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泛区农场的医疗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有一个医院在场部南面5里地, 文革前是个比较小的医院, 比县人民医院小但比公社卫生院大些。

文革期间郑州第”几“干部疗养院被战备疏散下放来后,合并成了当时当地算有点规模的正规医院了。

大致县级医院有的科室这儿都有, 但医生的数量少些, 正儿八经医学院本科毕业的医生没几个, 卫校护校毕业的年资高些也就是医生了,还有几个是以前很久之前部队的卫生员, 人说久病还能撑良医, 卫生员干长了也就是医生了, 到底见过的不少。

几十间病房有大有小, 算下来多少张病床我就不晓得了。

因为场部有医院, 所以场部附近各单位就只有一个小小的卫生室, 打个针换个药啥的, 找的都是至少初中毕过业的, 比较爱干净也愿意学习学习, 当然还得是有门道的人方有可能, 被挑选上后, 先到医院实习一段时候, 医院方面认可了, 才可以, 也不是说后门大的王二麻子也行。

离场部较远的那些分场, 则都有个比较大的卫生站, 有一个属于卫校护校水平的人负责, 再带上个把两与场部附近单位相似的卫生员, 好歹能对付个紧急情况, 事大了, 赶紧往场部送, 反正每个分场都有车, 五十年代没车还有拖拉机呢。只是北面几个分场, 有事不爱往场部医院送, 因为他们离开封更近。

正式员工理论上是属于劳保, 有自付额的, 但在农场土政策的光辉照应下, 谁也不用交钱了, 连正式有户口的家属也稀里糊涂成了”公费医疗“了, 只需付个挂号费。不过, 有些家属尸农村户口尚未办好正式迁来的手续者, 对不起就得交钱了, 但是那时的整体消费水平低, 医疗费用也不会太高, 所以, 即便是这些需要自己付钱的, 也没觉得是个多大的事。

若是病大了点, 自己医院看不好, 就得转地区医院,更大的就得转郑州了,这个费用可不是农场的土政策管得全了, 国家正式干部, 哪怕自称24级行政干部, 一个月才40来块, 享受的是公费医疗, 转哪儿都可以报销, 而工人则是”劳保“, 转出去救得按规矩办了, 该你家自己付的就得付, 付不起可以欠着, 这点特好, 所以拖欠公款的工人, 居多是因家里有人生病。

其实外出看病的开销, 不全在医疗费用, 比如去郑州, 家里还得去个人陪着跑腿照顾, 到省城看病总得找熟人吧, 交际开销也不能少,那时不兴请客吃饭, 每回去熟人家带点东西,到处见人先得递烟卷, 赖的还不成,加上未住院时还得住旅店, 还得在外面吃饭, 这些大致算下来比看病的钱还多了。

那么农场的医院为不为附近的乡亲们服务呢? 当然。

农村来的, 对不起了, 是要收钱的, 挂号几分可以忽略不计, 看完取药不给钱是绝不给药的, 没带钱? 回家取, 找熟人借去。做检查化验也相同, 没钱不做。

若是一经发现需要立即住院, 这就可以松动些了, 先住进来, 家属回去取钱,同时还得有大队证明, 医院可以先行治疗, 若是取不来钱的话, 可以记账以大队证明作保, 今后俺们找你大队算账去, 大队怎么和病家折腾, 医院就管不了了。

这就是为什么那时的医院不怕病人跑”单“的原因, 你不是跑得了和尚你跑不了庙吗? 你还能逃出你大队? 跑出去没粮票饿死你个欺孙。

我在那儿来痢疾住过几回医院, 不但我一个子儿不花, 厂里还得派个人来照顾我, 只是医院的伙食不行, 所以有时还跑相熟的医生或护士家蹭饭去。

以前说过, 只要是职工或家属住院, 厂方有义务去”看望看望“, 看望病人绝对不能空手, 那时能带的就只有水果罐头了, 此时买两水果罐头外加午餐肉两盒, 这午餐肉是留着不定什么时候公家请客用的, 但走账则飞过海成了看望病人的开销。

 

 

whalx 发表评论于
细节很丰富很真实!80年以前只要有工作,医疗费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住院不用家属陪护,单位要派人来护理的。通过你的这些细节,可以对于当年的黄泛区农场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虽然地处偏僻的豫东地区,但是各方面条件(指的是农场职工)应该比现在好很多!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