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参加儿子ISM课业final presentation.
手机是个好东西,一年前他开始选课我给他拍了一张照片,昨天又拍了一张,两厢一对比,顿觉老心大慰。
一年前他有些拘谨,站在他自己设计的版面前,等着别人过来问问题。
一年之后他意气风发,整晚都在笑,非常阳光,非常自信,连给我的大拥抱都是结结实实,不带丝毫含糊的。
ISM是Independent Study & Mentorship的简称。这个课表面看起来不需要每天上课,但在课后需要花很多时间做研究,还要自己准备简历面试导师,找到导师之后每星期都要跟导师见面。很多学医的,学商的孩子都认为这是实习的绝佳好机会,在高中的时候就尝试去接触这些领域,确定这是他们未来想做的事。
有梦想是一回事,为了梦想而踏实努力是另外一回事。
课业结束仪式上,学生和导师每一对都站在台上,学生送给老师一个小奖牌,并暂短做一个感谢小结。
导师是不收费的,他们里面很多都在医学界,商界里有全职工作,同时还要每周抽出一个小时带这些学生,真的需要很多的爱心和耐心。
我很感谢这些人的付出。
课业感谢仪式结束后,每个学生都分配到自己的教室里单独给大家做presentation,汇报一年的学习成果。
儿子选的是音乐表演和作曲。
其实我觉得比较贴切的是音乐教育。
他的导师是本地一所高中部的老师,同时还教几所初中部学生。
这是我第一次听儿子做演讲。
30分钟,他从头到尾一直侃侃而谈,感染力极强。
他开始讲到六年级时他在乐队里实在算不得好学生,不练习,不关心,听不进去任何人的批评和教导,当然结果就是他最后被分到了最差的乐队。
到了七年级开始努力,之后才开始了想学音乐的梦想。
他讲到跟导师学习的种种收获,也讲到了他在作曲过程中意识到他的音乐理论知识不够,他坦率地说他不是很享受作曲,但他喜欢表演。
他给大家演示了几种乐器,讲了一些最基本的演奏知识,有marimba, timpani, snare, triangle, Cymbals。最好玩的是triangle,是从兜里掏出来的,之后让大家闭上眼睛,他给大家演示两种不同的打法,问大家喜欢哪一种声音。我还以为就是随便拿小铁棍敲敲作数呢,原来不同的手法可以打出完全不同的声音来。
他的鼓,可是前段时间花800大元买回来的。他说妈妈我要个新的snare,价钱是他买的第一套架子鼓的总价那么多。我正犹豫呢,他拿了800块给我,说妈妈这是我打工攒下来的钱,你拿去买吧。
买回来之后,我摸了摸鼓上面那些我不知道的button,好奇无比。
这个鼓,他用来给大家演示各种打法,有趣得紧。
之后他说,5个星期之前他临时调整把他最后要写的研究课题给换了,因为之前的丝毫没有新意,都是在重复自己,这一次他要有所突破。
他研究的是古典音乐大师,我对英文名字不熟悉,长长的名单里只记住了巴赫,贝多芬,华格纳,等等等等。他介绍了其中的两位作曲家的简单生平,并找出其中两段曲子,自己分别配了Snare 和Cymbals,我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完成这些事情的,带着耳机,在气势磅礴的音乐里找到他要的部分,配上他的乐器,他脸上的阳光让我看了心里柔软到极点。
难怪有段时间楼上每天都在放交响乐。
之前他报名去考了当地青年乐团。我告诉他考上之后,他还再三确定是乐团里最好的那个大交响乐队。九年级时我建议他考过,但那时他说打击乐在管弦乐队里占分量不大。现在他的想法完全变了,音乐对于他来说不是简单的自己演奏占多大的分量,而是整个音乐所要演绎的主题,是整个音乐的感染力。
他终于从自己的小小的世界里走出来,开始接触更多更广的题材了。
最后他演奏了自己做的曲子,很好听,很有趣,我听得到音乐里的跳脱和飞扬。
结束之后,我感慨万分地回了家,他去跟朋友吃饭。
至于从业规划,他想到大学里当教授,也跟他的老师们讲了他的想法。老师给他推荐了读本科的音乐学院,也给他推荐了硕士要去的音乐学院,至于能去哪一所大学?我们不知道,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我愿他所有梦想成真,一步一个脚印打出自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