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章

本人有残疾,退休后回忆一生平凡,记下来以打发无聊,并望与网友共享。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参观

 

 

中国人最会打小算盘。棘每次带他们上收费的场馆都要去镇图书馆拿优惠券。G镇不大,人口绝对没有会理县任何一个乡镇的多。他在那里住了一年,尽然不知道有没有镇政府这样的机构。只听说小区里有次道路改造,棘家除美娅外都没有入美国籍,便没有发言权,选举权更谈不上。但就是这样的小镇,也有一所中学。在美国从没见过围墙。放学后学校里便没有一个师生。属于学校的足球场、网球场,成为居民下午跑步、锻炼的地方。他们时不时也由棘开车送去散散步。镇图书馆有会理县图书馆一般大,三层楼都排满了书架,恐怕藏书是会理县的好几倍,只有两三个工作人员。里面看书的人寥寥无几,随便取用,要借走的才拿到工作人员那里刷一下。他翻了几本厚重的画册,居然有三峡库区及移民状况的摄影集。装帧精美,订价不菲,要有点实力才收藏得起。优惠券本来是替低收入的群体着想。棘家按照网上说的标准,比如年收入十万美元以上,每周上一次餐馆等,应该属于中产。但棘说不省白不省,图书馆的优惠券经常没人去拿,又不过问你的收入多少,满心安理得呢?

周六到波士顿科技博物馆,果然二十几元的门票只需五元。该馆很大,地面两层,地下一层。从萤火虫到狮子老虎的标本,从小小镙丝到国际空间站、航天飞机模型,应有尽有。人体胚胎形成,胎儿发育,分娩过程,图文并茂还配合电影,使人一目了然。模拟星云聚变,雷电形成,物理作用,化学反应的设计,让人亲身感受,透析原理。还有中草药的实物及疗效说明,耳针治疗等等。可以说科学门类,无所不包。大部分的参观者都带着小孩,而孩子们也好奇地听讲解,玩相关的游戏。的确是从小培养儿童科研兴趣,拓展知识面,激发创造力的好去处。他这个井底之蛙还没有听说国内有如此规模的博物馆。即使有,大人孩子只对电子游戏,搓麻将感兴趣,作用也发挥不出来。

由于语言文字的障碍,他们只能跑马观花,亦在博物馆留连了五六个钟头。时近傍晚,棘又带他们到剑桥的哈佛大学。游人最多的是一座据说有几百年历史的红楼,看上去很普通,四四方方,人们都以其为背景照像。创办该校的哈弗先生的铜像目光炯炯地站在一人高的石台上。说是摸过那脚的人或者后代便有幸园哈佛梦。日积月累,哈先生的两只脚背被摸得锃亮。他也不免俗,站在其左右两边各照了一张像。一群印度人,老老少少十多个,有专门的导游,亦每个人都站过去照像。而看上去是欧美的游客,却匆匆走过,并不在意,似乎哈不哈佛无所谓。

又一个周末,他们到伍斯特的艺术博物馆。五层楼,无数个房间,展出油画、雕塑、木刻等上千的作品。除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以外,还有美国现代艺术,中、印、土耳其多国的民族工艺品。可惜他啥也不懂,说不出所以然。棘说平时票价8元,双休日的上午八点到十二点免费。经常是工作人员比参观者还多。别说那些价值不菲的收藏品,就是维持日常开销,恐怕也要好大的经济实力。据说都是专门的基金会在管理。波士顿美术馆在全美著名。门票40元。棘从图书馆拿了两张优惠券,每张购2门票只花10元,亦是每个人才5元。里面的埃及木乃伊、日韩服饰、中国瓷器、大家名画等都是价值连城,自然抬高了该馆的声誉。参观者大部分是白人。有色人种很少。论收入,全美亚裔的平均工资比白人还高,还是锱絑必较,捨不得钱。大约这是种高级享受,须要一定的文化底蕴。像他这样的老土,花四十元观看不知好在哪里的古董,实在心有不愿呢!

