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金融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史新解读30
金融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史新解读30
美国虽然从建国以来就一直宣称它的银元既是银15,又是金1,但是实践中就是个银本位国家。它还不大铸造自己的银币,就用墨西哥的鹰洋。所以1873年之前,中美之间的货币是相同的。大量的墨元随中国劳工的回国输入中国。到了1873年,发生了二件事,一是国会通过了“硬币法案”将银元驱除出流动领域;二是“Greenback”可以到银行里兑黄金。这样美国就正式进入了金本位。但是Greenback并不能使用于对中国的贸易,它对中国的贸易仍然使用鹰洋和本于鹰洋铸造的美国贸易银元,中国外号叫它“拿花”。其和中国银元的兑换率还是自然汇率1比1,按市价兑成黄金的话,也就是1.5克。当时一块墨元里的纯银大概6钱多一点。就是说1890年代白银大贬值之前,中美货币是等值的。到了1890年之后,随着白银相对黄金的贬值,对华贸易结算一个美元就是二个中国银元。那时的一美元银币其实就升华了,从实物升华成了Token, 变成了个象征物。它象征1.5克黄金。那么你看看英镑的含金量,7.3克,一个五先令的硬币含金1.825 克,美金定价比英金大致相同,差了18%。那意思美国承认自己和大英帝国有差距,但差得不多,基本可以平起平坐。但这只是你美国人自己的见解,英国人承认不承认是关键。英国人要是不承认,办法很多。你不是说你一银元现在值二银元吗?行,我这有1千万银元,统统抛售给你,请付给2千万银元。奥,你说你国家现在不使用银元了。行,你们家法律没禁止买卖面粉吧? 就用面粉也是一样的,我全世界购买的面粉统统倾销到美国,收回美元到你家银行,1美元请给我1.5克黄金。其实还不用这么麻烦,那些金融大鳄有的是办法弄到美元,抛向外汇市场就行了。到了那时你怎么办?你必须无限量买入美元来保护你的汇率,这就意味着你的外汇储备在不断地流失,到最后要么输出黄金,要么借债,谁能有大量的外汇借给你?就是抛美元的那批人!他们不断地抛,你只好不停地借,你永远成了他们的债务奴隶。所以,所有的金本位国家,其规定的含金量都是当时金银的市场价格。一点都不敢高估,高估了就是邀请人家来攻击。但是市场价格是变动的嘛,19世纪末20世纪初总的趋势是金涨银跌。前年还估得好好的,今年就算高估了,引来了一大群套利者的攻击。可是你再看看美国,没人敢攻击它,就是英国也不敢。为什么呢?你明明高估了呀?那我们按游戏规则来,所谓的“攻击”不过是人为地制造本币的供应,你需求跟不上,你这个汇率就得垮。可是要是我本币的需求跟上了呢?我是谁呀?1900年的美国呀!世界制造工厂,全世界都需要美元来购买美货,投资美国,就是说总趋势美元是多头上升中,你一定要做空头,你是不是要小心一点?好,空口无凭,掀底牌说话,1899年6月30日,美国国外黄金流入以及国内黄金产量的增加使得货币黄金存量达到8.59亿美元。到1913年12月,美国已经持有世界黄金储备量的26.6%,远远超过英国3.4%的比例。所以说归根到底还是经济实力,实力到位了,一口价,一张绿纸头,我说值1.5克就值1.5克,不服,你来抛抛看。等到没人敢抛你的货币了,你的金本位就成功了。金本位成了,你的本币就和英镑固定挂钩了,成了外汇。严格地说,只有英镑才是全世界唯一的外汇,但是你和英镑的固定汇率长期稳定,你本币的国际支付意义清晰明确,你的货币就可以算是外汇,一种二级外汇。
