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教授系列】秋刀鱼之梦(二)

孟教授是一位身在美国、热衷艺术的华裔学者,自嘲为“不写诗的杜牧、不画画的唐寅、不拉小提琴的维瓦尔第”。这部小说描绘了他鲜为人知的私人生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这学期孟教授不教课。除了委员会的会议、指导博士生,以及偶尔改论文,他有不少空闲。以前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他也想象过,某天闲散下来,就呆在家里,坐在沙发椅上看喜欢的书,或者什么也不干。可真正闲了,枯坐了两天,他又受不了。他睡得越来越晚,醒得越来越早,白天烦躁不安,不管做什么都没法集中精力。他想换个环境。正好有个会议属于他的领域,就在附近一个海滨城市,离家有两个小时车程。他临时参加,不必做报告。他完全放松地去了。

会议的第一天,去海边游览了一番之后,他悠闲地步入会场,想听一个标题别致、简章也新颖的讲座。出乎意料,讲座已经开始,但不是他的领域,也不是他的学科。屏幕上正放一个电影。孟教授意识到自己对讲座不够痴迷。他没有核实地点,走错了,似乎闯入了某个电影研究的讲座。正打算退出,忽然发现电影有点眼熟。那是个日本电影,每一段都是用固定镜头拍的,构图非常完美。画面的两个人物——一个胖胖的中年人和一个清瘦的老头——边喝酒边聊天。看见那个清瘦的老头,孟教授就知道,这是他最喜欢的导演之一,小津安二郎的电影。那个老头名叫笠智众,他演技精深,每个动作和表情都恰到好处,是小津电影的一块招牌。孟教授感觉像见到了一位故旧。他忘了原先想去的那个讲座,站在后排盯着电影。不到一分钟,他认出来了:是《秋刀鱼的滋味》。

孟教授家里有许多小津的电影。《秋刀鱼的滋味》也看过几次。他没料到在此处碰上了。究竟谁对小津感兴趣?孟教授记得多年以前,他还是助理教授时,曾经和一个日本学生聊天,问他对小津有什么了解。学生说听过名字,但是“他很古老”。他没看过小津的电影。孟教授意识到,这位日本战败之后,导演电影越发精细的艺术狂人,虽然没能征服本国的后辈,倒是找到了一个华裔的欣赏者。而这个除了艺术什么也不在乎的人,在日本侵华时居然被征召入伍,成为铁骑的一分子,与在南京屠戮妇婴的同胞并列,其职责不是用镜头探索人的内心,而是用弯刀砍下他们的脑袋。孟教授觉得艺术家的悲哀,莫过于此。孟教授见过他身穿军服,头戴军帽的一张照片,看那一脸的沮丧,仿佛在说,战败了!或者,厌倦战争了吧?就像他影片里的人物用更含蓄的语调说过的那样。

电影片断放映完毕,会场上的灯光由暗转明。刚才背对着听众,和大家一起观看的报告人转过了身。孟教授屏住了呼吸。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