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最伟大的贡献者:别不了的司徒雷登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正要去买鲜花,看到西湖边上坐着一个老人,守着两竹筐刚成熟的莲篷,就改变了主意:用莲蓬祭奠司徒雷登,更意味深长。

我曾是个狂热的红卫兵,对毛泽东的无限崇拜“溶化在血液里”,特别敬仰那篇喜笑怒骂的《别了,司徒雷登》。在学校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里,我和表哥分别扮演 尼克松和蒋介石,把他们丑化得愚蠢透顶,让极度贫困的乡亲们笑得前仰后合。大家不叫我李茗公而叫尼克松,不叫他朱好礼而叫蒋光头。40多年后,我还清楚记 得辱骂司徒雷登的唱词:“解放军百万雄师打过长江,吓坏了美国大使司徒雷登。他妄想和我国继续建交,耍诡计搞阴谋恶贯满盈。为帮助蒋介石他赖在南京,想不 到照妖镜下露了原形!”

后来研究历史,我知道了司徒雷登对中国教育与和平事业的特殊贡献,也明白了那些唱词的漏洞百出,因此产生了深深的愧疚。

《别了,司徒雷登》谈“中国人有骨气”时举例说:“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但闻一多被杀害前的《最后一次讲演》却赞扬说:“现在司徒雷登出任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是教育家,他生长在中国,受的美国教育。他 住在中国的时间比住在美国的时间长,他就如一个中国的留学生一样,从前在北平时,也常见面。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是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这不是 说司徒雷登有三头六臂,能替中国人民解决一切,而是说美国人民的舆论抬头,美国才有这转变。”《别了,司徒雷登》和《最后一次演讲》都收入中学课本,闻一 多赞扬司徒雷登的话却被删了。九泉之下闻一多作何感想?

知道司徒雷登安葬杭州后,我就决定要去墓前祭奠,向他鞠躬道歉!

的哥小王万分感慨地说:从初中课本里知道司徒雷登,却不知道他父母、弟弟都葬在杭州;不知道他母亲创办杭州弘道女中,不知道他弟弟是之江大学校长,不知道他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巨大贡献。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司徒雷登率领燕大师生走上街头游行,领头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免遭日寇骚扰,司徒雷登这才让学校悬挂美国国旗。燕大不仅为沦陷区学生提供了继续求学之处,还成为沟通沦陷区与解放区及大后方的秘密通道。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对日宣战,日本宪兵第二天就逮捕司徒雷登,他坐牢时间长达3年零8个月,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后才获释,赢得了“身陷囹圄,临危不惧,忠贞不贰,亮节高风”的赞誉。

安贤园公墓对我非常热情,派专人当向导。在墓碑丛立的山洼里,我终于看到了神圣的十字架、洁白的和平鸽和微笑的司徒雷登。烈日当头,在墓地人员和司机小王的默默注视下,我恭敬地献上那新鲜的莲蓬,然后深深鞠躬:“原谅我,司徒雷登先生!”

司徒雷登对中国最大的贡献,是创办了燕京大学。

晚清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现代化进程中,教会学校居功至伟。西方传教士创建了很多大中小学和女子学院。除燕大外,著名教会大学还有15所:东吴大学、圣约翰大 学、之江大学、华中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沪江大学、福建协和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岭南大学、华西协和大学、辅仁大学、震旦大 学、天津工商学院。他们为中国培养了大批泰斗级名人:教育家陶行知、建筑大师贝聿铭、外交家顾维钧、政治家宋子文、实业家荣毅仁、文化名人邹韬奋、费孝 通、雷洁琼、金庸、林语堂、冰心……

我们经过惨痛的反右、三年大饥饿和十年文革浩劫,开始融入现代化的世界潮流。中国应该承认,虔诚的传教士们从外国筹集巨款来中国办教育,传播现代科学知识, 无论在哪种社会制度之下,都是功德无量的崇高行为。连1991年版《毛泽东选集》,也在《别了,司徒雷登》的注释中删去了“他一向是美国对华文化侵略的忠 实执行者”这句关键评语。

在司徒雷登墓前,我联想到上海交大2008年对“世界大学学术五百强”的排名:北大、清华都排在200名之后;联想到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 21个国家调查的结果:中国孩子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像力排名倒数第一;联想到日本在新世纪提出到2050年争取30个诺贝尔奖,平均每10年6人,结果 前9年已经获奖10人;联想到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当年,义和团烧毁了美英教会创办的汇文大学、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和通州协和大学校舍,创办者重建时计划合并为一所大学,但在学校名称和校长人选上分歧很大,后来达成妥协方案:选一位“局外人”任校长,很多名人推荐司徒雷登。