我们中国当时看到美国,心里是很羡慕的。你看同样的一块银元,我换英镑就要10元一镑,美国人就是5元一镑。不知道这个戏法是怎么变得。中国有这样的心理很正常, 不正常的是美国,老是来引诱我们。“想知道?那我告诉你,就是金本位。你也赶快实行吧,我来帮你,一旦实行了金本位,点石成金,你们中国的国际支付的窘态就会大大改善。”那你明明知道以中国当时的国力,骤然实行金本位,其后果只能是借债,没有其他出路的,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把中国往火炕里推呢?因为你的火坑就是我的天堂。美国,实际上在1900年之前和中国没有什么关系,连贸易都不多,所以其他帝国主义通过贸易顺差积累中国白银再贷放给中国的外债模式,美国做不了。要不是庚子赔款,花旗银行都不会在1903年到上海开张。中美贸易中不产生白银,没有必要在上海开银行。所以美国要另外寻找一个对中国的放贷模式, 这个模式就是金本位。贸易上入超了你的白银再贷还给你,这个还可以说是纯商业操作,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都可以说,里面总还有“善”的成分。美国人设计的这种“外债”模式,纯粹是引诱你吸毒,一旦着了道,万万摆脱不了他的控制。美国为什么要这样算计中国?原因有二:一,美国要和英国争老大,盎格鲁萨克森人之间就不动刀兵了,但是货币争夺是必须的。即使到了1930年代,英国已经衰弱的不成个样子了,英镑的统治权还是牢牢地掌握在它手里。人家有英联邦,美国再凶也是孤家寡人一个,那时谁知道会打上二次大战?于是想到了中国。关键是贸易量啊,中美的贸易量能加在一起,完全可以颠覆英镑的统治地位。中美的贸易量怎么才能相加?中美联系汇率就可以了。就是说美国用美元做保骗诱我们进入的所谓“金本位”其实不是真正的金本位,是和美元挂钩的美元汇兑本位。因为你的本币的最后担保不是黄金,是美债。这样的一个模式也不是美国自己拍脑袋发明的,它是遵循英联邦国家的货币模式的。呵呵,这下你明白了什么叫做盎格鲁萨克森人吧。英国人当然明白美国人在干什么,所以冷眼旁观,估计背后没少下绊子。因为从中国当时的议论来看,都很明白这条路和印度,埃及的很像,我就怀疑英国人在背后捣鬼,否则以中国士大夫的这点知识何以如此明白?[1]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当时的中国对金本位满腹的狐疑,犹豫不决。原因之二,以中国的块头,美国早就明白,中美之间迟早是对手。这个早,早到什么时候?至少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人就想到了。证据呢?1872年中国派幼童留学美国,美国人是欢迎的。到了1879年,中国提出了将其中几个优秀的学生送进Annapolis 海军学校学习,美国人一口回绝了。可是同时他接受了日本的留学生在海军学校里学习。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1870年代美国已经定下国策要主宰太平洋,大英帝国迟早要滚蛋的,挡在他前面的只有中国,当时他的东亚外交政策是扶植日本,对抗中国。从那时直到现在美国的东亚政策就一直没变,扶植弱的对付强的。那时中国至弱,但是在西方人看来那不过是表象, 一旦中国走强,以其规模会变得至强,至少1870年代美国就有这个预见,因此不得不预做防范,拒绝你的留学生学习海军是一个,控制你的货币也是一个,一个一个地可以数出很多。
具体的事件,从1904年的精琦到1910年的5000万美元币制改革大借款,到1929年的甘末尔委员会,到1934年的白银法案,到1935年的法币改革,就不多说了。总之,美国的这样一个政策,一以贯之30年,也算是基本国策了吧,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其破坏性和建设性,见仁见智吧。这个政策最终成为引发中国白银大外流的一大外因,从而摧毁了英国人创立并主持了30年之久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执行框架。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轨迹。
[1]题外话,英国人这么精,最终却要靠美国人在一战中借款20亿美元撑住英镑汇率,这个不是美国给中国设的局嘛,英国人自己往里钻。末代子孙啊!祖先在天上看得满眼的泪。一战英国对美总债务41亿美元,为什么要打一战?
