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桃李—从交通大学走出的文化名人 zt

 

跨越三个世纪的上海交通大学,在长期的建设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大学文化。110 年上海交通大学的历史,就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得益彰的发展历史。南洋公学创建之初。就明确提出了“公学所教,以通达中国经史大义,厚植根底为基础”。唐文治担任校长期间,将文科与工科并重,鼓励文、理、工结合,提出“崇德、尚实、重文、健身”的办学思想和主张,传统国粹、西方科技和实用技术在学校很好地实现了融会交流,形成交大独特的校园氛围与人文精神。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进一步认识到,走多学科、综合性的发展之路,培养宽厚型、复合型、开放型和创新型的高级人才,应该是交大的办学方向。学校在继承和发扬老交大传统的基础上,面向21 世纪,提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的人才观,努力培养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于一体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这种精神文化氛围的长期熏陶下,交大不但走出了茅以升、林同炎、钱学森、张光斗、吴文俊等一大批为国家、为社会及人类发展、进步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同时交大校园也曾造就了一批如蔡元培、黄炎培、李叔同、邹韬奋、汪道涵、江泽民、陆定一等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政治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艺术家等。这一切奠定了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也成为我们凝练一流文化、培养一流人才的前提。 展现在您眼前的这本书,就是我们挖掘百年交大文化资源的初步成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元济、蔡元培、黄炎培、李叔同、蒋梦麟、朱屹瞻、洪深、辜鸿铭、邹韬奋、戴逸、卢燕等一大批从交大走出的近现代文化名人的精神风貌。他们不但是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与历史的经历者和见证人,也是交大蓬勃发展走向卓越的见证人。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母校的记挂、关注、支持和帮助,就是交大“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精神的真实体现。我们认为,这种精神风貌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是交大在新世纪保持生机和活力,创造卓越、走向辉煌的重要源泉。我们相信,随着交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步伐的加快,从交大古老的校园不但将走出更多一流的工程技术和自然科学家,还将走出更多的政治家、教育家、 社会活动家,走出更多的文化名人。 (编者,2006 年3 月)

飞来寺 发表评论于
还是民国风采、民国范。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