美国“海外传教运动”领袖罗伯特?史庇尔推荐说:“司徒雷登深切了解中国,在华传教人士中对中国青年最具影响力,而且才华与学养出众,思想开朗,中外人士都 心仪其人。”基督教青年会国际协会副总干事布鲁克曼推荐说:“司徒雷登的才具足以出掌任何教会机构。他出生中国,此为其他同行所望尘莫及。他中文与英文都 运用自如,而且深谙中国文学,可称一时无两。他的心灵也属难得的品质。我相信他举世无仇敌。在未来的大学里能调和中外,折衷新旧思想的,我不作第二人想。”

许多朋友都认为那是个“无法收拾的烂摊子”,经费非常困难,劝他别当这个校长。他也曾不愿接受这项任命,但他更知道办好一所大学的意义。为了痴爱的中国,他 挑起了这副重担。筹建燕京大学的本部设在城内盔甲厂。司徒雷登经常骑着毛驴为燕大校址四处奔波。为得到美国富豪和中国官绅资助,他四处奔波化缘,一连几天 陪一个半聋老太太聊天玩游戏,希望她财产遗嘱别忘了燕大。他叹息说:“我每次见到乞丐,就感到我属于他们这一类!”

经过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一所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环境最优美的校园拔地而起。他千方百计让名不见经传的燕大与哈佛、牛津和普林斯顿等世界著名大学合作,很快名声大震。

燕大是教会学校,司徒雷登却大胆提出“使燕大彻底中国化”。他说:“燕大必须是一所经得起任何考验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至于信仰什么,则完全是个人的私 事”。他宣布不必再像以前那样把宗教作为必修课,甚至也不必一定要做礼拜。同时他极力邀聘更多著名中国学者来校任教,与外籍教师享受同等待遇,燕大名师云 集如雷贯耳:郭绍虞、俞平伯、周作人、郑振铎、陈垣、邓文如、顾颉刚、张东荪、刘廷芳、吴雷川、胡适、吴文藻、冯友兰、陆志韦、沈尹默……

司徒雷登和毛泽东也很友好。燕大学生奔赴解放区,他在送别时说过“国民党腐败无能,中共实行民主,美国政府决定支持中共抗日,你们到那里后请代我问候毛泽东 先生。”重庆谈判时毛泽东和司徒雷登第一次握手,就赞扬说延安有他许多学生,在宴席上再次称赞燕大学生的出色表现,并邀请他访问延安。1940年秋司徒雷 登在重庆骑马时坠马受伤,毛泽东闻讯立即发慰问电,且由周恩来亲自面呈。

据统计:燕大办学33年注册学生9988名,为中国培育了大批高水平人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各学科带头人超过100人。二 战时中国驻世界各大城市新闻特派员90%是燕大毕业生。1979年邓小平访美代表团共21人,李慎之等燕大毕业者,竟有7人之多。


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成为妇孺皆知的“坏人”,是因为他当了驻华大使。

抗战及内战前,中共和美国关系相当友好。毛泽东书面回答路透社驻重庆记者甘贝尔提问时说:“自由民主的中国”将是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各级政府直至中央政府都 是由普遍、平等、无记名的选举所产生,并向选举它们的人民负责。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 1944年7月4日美国国庆节,《新华日报》发表歌颂美国民主的社论说:“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孙中山的事业已经有了它的继承者,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的势力。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乃是华盛顿、杰弗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了的工作,它一定会得到而且已经得到民主的美国的同情。美 国正在用大力援助中国抗日战争与民主运动,这是我们所感激的。”社论高呼:民主的美国万岁!

美国因国民党政权腐败而逐渐失去信任,对中共却日趋亲密。因此美国并不希望中国发生“煮豆燃萁”的内战,司徒雷登为避免内战、建立联合政府而积极调解尽力斡 旋,他说:“为了把握问题的症结,我们不仅要扫除我们对共产主义的偏见和恐惧,而且应该以充满希望、富有成效的精神来敏思、果断。国民党中存在大量令人痛 惜和谴责的弊端,而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毕竟具有很多值得称赞的造福于民的优点。假如国共双方的优良品质能互补,融为一体,捐弃前嫌,这将是一个极妙的联合。”

