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花生 我的老乡曾国藩 (一)

 
初次在博客里看到梅子留言的时候,其谈吐高阔,气势如虹,愚以为是一男士,故而稍有怠慢。数次来往,恍然大悟,原来是一女汉子。人称梅子姐姐。。真是让我汗颜。。愧疚不已。该死!
 
承蒙谬赞。我来交个作业。才疏志浅,赐教之言,但讲无妨。
 
关于李鸿章和曾国藩的比较。
 
曾国藩和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并列晚清四大名臣。近世着实兴起了一番曾国藩热,对其人其事大有过誉之词。实际上,此四人各有所长。非要相提并论,难免有以人之所长比人之所短的嫌疑。有失公允。
 
粗略看来。曾国藩号称朱熹之后最大的儒家理学传人。曾国藩是儒生无异议。他的长处是修身齐家平天下。修身且举一例,曾国藩有写日记的习惯,且持之以恒,临终前一天病榻之中仍在写。论语中第一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国藩对他老祖宗的教诲可谓身体力行,他的日记当中多是对自己的审视鞭挞。且言辞甚为激烈,不乏痛骂之词,其一生戒傲戒惰,克勤克俭,严于律己。就修身来说,不得不承认其一代大儒的身份。他曾说:不是圣贤,既为禽兽。可见他对自己的品格要求是相当严格的。
 
但是!
 
我们要是天真的以为曾国藩就是一个道德完人,那就错了。
 
我把左宗棠扯进来。左大人无功名。曾国藩是与李鸿章的父亲是同年进士。左宗棠则屡试不第。没有从科举出身,走的幕府之路。在湖南巡抚做幕僚。也许正因为此,他学的却是正儿八经的经世致用之学。他早年也以诸葛亮自况,自称“今亮”。warsonwang 早年自诩有道子,暗比画圣吴道子,便是受了此人的引发。左宗棠才华横溢,为人激烈,锋芒毕露,一时间名满天下。就连一代名臣陶澍也将其目为奇才,引为忘年之交,结为儿女亲家。
 
这里又扯进来一下陶澍,陶澍乃是开创汉臣格局的人。列为知道清朝政府满汉相争的传统,清朝统治吸取历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教训,一方面积极学习我们的瑰丽文化,一方面防止血统汉化。又有满汉不通婚的规矩。汉人女子是不能入宫的。只能去颐和园里呆着。曾国藩大捷的时候,咸丰皇帝一时脑热,封了他湖北巡抚,曾国藩礼貌推辞,咸丰立即收回成命。及至湘军破太平天国,朝廷里对汉人领兵也是虎视眈眈,忧心忡忡的。
 
如今史册留名如雷贯耳的名臣如林则徐、左宗棠、胡林翼、魏源都受到过陶先生的的栽培举荐,说他是经世派向洋务派转型的关键人物毫不为过。后同光中兴,湖南人才鼎盛,皆起于陶澍。不然也不会有曾国藩的洋务运动了。左宗棠能跟这样的人结为儿女亲家,他的才能不言而喻。
 
左宗棠这个幕僚当得是霸气侧露,巡抚也要让他三分。无论是张亮基还是后来的骆秉章,对他都言听计从。曾国藩举荐他当知府,在别人看来可能是破格,熟料左宗棠还不肯屈尊。他早年跟贺长龄读书的时候,贺长龄跟他说过一句话,“幸勿苟且小就,自限其成”,这句话左宗棠铭记在心,他当然不会为一个知府自限其成。那后来,左宗棠一辈子都在挑曾国藩的错,何也?????
 
我喝杯茶水,且慢慢道来。。。这里就是体现了曾国藩阴暗狠毒的一面了。。
 
曾国藩返乡为母亲守丧期间,受命办理团练,剿灭太平军。但是当时清廷抠门得紧,人戏称为又要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军饷费用好多都要自筹。曾国藩想了一个十分恐怖主义的办法:勒捐。就是看谁家有钱,把人家里值钱的人儿抓了来,让其家人拿钱赎人。孔子再世,当大呼:是可忍孰不可忍!!读圣贤书,以仁为本的大儒生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实oa在是(tmd)有辱斯文!
 
