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之道,是形而上之道。这个道是在上帝前就存在的大道,不能由人间之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老子在道德经开宗明义就说:“道可道,非常道。”也就是可以敍述出来的道理,就不是永恒的真理。由此可见,老子心中之道,具有崇高的地位,远远超过人间一切人造的宗教。但是,老子之道是什么呢?他的解答是散布在道德经中的每一章,而在第四章中,老子首次解释道是广博充沛于宇宙万物之间,並且能創造万物,似乎最先最早就存在了。他只用了十个字说明道是在伟大的上帝之前就存在的:“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前。” 而上帝一词可能在商朝前就有了,如在诗经大雅篇就有:“上帝既命,侯于周服。”的一段。在其他国学中如大学、中庸、孟子、荀子、易经系辞传中都有“上帝”一词的出现,可见上帝是中国古代本有的名词,西方的传教士不将God翻译成中文,而偷用了国学古书中的上帝,用今日的术语是违反版权法。相反的,当印度佛教传到中国后,中国将印度佛教的Buddha翻译成“佛”字,而佛字是当时特别为Buddha 所創的一个新字。
老子心中的道是在宇宙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而“上帝”或Buddha 或“阿拉”一词,虽然各宗教用不同的名称,无论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或佛教都是人所創造的,不过最多是三千年历史而已。而现代天文科学家以Hubble望远镜的观测结果,结论是在大爆炸之后的宇宙有一百四十亿年的历史,而且宇宙继续在扩展,估计仍有二百四十亿年的生命。而老子的“道”是在大爆炸之前就存在的永恒真理。
先将道德経的Ch4的原文和白话文?彔于下,再讨论之:
〖道德经Ch4原文〗
1、道冲,而用之或不盈。2、淵兮似万物之宗。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4、湛兮似或存。5、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前。
〖道德経Ch4白话文〗
1、道的本体是空虚的,而道的作用卻没有穷尽。[注:冲者、虚也。盈者、盡也。]
2、道体是淵深,卻能生化万物。
3、在人间的道:它是不露鋒芒,解除纷扰,隐藏光耀,混同尘俗。
4、它虽隱没无形,卻能創造天下万物,似乎自上古就存在。[注-湛:隠没无形]
5、我不知道它是從那裏產生的,大概是在伟大的上帝之前就存在了。
〖讨论〗
在此章中,老子用了两个“或”字和两个“似”字,他大概怕他的信徒执着于道的如此伟大,產生盲目崇拜和轻视其他哲学或宗教的弊端。由此可见,老子不仅教人柔弱与谦虚,自己也身体力行。
1、老子心中的道,应该是在大爆炸之前就存在,而在此宇宙灭亡后也应该存在,是一个不生不灭的真理。
2、它是无所不在,用之不盡。道体是非常深淵的,而且是万物的主宰。
3、它是外不显鋭,纯而不乱可以解除纷扰。並且和宇宙天地万物也混为一体的。
4、它是无形无蹤,但是很古以前就存在的。
5、老子不能确定此道是如何産生的,但一定是在上帝之前。
〖结论〗
老子的道是具有无神论的哲学,是一种哲学思想。可惜后继者很难再把它发扬光大,虽然在南北朝时候,有道教的創立,並且在唐代时,尊老子为太上老君,可惜那些創立道教的人,並不了解道德经,而把老子之道的精神曲解了,使得道教和老子心里的道格格不入。使得不懂中文而在研究国学的外国学者,感到非常疑惑,甚至怀疑道德経的正确性。
要了解老子之道,应熟读道德経,这样才可以将老子的形上思想结合成一部完整的思想。在其他章句中,也有很多描述大道的章句,由此句中,这个象帝之先的大道,我们也许可以從书中的言语可以猜测出来:
1、Ch14,描述道是“視之不见,聼之不闻,搏之不得……是谓惚恍”。也就是说:道是看不见,聼不着,摸不到的,……称为惚恍状态。
2、Ch21,描述道是“道之为物、惟恍惟惚”。也就是说:道是似无又有、似实又虚的。
3、Ch25,描述道是“有物混战,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也就是说:道在宇宙诞生之前就存在。它既无声音也无形体,独立于万物之上而恒久不变,运行宇宙中而不止息,可以说是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姑且称之为“道”。
4、Ch32,描述道是“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也就是说:道体是虚无的,但是没有名称,是质朴的,它虽然隠微,可是天下卻没有一个人能指使它。
5、Ch51,描述道的功用是“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也是说:道創造万物,畜养万物,生长万物而且培育万物,成长万物和成熟万物,生养万物和爱护万物。
6、Ch62,描述道的功能是“道者万物之奥”。也就是说:道就是万物的根源。
由此六章,我们可以知道老子之道是:无影无踪,但卻无所不在,而且生长万物,是万物的根源。所以道德経一共有八十一章,但是都是前后相应,基本的哲学思想都是“唯道是從”。
而道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前就存在,是衍生万物的根本。所以老子曰:“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