夏末他们去伍斯特的植物园。大约是地处北国,种类比阿森斯植物园少得多,但范围更宽。其中有一座山,海拔只有几百米,山顶可以眺望远处一个明净的湖泊。湖岸蜿蜒的矮山郁郁葱葱,谁也想不到,几个月后就会白如棉球,是人头动的滑雪场。植物园中的一处走廊正在办一个台湾女画家的画展。此女擅长工笔。十多公分见方,装在框里的画标价$150。长宽上米的则要几千美金。不知道是些什么买家。亚超超市的瓷花瓶,在国内顶多百元,标价$90。可见此间的一美元,的确与国内一元人民币相若。

回家途中,经过一个路口,遇到红灯。有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双手捧块从包装箱上撕下来的纸板,对着过往的车流转换角度,似在引起注意。纸板上写着两行英文。他问那是在干啥。棘说纸板上写着无家可归者,希望慷慨解囊。那白人老头高高廋廋,红光满面,毕挺的免烫衬衫,完全看不出是穷人。棘说可能是吸毒或者酗酒,要不就是有精神病。这一类人晚上可以去教会或慈善机构住宿,还能洗澡。白天也可凭政府发的食物劵到超市领东西。但零用钱就必须乞讨。在美国很难看到他这样行走的残疾人,因为稍有残疾,都乘坐电动的代步车。但从来没有大人孩子对他投以好奇的目光。残疾人叫花子绝对没有。

穷人哪里都有。一次逛宜家超市,累了在里面的快餐店吃饭。他们四个人要了三份主食,三份甜点,四杯饮料,也就25元。旁边的三名大个子黑人,一男二女,只买了两份主餐。另一家老小三个白人妇女,共吃一份甜点。三人对着嘴喝一瓶饮料,你一口我一口地传递。不知道是减肥什么的。另一次是棘接待一个黑人妇女,自称属于波士顿的一个组织,要她们各人出来挨家挨户征订杂志,挣点手续费。手中也拿着一大堆的样本。那人起先顶热情,一听棘说这些杂志不太适合,对不起时,马上拉下脸,转身离去。他批评棘,就算帮助别人一下,也该订一份吧。聖经上说给予比接受更快乐。中国人说与人方便 自己方便是有深刻道理的。

有天他和棘步行到附近的美国店买菜。见路旁的邮箱下都有塑料袋。袋里装着筒筒罐罐的东西。他问棘是什么。棘说邮局搞慈善,要人们捐些食物给穷人。几乎没有不响应的。回家后棘立即搜罗了两个罐头,一盒饼干,用塑料袋装好放在邮箱旁。投递员一会儿就拿走了。老美这样的做法很高明。其社会相对和谐,就是来源于这种普遍的慈爱精神。

 

入秋后到一家农场摘蘋果。到达时那里的空地上起码停了几百辆车。人们摩肩接踵,大部分是全家出动。农场既无栅栏,也没有门。入口一个售货亭,游人花23元买个塑料袋,就可以进果林随便摘。不买塑料袋的也任你进进出出想吃就吃。他心想这么多人抢在前面,恐怕摘不到好蘋果了。谁知一排排树上,硕果累累,好些树下面了一层落下的果子。走了一圈,大小花色的品种不下十个。他们每个品种摘一个,划成四瓣,一人尝一瓣。虽然可口,但不到五瓣,他的牙依旧受不了。到一处有儿童乐园设施的院子里歇脚,都是些带着孩子的家长,也有华人。竟然还跟一个来自内江的年轻夫妇认了老乡,用川话攀谈一阵。棘夫妇在林子里摘了满满的一袋蘋果,回家称重有22磅,算下来比超市的略贵。若加上四个人吃掉的,价格就差不多。人们远道而来,图的是好玩。农场路边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南瓜。许多人把瓜抱进车里才去付款(美国哪怕超市里南瓜、西瓜都论个卖,不称重),没人监督,也没人顺手牵羊。只看那售货亭前排着付款的长队,就知道当天主人家收入可观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