哈神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豆腐干' 的评论 : 哈哈,侬这个例子只能说明德包儿夫人和LISA不属于一个群体,所以她们是平等的,如果德包儿夫人是公司的领导,LISA是公司的雇员,LISA就不能随便说NO ;-)
忘了是谁说的,人生而平等,但注定是不自由的
豆腐干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哈神探' 的评论 : 哈哈,这个我们和而不同。小时候看简爱电影,现在还记得简爱对罗切斯特的表白:我穷,不漂亮,但是我们的灵魂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个体才会有平等的诉求。群体不会,人群当然要有等级以便于管理,全世界都把这个固化成身份等级,唯有英国在身份等级之外另开一扇大门。人生而平等。不是像法国一样用宣言。这个没用,而是用习俗。case by case。 比如简爱这个宣言。再比如傲慢与偏见,最后德,包儿夫人出场,这是什么排场?四轮大马车,据考证当时全英国不过十几辆,如同今天的罗斯劳斯,啪停在小户人家门口,夫人下车对lisa 痛说门不当户不对。Lisa 回到:我决定怎么做,你管不了,任何像你这样的局外人都管不了!这个是1800年左右,英国社会的习俗,较其真来,婚姻是二人之间的事情,任何人的管不了。要说阶级等级人家也有,但是归根结底个人说了算,父母长辈政府都是没办法的。底线就是没办法,认了。要是换成中国的场景就要加一句台词:小腻子,我分分秒秒“恁”死你,信不信?就差着一句话,形成了天壤之别的二个社会。
哈神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豆腐干' 的评论 : 我平常固定看几个网站,这篇是这几天与土耳其有关的应景文章,觉得其中说到的思想的作用挺有新意,所以就存下来了。土耳其这几天的事情挺有意思,几千个系主任几万个老师被撤职,很有点当年文革的意思,网上传说政变也许是“STAGED",也就是引蛇出洞的意思?
你上面所说的“人群需要领袖”确切地说应该是“拥有权力的人群需要领袖”,否则手中的权力不成其为权力,像银行家不也需要一个央行么;-)
“人是个体的?还是群体的?” 是个体的,但归根结底是群体的,尤其是在全球化的时代。
豆腐干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哈神探' 的评论 : 谢谢连接,读了。哈总阅读真广泛。土鸡这个事情是个很好的观察对象。为什么三权分立,议会民主没有制衡住这位苏丹?这事不是一次二次了,希特勒算一次,毛德文革算一次,这样的天子一样的人物可以洞穿一切制衡。因为制度是制衡人的,天子他制衡不住。为什么一个普普通通的,和大家一样的人,会被全国人民承认为天子?还是人群意识,人群需要领袖,个人则不需要,个人直接对上帝负责,对良心负责。人有抱团的需要,有被领导渴望,那人就有牺牲个人自由和权利的动机。有这样的一群人在那里,什么制度都是白搭。至于权威主义和经济增长,第一归功于大规模的使用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力。第二归功于权威主义征集资源的能力,但是这个magic wand 是有边界的,不能超过午夜12点。
哈神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豆腐干' 的评论 : 是的,人的思想支配人的行为,
下面说到的这个经济学家,开始意识到这一点了
当经济学家遇到土耳其
http://vwlde.blog.sohu.com/322331586.html
豆腐干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哈神探' 的评论 : 看了你的连接,我喜欢泰戈尔的观点。归根结底是怎么来看“人”,是看作个体的人,还是看作群体的人?角度不同,世界观大不一样。以前宋儒有“壁立千仞,只争一线“的说法。当时晕忽忽的不知道他在说什么,现在老了,明白了。人是作为群体存在的,从来就是这样,只有一个例外,西北欧,主要是英格兰。那里的意识形态偏向于将人看成个体。以此发展出来一整套的文化,这套文化在16世纪契合了上帝的节奏,于是在物质上有了突破性的大发展,并向全世界传播。世界,主要指欧亚大陆的人类在承认,模仿,享受其物质文明的时候,并没有改变把人当作群体来看待的眼光。或者因为习惯,或者根本不想改。这样物质文明和意识形态就分开了。全球化只指物质领域,再进一步是浅层意识领域比如制度。就到此为止了。再往深处走,就会出现坚决的抵抗,其旗帜就是民族主义,其背后实际支持的意志形态是集体主义。这个就是对全球化的反动。这种反动是没有出路的,因为体和用是分不开的。妄想弃其体而合其用,就比如辛德瑞拉的南瓜车,12点一敲就完蛋的。我不是专指中国,从法国到日本,整个欧亚大陆的人类都一样地犯错误,都一样地无路可走。所以回到根本问题上来?人是个体的?还是群体的?不能打马虎眼,不能说既是个体的又是群体的,不能像日本,法国,德国那样假装承认普世,实际上又动摇的很的。壁立千仞,只争一线!
