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7 第三部 徐州会战 第六章 台儿庄真相 38
第三十八节
台儿庄的池峰城,4月1日,日军顾不上台儿庄、你不打;4月2日,日军顾不上台儿庄、你还不打;到了4月3日,你猜猜日本人会不会来打你了?
池峰城在这次战斗中表现真是可以的,不过有人暗示了,给出了一个“解释”。据当时任第2集团军参谋参谋处处长的何章海回忆,《台儿庄城寨里的拉锯战》,“1938年3月19日……孙连仲听说蒋介石正在通过德国大使陶德曼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谈判,因而认为日军是故作进攻姿态,对蒋介石施加压力,答应他们的投降条件,不一定就会发生真面目的战斗。”既然委员长都玩儿花活,咱当大兵的也没必要太实诚不是?问题是何章海说的这个时间上对不太上,这个说法就很有点儿意思了。
这个“谈判”确有其事。去年淞沪大战,委员长死打上海一直等着九国公约会议召开,想用上海大战给帝国主义们提醒他们的在华利益。不过一直到了11月,九国公约会议还是不召开,蒋介石没办法还在苦撑。这时日本也担心九国公约会议,万一搞得全世界都反对也是麻烦,不如趁此时诱降中国,于是在11月2日,通过德国驻日大使狄克逊向中国提出7项“议和条件”。德国驻日大使狄克逊于是转交给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在11月5日,陶德曼求见蒋介石,说日本人准备了“和平方案”。不知道蒋介石是抹不开陶德曼的面子还是心里痒痒,想看看日本流氓的许诺,答应接见。同时要陶德曼作出保证,“一切都不要公布”。陶德曼拍胸脯保证,“我现在的步骤仅仅是极秘密地通知中国政府。”这样双方搞了个地下约会,陶德曼将日本的这个“和平方案”转交蒋介石:
1、 承认伪满,蒙古独立;
2、 扩大“何梅协定”,划华北为不驻兵区域;
3、 扩大“淞沪协定”,设非武装区域,上海国际共管;
4、 中日共同防共;
5、 中日经济合作,减低日货进口关税;
6、 根绝反日运动;
7、 尊重外国人在华权利。
蒋介石看了看日本政府的条件,实在是无法答应,只好拒绝,并表示,欲和谈,必须恢复战前状态。同时向陶德曼表明态度,抗战到底。蒋介石表明抗日态度之后担心德国人陶德曼死脑筋,以为就是最后的指令了,赶紧追上去补充两句活话,“中国不能正式承认收到日本的要求,因为中国正是布鲁塞尔的九国公约会议各国关切的对象,各国是要在九国公约的基础上觅取和平的。”
蒋介石说话的同时,日军在金山卫登陆,抄击上海,淞沪于是大败。11月15日,蒋介石的梦中情人、九国公约会议基本彻底抛弃了他。此时华北太原失守,华东日军又向南京逼近。日本政府认为这又是好机会,再次促请德国人出面“调停”。
德国大使陶德曼继续执行“活话”指令,11月28日会见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29日会见外长王宠惠,并要求见一见最后指令权的委员长。
蒋介石这会儿确实焦头烂额,赶紧答应见一见德国大使陶德曼,看看“活话”指令执行的怎么样,同时在日记中为这条“活话”指令做了一个解释,“为缓兵之计,不得不如此耳!”
接见陶德曼,还是先表明死打到底的态度,再接着转弯儿说“活话”。 一种表述两种意思,又要抗战到底又要谈判,可把陶德曼搞糊涂了。陶德曼把这些乱码传回国内分析,德国外交部长牛莱特的CPU好使多了,一下子就计算出来了,12月1日找来中国驻德大使徐天放进行劝说,“为中国利益着想,不宜拒绝日本的和平提议,如果延迟下去,中国国家解体的危险也会越大。”
徐天放赶紧报告国内,“缓兵之计”破产了。这下子蒋介石就着急了,磨洋工的“缓兵之计”被识破只有加紧工作才能挽回影响。第二天、12月2日一大早召开“在京军事长官会议”,把日本政府的条件拿出来征求意见。白崇禧、唐生智、顾祝同、徐永昌等人表示可以接受。为了表示投降决策的民主化,特意电商阎锡山,阎锡山也投了赞成票。
其实这个会议结论是可以预料到的。就在7月份,老大你在庐山发布演讲,“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现在又拿出“议和”的东西来装模作样征求意见?你这种把戏咱见得多了?拿出来让俺们举手的都是已经定好了的,咱再反对岂不是吃饱了撑的?
既然大家都同意就算集体负责啦。当然投降嘛也想要个投降的样子,确定两个原则,
1、 不拒绝德国的调停;
2、 华北政权需要保留。
抓紧办,日军离南京可是越来越近了,下午蒋介石找来陶德曼,把这两个“原则”先强调了一番。蒋介石当然知道“原则”是当不得饭吃的,赶紧说实在的,“在敌对行动继续进行的时候,是不可能进行任何谈判的。假如贵国总理向中国和日本提出停止敌对行动,中国愿意接受。”
和上文的那个不能当饭吃的“原则”比起来,这个比较不争气,“你们能不能让日本人先停手别打了?”蒋介石担心德国的机器人们办事死性,按照程序顺序一条一条挨着执行,这日本皇军就要打到南京了,干脆直接给出主意,“让魔界老大希特勒直接出面好了”。
“在敌对行动继续进行的时候,是不可能进行任何谈判的。”这句话说得很没骨气,因为自己正在败退啊。想起另一句话,“谈的只管谈,打的只管打”,哈哈哈,在别国土地上打仗真的是很过瘾啊!现在不行了,不是过瘾不过瘾的问题了,而是求着人家“不要再闹事儿了”。唉,就是那个不成器的清朝,还有朝鲜总督呢。那个时候,棒子的海警要是打死一个中国渔民,俺敢说棒子国王连鞋也顾不上穿就跑到总督府门口跪着去了,“不能再麻烦总督大人上门打俺了,俺把棍子自己都带来了。您悠着点儿,这根棍子沉,千万别累着。”
自己实在是不争气,对日本政府自然也不能完全放心,“在谈判完成之前,一切不要公布。”好可怜的样子啊。
皇军步步紧逼形势危急,蒋介石急得是满头大汗,陶德曼只好违反原则安慰一下,语气中透出一点儿安慰,“能有希望”。
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把蒋介石的意思形成一个“调停备忘录”,随即转回国内,国内再把这个意思转给德国驻日大使狄克逊,狄克逊再转给日本外相广田弘毅,这一圈转下来就到了12月7日了,此时日军已经迫近南京。
日本外相广田弘毅接到德国驻日大使狄克逊递来的“调停备忘录”,看了看,幽了一默,“是否能以1个月前的条件为基础来进行谈判,颇成疑问。”广田弘毅的这个态度是很自然的,“是啊,又过了1个月,物价上涨了。”
淞沪会战期间负责调停的陶德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