而曾国藩绑票的人里,有一个人叫陶桄,便是名臣陶澍的儿子。左宗棠的学生兼女婿,也就是说曾国藩把左宗棠女婿给绑了。当时陶澍虽死,声望犹在,整个湖南官场无不骇然。时任湖南巡抚骆秉章亲自登门给陶家说情,曾国藩发扬了湖南人六亲不认的狠劲儿,硬是让陶家交了银子才放人。是可忍孰不可忍?左宗棠何许人也?从不服硬!从来都是血气方刚!盛怒之下,联合湖南士绅把曾国藩驱逐出了长沙。湘军在长沙呆不下去,只好移驻衡州。从此二人交恶。
 
有人说曾国藩对左宗棠有举荐之恩。但是左宗棠不这么想。大家想想,左自负今亮,自比诸葛孔明,他会把曾国藩的举荐记在心上???
 
又有人说,曾国藩儒家将才,为什么不拥兵自立??曾国藩有四个如狼似虎的弟弟,且一个比一个贪财。曾家后来逐渐成为了湖南首富。湖南人多狠而张扬,曾家几个兄弟的残暴不服的大有人在,而湖南老家的官绅因为曾国藩的恐怖敲诈得罪了,他有什么资本?有什么群众基础来拥兵自立?
 
多年以后,曾国藩还对人说:左季高(左宗棠字)以我劝陶少云(陶桄)家捐赀,缓颊未允,以致仇隙。”
 
我是湖南人。我太了解湖南人,十年饮冰,难凉热血。曾左的恩怨,绝对不是忠义私利几个字可以简单概括的。这是一个地域里斗狠的结果。。此种滋味,不是荆楚大地人,怕是难以理解。。
 
综上,曾国藩有高尚的道德要求,无奈一入红尘岁月催。。他在日记里说,对于诋毁,要逆来顺受。只怕也是问心有愧之词。。
 
再说李鸿章,其人长处是识时务,为人干练,敢担当。梁启超开篇便将其与霍光相提并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评价霍光不学无术。霍光在汉武帝时期,谨小慎微,辅佐少主夙夜劳累,不可谓不忠也。然,其不懂得节制,权倾朝野,纵容家人的骄横跋扈。自己虽能终老,且位入功臣,但是却导致灭门之灾。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啊。。。霍去病17岁领兵800驰骋匈奴,建功立业,为大汉江山立下赫赫功勋,24岁死,已是冠军侯。我们大中华民族的统一,霍家有功。有功却得出了一个满门抄斩的结果。。何也???盖因:不学无术。不懂得治理自己的家族。这一点,李鸿章和霍光可谓异代同病。
 
晚清的四大幕府,即陶澍、曾国藩、李鸿章和袁世凯。相传彼时入此四人幕府,取功名比科举还要快。尤其曾国藩的幕府,曾与幕僚相处严格而不失生趣,其言传身教,无论是性格还是仕途,润物细无声,就好比当今的哈佛,牛津,人才趋之若鹜。。李鸿章年轻的时候,先是办团练,但那时候军事才能很一般,打了几次败仗。前面说了,李鸿章之父跟曾国藩交情匪浅,他们是同年进士。李鸿章便入了曾国藩的幕府,陈给了曾国藩唯一认可的亲授弟子。
 
曾国藩评价李鸿章“少荃天资于公牍最相近,所拟奏咨函批,皆有大过人处,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亦未可知。”
 
前面又说了,曾国藩幕府有个规矩,早起都要跟幕僚一起吃饭,李鸿章年轻的时候偏爱睡懒觉,甚至装病偷懒,不去早餐。曾国藩说过,人之失败有两个字:一个是傲,一个是惰。他自己从不睡懒觉。他的夫人,一品诰命夫人,纺纱织布,每每至深夜。所以,曾大人很生气,一定要等他才开饭,好不容易把李鸿章等来了,严厉的教训了他一顿,然后拂袖而去。
 
此后,李鸿章惭愧至极。才有了梁启超所言,每日五更便起,临百字。持之以恒,修身养性。
 
今天累了。。。写了很多。。。改天再来写。。。
 
待续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