哈神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豆腐干' 的评论 : 我的看法是实力要最终要通过战争来检验,这是个硬指标,打得赢就是实力强,打不赢就是实力弱,就这么简单。古往中外的帝啊王啊,不都是靠战争取得地位和权力的嘛,至于以后如何治理,就看各自的造化了。大清朝如果不是输了那么多战争,也许现在就是君主立宪制,但是任何一个专制政权,如果体量够大,都会面临来自外部的挑战,也会受到内部的挑战,如果镇不住,那就是崩溃以后群雄逐鹿中原的局面了。
历史的版本太多了,有理性人的版本,有疯人狂人的版本,
我们只能从有理性的当时人那里窥得一些历史的真谛,从疯狂的人那里只能得到教训。
侬的想法似乎有点像泰戈尔,呵呵
https://moment.douban.com/post/131961/?douban_rec=1
豆腐干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哈神探' 的评论 : 对呀!我发现这个以后的第一反应真是天晕地旋。不是说好的旧中国半殖民主义半封建,任人宰割。忽然之间,旧中国成为待嫁的姑娘,人人献殷勤。英国送制度,日本送外汇,送工业能力,俄国送理论+军火,德国干脆送了一座城市。美国死乞白赖地要送我们美债。这个不对呀,哪里有一点点“历尽苦难和屈辱“。历史真是任人打扮得小姑娘。你在那边的一句话得了历史的真谛“文革有各种版本“ 诚哉斯言!每个人心中有自己的文革!版本不统一,争论个屁呀!中国人能够平心静气地说自己的版本,听他人的版本就算是烧高香了。这个未来几十年里都看不到希望的。
就我的近代史版本来看,晚清70年,其实是中国最好的年代,也是上帝给过中国的一个机会,投资贸易双入超,很少有国家得着这样的机会的。1880年的德国,现在的美国,人家什么实力,晚清什么实力。可惜呀,机会之窗一闪而过。辛亥革命毁掉了这个机会,从此一连串的革命葬送了中国的机会。上帝不会再给你第二个机会的。哈总你是不同意我的观点的,我很悲观,并且衷心希望自己错了。
哈神探 发表评论于
这样的书需要细读,每个不清楚的词都要查查字典和维基,只是这样读太费时间了。
想想也是有意思,当时的美苏都往中国送东西,美国送货币和杜威,苏联送军火和马列主义。
豆腐干 发表评论于
回复哈神探:写一战的书,这本算是必读。抓住具体历史事件,广泛收集资料,深挖下去。最终得出耳目一新的结论,这也是战后西方史学的传统。年青人勇于挑战老人,即使谬误多多,只要出一个真才实学的观点,就为以后这个领域的研究开辟了方向。还有一本书,英格兰的个人主义,也是这种情况。
哈神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豆腐干' 的评论 : 我读了一些英文版,没读完,作者做了很多功课,写得很细,好多典故在里面,要细读的话得花好多时间。
豆腐干 发表评论于
我读过中文版,八月炮火,非常流畅的文字,印象深刻。
哈神探 发表评论于
为什么要打一战,米国人也这么问,所以有了本“ The Guns of Aug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