席其专著《明式家具研究》英文本首发式,在美国五大城市博物馆作有关家具的报告。1992年应美国旧金山民间艺术博物 馆之邀,参加有关家具的座谈会。还先后多次应香港中文大学、东方陶瓷学会、台湾中华文物学会之邀,作关于家具、漆器、竹刻、文人趣味与工艺美术的报告或宣 读论文。

王世襄旧藏与专场部分介绍:

1、上海博物馆80件家具重器

2、王世襄先生藏工艺品 2013年中国嘉德秋拍 83件

3、王世襄先生藏古籍文献 2013年中国嘉德秋拍 371件

4、俪松最珍——唐琴“大圣遗音” 2011年中国嘉德春拍 1件

5、锦灰吉金——王世襄藏铜炉 2010年北京匡时秋拍 20 件

6、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 2003年中国嘉德秋拍 143件

“大圣遗音”欣赏

当“我们”都离去了,我们的收藏品将去哪里?

当“我们”都离去了,我们的收藏品将去哪里?

当“我们”都离去了,我们的收藏品将去哪里?

当“我们”都离去了,我们的收藏品将去哪里?

当“我们”都离去了,我们的收藏品将去哪里?

当“我们”都离去了,我们的收藏品将去哪里?

当“我们”都离去了,我们的收藏品将去哪里?

“我们”的安思远

安 思远1929年7月13日出生于美国。1948年安思远为一家经营陶瓷的古董店工作,在此得到经营亚洲艺术品的古董商贝尼的赏识,从中学习了中国陶瓷、家 具和绘画等。就读耶鲁大学时,指导晚清书画研究的王方宇为他起了中文名“安思远”。王方宇不仅教安思远中国艺术知识,还教他为人为商之道。而庞耐则给予安 思远资金和渠道支持,让安思远有更多机会去了解中国陶瓷、家具和绘画等,以及日本、印度、泰国等亚洲艺术。

1960年,他和古董商詹姆斯高 德合伙在纽约开了安思远高德画廊,经营英国家具、工艺品以及亚洲艺术。1981年安思远大胆购藏了1500件印度艺术品,其中半数很快出售,他也成为最具 权威的国际亚洲艺术古董商。[2] 经过多年的钻研和实际运作,他成为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泰斗,是美国及整个西方艺术界公认的最具眼光和品位的古董商兼收藏家,有“中国古董教父”之称。安 思远的中国艺术品收藏中最著名的是碑帖和明清家具收藏,因其颇具建树的明式家具收藏被称为“明朝之王”。而让安思远与中国产生渊源的还包括其收藏的北宋拓 《淳化阁帖》六、七、八三卷及第四卷的转手往事。

1996年9月,安思远携北宋拓四卷《淳化阁帖》来到北京,在故宫博物院进行了展览。启功 和国内专家对这四卷法帖进行了鉴定,一致认为是宋刻宋拓无疑。故宫博物院通过王立梅女士沟通,希望能够促成其他文物交换,未果。2003年4月初,上海博 物馆邀请王立梅代表上海博物馆和安思远商谈购买《淳化阁帖》一事,终以450万美元成交。

2000年,安思远发现自己在港澳地区购买的一尊五代王处直墓汉白玉彩绘浮雕武士石刻是被盗文物后,主动与中国政府取得联系,并随即无偿捐赠中国政府。

安思远旧藏与专场部分介绍:

1、“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 纽约佳士得2015年3月17日 2000余件

2、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471件

“淳化阁帖”欣赏

当“我们”都离去了,我们的收藏品将去哪里?

当“我们”都离去了,我们的收藏品将去哪里?

当“我们”都离去了,我们的收藏品将去哪里?转帖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