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教我们如何“和光同尘”-道德经Ch23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遵守自然大道者不多,所以通常狐独寂寞。因为自然的大道並不多言,並不处处让人知道大道的存在,而聖人是一切随順自然,也不多言、不与人存分别心与辯论,所以老子在此章一开始就说:“希言自然”。而好辯论的人就如飘风急雨一样,是天地间一股不平稳的气流,这股不平穏的气流頂多一天而已,就停止了,所以那些不守道而好辩的人,並不会长久的。而唯守道之人可以长久。聖人堅守大道,妙契玄通,无入而不自得。聖人可以与有道者相处,与有德者相处,而且可以与不信道德者相处。而且在此混乱世界中,他和光同尘与他人相处,所以聖人在有道者、有德者、与不信道德者之间都可以自得其乐。这些人的不同之处仅是“不十分信仰大道”,或者“完全不信仰大道”。


将道德经Ch23原文和白话文登出,再讨论:


〖老子道德経Ch23原文〗


1、希言自然。2、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能为此?天地。3、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4、故從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5、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6、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老子道德経Ch23白话文〗

1、聖人不多与人辩论、也不多言、只是一切顺自然的规律而任万物变化。

2、所以暴风颳不了一早上,急雨下不了一整天。谁造成这样情况呢?是天地。

3、天地尚且不能持久,何况我们微小的人呢?

4、聖人一心一意追随大道,故可长久。和有道者相处、就以道作日常的标准,和有德者相处、就以德作日常的准则,和不信道德者相处时,他的外形就如不信道德者一样。

5、所以聖人能和有道者、有德者与不信道德者相处时,都能自得其乐。

6、聖人和这些人不同之处是:聖人堅信大道,其他人有的对大道的信仰不足夠,而有的人根本不信大道。

 

〖讨论〗

 

1、中庸Ch14有:“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賤、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聖人无入而不自得焉。”与老子的“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最为相似。可见儒家哲学有许多近于道家哲学,儒道本是一家。


2、庄子在大宗师篇中有一段,和此章中的“失者同于失”同似。庄子曰:“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 这一段话最能解释老子的如何和其光与同其尘。庄子算是老子的学生,他的许多思想仅是将老子的哲学转向更柔的一面,更发掦光大。


3、在此日新月异的花花世界中,在此西方世界中,更有许多有识之士,主张环保,主张不浪费自然资源,实在和老子二千七百年前的主张相似,可惜这些环保人士都不知道:中国早有环保意识。但是环保人士的势力仍然不够强大,资本主义思想仍然是此世界所追求为目标,而中国自古就注重环保,为了迎头趕上欧美,牺牲了环境,全力发展经济,导致水源与空气污染,实在可惜。由此可见,在老子眼中,坚持环保人士可谓是德者,而深信资本主义者可谓是失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