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失去历史记忆的土地上(二)

一无所长,唯余文墨,一息尚存,笔耕不辍。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去秘鲁旅游,大多数人就是为了一睹马丘比丘的风采。有人说那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人们观看的心情肯定不一样,探奇、朝圣、慕名、思古、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一项纪录,或者仅仅信步游逛,因人而异。大概有独特经历的南美人不光是看风景,还会比别人更能领略其中的奥秘,触动内心的敏感处。智利诗人聂鲁达一踏上山顶,立刻激情澎湃,写下长诗《马丘比丘之巅》,感慨在这里“寻到能继续创作诗歌所必需的信念”。我不是诗人,没有老聂那种强烈感受。也许是照片看得多了,亲临其境,反而觉得没有站在雅典卫城中感受的那般震撼。石头打磨得再光滑,拼合得再严密,没有超乎匠人水平的艺术创造,终究是朴素无奇仅供遮风避雨的寻常居舍而已。埃及、希腊、罗马、玛雅都不是仅仅堆砌石头,而是充分发挥想象力,施展鬼斧神工,注入了生命,赋予石头鲜活的感染力。因此,才能在最大强度上撞击我们的心灵。何况那些堪称完美不可复制的艺术品年代久远,相比之下,十五六世纪的马丘比丘立显粗陋。

这里的自然风景险峻奇诡远胜于房屋建筑,面前尖耸的瓦伊拉比丘峰像刺向苍天布满绿锈的青铜矛,让人心生敬畏。虽说满目残垣断壁,却不像经历了浩劫,只是茅屋顶和楼层隔板都已朽烂无存。我不想多问导游,他不会比专家知道得更多,而且他也坦承说不清楚。一般导游都是机械翻炒宣传马丘比丘最力的美国人宾汉姆在《失落的印加城市》一书中的说法,了无新意。站在这里,任何人都会像屈原那样发出“天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咳,到远隔重洋的秘鲁旅游,都能拉扯出中国古董,我是不是老得可以了?娘胎里带来的底色,怕是至死也漂不白了。

印加王国的兴盛期相当于中国的明朝和欧洲的文艺复兴时,相比于遥远的大洋彼岸,他们停滞得太久了。人们与其赞叹印加人的工程技术,不如探究一下他们在其他方面落后的原因。马丘比丘墓葬发现的173具古尸(其中150具是妇女,很多在30岁以下。也许其中有印加人训练培养专为宗教仪式服务的美女“太阳贞女”。有谁曾为她们献过一掬惜美伤逝的泪水?这么多女人,男人去哪儿了?)能告诉我们吗?随葬的绿玻璃珠子(宾汉姆认为是欧洲的产品)能告诉我们他们与什么人有过交往吗?出土的上百件青铜生活用品和工具以及更多的石器、陶器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人们对马丘比丘臆断的多,想象的多,不但模糊了年代,而且使本来就混沌一团的结构布局与实际用途更加扑朔迷离。印加人不是马丘比丘的最初建造者,但他们可能是最后的放弃者。在这种旅游愉快,生存艰难的地方,他们为何而来,又为何而去,没人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我们无知而来,懵懂而去,这是旅游的魅力?或者像钟会见嵇康那样,“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不必深入了解交流,便心领神会,也是旅游的境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