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掉在地上,5秒内捡起来还能吃?那10秒呢?

你是不是也曾经将掉落的食物迅速捡起,吹一吹就吃下去了呢?掉落的时间不长,看上去也不脏,所以继续吃也应该没关系……吧?甚至,有人对“迅速”做出精确的量化,得到所谓的“5秒规则”——食物掉在地上后,如果5秒内被捡起来就还可以食用。

芝加哥有个高中女生吉莲•克拉克,对此进行统计整理的调查,发现“5秒规则”深入人心:有70%的女性和56%的男性都很熟悉“5秒规则”,并在食物掉到地上时用这一规则判断食物是否还可以食用;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把掉在地上的食物捡起来吃掉;相比椰菜花,小熊软糖和饼干从地上被捡起来吃掉的几率更高……她还因为这个研究而获得了2004年的搞笑诺贝尔奖。

迄今为止,这个5秒规则衍生出了各种不同的版本。在美剧《老爸老妈浪漫史》,巴尼和罗宾就都对莉莉提到过它的变种之一“10秒规则”。

甚至连《每日邮报》也对这个规则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一篇报道指出,研究人员使用了5种食物,分别与地面接触3秒、5秒和10秒,并分别检测食物捡起后是否有细菌在上面繁殖。实验结果显示,抹果酱的面包和火腿“表现良好”,相同接触时间下繁殖的细菌较其他食物更少,实验人员认为这是因为高糖分和高盐的环境不适合微生物生长。因此文章认为“3秒规则”或者“5秒规则”对高糖高盐的食物似乎是适用的。

……真的吗?


高糖高盐低风险?

先说《每日邮报》的这篇报道吧:它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报道中的研究并没有发表论文。仅仅通过报道,我们很可能对研究产生误读(这种事屡见不鲜)。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科学界同仁的审核,结论的准确性也很难得到保证,因此有理由对实验的严谨性和可信性保持怀疑。

其次,根据现有的信息,这项研究可能存在偏差。高糖分或高盐分的环境确实不适合微生物生长,但人们捡起掉落的食物之后都会立刻吃掉——因此是否适宜细菌“繁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掉落的那一刻食物会“沾上”并紧接着被人吃下去多少细菌。而这一点和掉落地点的清洁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每日邮报》的文章中也提及“3秒规则”只在家中适用,并不建议在公共场所也同等对待。这其实是在强调掉落地点清洁程度的重要性。

但是病菌的存在与否是没有办法用肉眼判断的,即便是在比较干净的家里也可能存在风险……

3秒5秒10秒?
通通不重要

其实早在2006年初,克莱姆森大学(Clemson University)从事食品科学研究的道森教授(P.Dawson )就针对“5秒规则”做过一系列实验,并把实验结果发表在学术期刊《应用生物学杂志》(The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上[2]。

Dawson和同事们先让含沙门氏菌的培养液均匀覆盖在瓷砖上,并在室温条件下培养以观察细菌数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细菌们非常顽强。在干燥环境下,24小时以后瓷砖每平方厘米的细菌数量可以达到上千个,672小时即28天以后,每平方厘米瓷砖上仍有几十到几百个细菌不等,而这个数量的细菌已足够从瓷砖表面转移到食物上。

接着,他们用香肠片分别与表面培养了一段时间沙门氏菌的木头、瓷砖和地毯接触5秒、30秒或60秒,并用面包片和培养着沙门氏菌的瓷砖重复了同样的实验,以观察不同的食物类型、不同的地板类型、不同的细菌培养时间以及不同的接触时间分别对细菌转移量有何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

当食物接触刚刚被细菌污染的木头或瓷砖时,细菌转移率(即食物上沾到的细菌数与食物和地板上所有细菌数的比值)可达到50%-70%,随着细菌在地板上的生长时间增长到24小时,转移率会慢慢下降到10%-30%。但即便如此,转移到食物上的细菌数量还有每平方厘米几百到上千个。

香肠和面包这两种不同的食物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细菌转移量上的区别。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较木头与瓷砖,从地毯到食物的细菌转移率要低得多,只有不到1%——不过由于地毯的环境更适合细菌生长,即便细菌转移率如此之低,转移过去的绝对数量还是跟木头和瓷砖所差无几。而且地毯保持细菌活性的能力很持久,相同培养条件下,24小时以后地毯上的细菌量能达到木头和瓷砖的10-100倍。

实验同时还显示,转移的细菌数量与食物和地板的接触时间没有关系,5秒接触带来的细菌和10秒、60秒几乎一样多,细菌的转移是立即发生的。

经过这一系列的实验,Dawson和同事得到结论:在细菌从地板向食物转移的过程中,细菌在地板上的生长时间对细菌数量和转移量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食物的类型以及食物和地板接触的时间的影响并不大。

看来不管3秒、5秒还是10秒,我们都快不过细菌。


结论:谣言粉碎。 

从地板到食物的细菌转移是立即发生的,快速捡起食物并不能避免细菌污染。吃了这样的食物是否会生病,和食物上沾到的细菌是否有致病菌以及病菌数量有关,但这些都不是靠肉眼和迅速捡起就可以控制的,谨慎的做法还是不要吃。当然如果你执意要吃,也不要用“我捡得快细菌还来不及爬到食物上”来掩耳盗铃了。“5秒规则”并不靠谱。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