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有钱越幸福?别傻了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金钱可以买来快乐吗?几乎没有人会同意。但如果问“再多一点钱会让你更快乐一点吗”——相信这时大部分人都会微笑和点头。

心理学家卡塞认为,当人们感到不确定、不安全和贫困时,物质主义,既崇尚金钱和财富的观念,会比较流行。

越有钱越幸福?别傻了|心理学课程22
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的物质主义亦日渐盛行。伴随之出现的问题的社会讨论也越来越多,类似“有房吗”&“有车吗”&“有存款吗”的相亲必备三连问至今也仍常常被人们听到。

根 据美国教育委员会对将近25万刚入学的大学生所做的年度调查——同意走进大学的最重要原因是“挣更多的钱”的人,从1971年的1/2上升到2003年的 接近3/4。实际上,伴随着这一变化的是,认为“形成一个有意义的生活理念”是非常重要的人数却在减少。也就是说,物质主义膨胀,精神信仰却在消退。

越有钱越幸福?别傻了|心理学课程22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列出的近20个目标中,现在新入学的大学生将“经济上非常充裕”列为第一位。这不仅仅高于“成为我自己领域内的权威”,还居于“帮助困难中的他人”和“供给家庭”等目标之上。

越有钱越幸福?别傻了|心理学课程22
并不只有大学生崇尚物质主义。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拥有更多的金钱去消费,奢靡之风蔓延在中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奢侈品权威研究机构财富品质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奢侈品报告》现实,2015年中国消费者全年的奢侈品消费额达到了1168亿美元,同比增长9%,这也表明中国人在2015年仍然买走了全球约46%的奢侈品。

越有钱越幸福?别傻了|心理学课程22
但是,富裕是否真的会产生(至少是与之相关)心理上的幸福感呢?如果人们中了头等大奖,并且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放纵的生活——私人飞机、游艇、跑车、豪宅、各种各样的奢侈服装…那么他们是否会更快乐呢?

越有钱越幸福?别傻了|心理学课程22

  • 富裕国家的人们更快乐?

综合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美国中央情报局等机构发布的资料来看,发达国家或地区有以下:

越有钱越幸福?别傻了|心理学课程22
而根据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快乐报告》,排名前十的国家如下:

越有钱越幸福?别傻了|心理学课程22
根据咨询公司盖洛普的报告,全球150多个国家快乐指数的平均分数为5.1。顺便说一下,中国的排名是84。

越有钱越幸福?别傻了|心理学课程22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快乐指数排名前十的国家均为发达国家。这也和心理学家迪纳所报告的那样,存在着这样的一种趋势:发达国家中有更多感到满意的人们。不论如何,迪纳和他的同时注意到国家的财富与公民权利、文化程度,以及民主制的持续时间相关。

  • 富有的人们更快乐?

在贫穷的国家里,例如非洲地区国家,低收入往往意味着基本的生活需要会受到威胁,所以相对富有确实可以预测更强的幸福感。

不论是心理层面还是物质层面,位于高等级总是好于低等级。

越有钱越幸福?别傻了|心理学课程22
但是在富有的国家,大部分人都可以负担日常生活需要,但其富裕的重要性却低的令人惊奇。

心 理学家英格尔哈特注意到,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个人收入和个人的幸福快乐之间的关系“弱得让人吃惊(实际上是可以忽略的)”。另一个心理学家用了更通俗 的说话总结了他对快乐的研究发现——“一般而言,那些穿着工作装,乘着公车上班的人和穿着西装驾驶自己的奔驰去上班的人一样快乐”。

越有钱越幸福?别傻了|心理学课程22
甚 至是非常有钱的人们——例如《福布斯》杂志上最富有的100个人,根据迪納等人的调查——其幸福感亦仅仅比平均水平高一点而已,尽管他们拥有足够多的金钱 可以买很多自己既不需要也不在意的东西,但49个接受调查的超级富翁中的4/5同意以下观点——金钱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少快乐,这主要取决于他的使用方 法。

而且其中一些富人确实不快乐,一个女性报告说,他认为金钱无法化解由孩子问题所带来的痛苦。当泰坦尼克号出事时,就算住在头等舱也不能将你立刻带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去。

越有钱越幸福?别傻了|心理学课程22

  • 经济的增长是否可以提高民众的信心呢?

自我认识过程中我们预测自己感觉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很难预测自己未来情绪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例:通常认为中彩票大奖,或者获得遗 产,或者通过考试,或者赢得一场比赛会开心很久,实际比预期要快。)同样,那些收入比前十年有所增加的人们并不比那些收入没有增加的人们更快乐。

研究者得出来一个对现在对物质主义提出了挑战的结论——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没有带来明显增强幸福感。

从1956年到2005年,美国的人均收入翻了将近3倍,然而报告自己非常快乐的人数百分比却没有什么变化。

越有钱越幸福?别傻了|心理学课程22
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居然不能让人们满意!不仅仅如此,更令心理学家惊讶的发现是——越是为财富奋斗的个体的幸福感可能更低。瑞安和卡塞从他们的研究中总结出以下结论:

那些转而追求亲密感、个人成长,和为社会失事业而奋斗的人会体验到更高质量的生活。

这与另外一名心理学家铂金斯的研究发现相呼应:

对800个学院的男毕业生的调查中,那些拥有“雅皮士价值观”——喜欢高收入和追求事业上的成功,以及很高的声望,胜于希望有亲密的朋友和稳固的婚姻关系——的人在描述他们自己“相当”或者“非常”不快乐方面比他们以前的同学多一倍。

回过头来,这种物质主义的消费观念心理学家发现了其受两个原则驱动,一种是我们的适应能力,第二是我们的社会比较。

越有钱越幸福?别傻了|心理学课程22
我们中大部分人都曾经体验过适应水平现象,更多的生活消费品,更好的学业成就或者更高的社会声望,最初能给我们带来强烈的愉悦感。但是,这种感觉消逝得太快。接着我们会需要更高水平来让我们体验另一个快乐的高潮。用中国的一句古话来说,就是——“由奢入俭难”。转帖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