所以,艾奇逊1949年8月5日公开信说:“在那些从日本手里收复过来的地区里,国民党文武官员的行为一下子就断送了人民对国民党的支持,断送了它的威 信。”“国民党曾于1946年不顾马歇尔元帅的警告发动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军事行动。马歇尔警告说,这种行动不仅会遭致失败,而且会使中国陷入经济的混乱, 最后并将摧毁国民政府。……没有一个对军事情况的估计,比这更完全地为后来发生的事实所证实。”

所以,国共内战开始不久,杜鲁门政府就宣布对中国实行制裁,停止一切军事援助。当时国民党是中国合法政府,承受制裁的当然也是国民党。这种制裁国民党退到台 湾也没停止,直到朝鲜战争爆发才终结。1948年末蒋介石委托宋美龄到美国求援失败,不得已又退而求其次,请求美国政府和蒋介石政府发表一个联合声明,证 明美国仍支持蒋政权,但这个有名无实的要求,美国竟然都没答应。

国民党政府南逃广州时,苏联大使罗申也追随到广州,但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反而留在南京。他要想方设法促使美国和中共建交。国民党政府要人何应钦等高层要人 轮番敦促,请他移驻广州,他故意拖延。在4月22日南京城响起枪声的最后关头,他说接到美国国务院指示,让他暂留南京。国民党政权对他恨得咬牙切齿!

司徒雷登当然知道从前中共是苏联掌控下共产国际领导的一个支部,革命根据地叫“苏区”,政权叫“苏维埃”,武装力量叫“红军”,小学也叫“列宁小学”,连工 农红军作战也长期交给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专家指挥,苏联和中共实际是“上下级关系”。但是,他和私人秘书傅泾波,仍要努力争取美国与中共建交。

1949年5月,燕大毕业的共产党人黄华(后任外交部长)和林克(后任毛泽东英文秘书)奉命以私人身份会见司徒雷登。老校长告诉他们:美国方面指示让他与中共接触和会谈。

他在与黄华接触的同时,还托请民主党派陈铭枢与中共联系,转达美方五点意见和四个文件。五点意见是:(1)美国人相信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存; (2)美国对即将由中共控制的政府有两点特别关切:一是真正尊重人权,还是搞成极权或警察国家?二是是否从事暴力式的世界革命?(3)凡是希望美国与中国 保持友好关系的人,都对中共外交政策的迹象感到不安;(4)在经济关系方面,中共官员言论似乎不鼓励和美国通商;(5)美国立场是等着瞧,但中共应该重视 司徒雷登大使等留在南京的事实。四个文件说明与美国保持关系对中共如何有利和重要。他甚至对罗隆基说,如果新中国采取中间态度,美国可以一次借给新政府50亿美元,接近印度15年所获贷款。罗隆基得知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即将发表,未敢向毛泽东转达这个口信,以后也只是告诉了周恩来。

6 月6日,司徒雷登说他接到副国务卿魏伯来电,希望他在返美前能赴北平会见周恩来,了解中共方面的意见,返美活动更有力量。傅泾波说司徒雷登希望美国经济合 作总署的救灾物资能运回中国,提供大批借款和进行贸易对中国工业化会有帮助。黄华说去北平并非易事,战争中铁路损坏严重。傅泾波说司徒雷登有一架小型飞机 可用。黄华向中央作了汇报,中央考虑非官方渠道接触较方便,决定由燕大校长陆志韦邀请司徒雷登访问燕大。

6月28日第三次见面,黄华说毛泽东周恩来欢迎他重访燕大。司徒雷登高兴地说:“此时美国大使前往北平会极大地提高中国共产党和毛本人在国内的威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我方朝着承认共产党政权跨出的第二步(第一步是我留在南京)。”

然而,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公开宣布“一边倒”外交政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 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甚至对司徒雷登主动表示的美国援助也公开拒绝:“现时英美的统治者还是帝国主义者,他们会给人民国家以援助吗?”“我 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于是,一切皆成泡影。

王立1972年《上海公报》谈判参与者、曾任中国驻美国芝加哥总领事。他在《1949年中美走向敌对关系的客观背景》中说:早在1949年4月,毛泽东已向中共内部发指示“不急于同美国提交”,“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急于去解决”。

美国政府只好于7月2日回复司徒雷登,不同意他在目前形势下赴北平,必须于7月25日前回国;司徒雷登竟然再次提出了去北平的请求,恼怒的美国政府电令司徒 雷登:务必于8月2日前离开中国!他这才不得不登上飞机,离开他生活了55年的中国。回国后他就被美国政府“封杀”:不许演讲,不许谈美中关系,不许接受 记者采访,并且要“审查”他,所幸被私人秘书傅泾波想方设法抵制而不了了之。

“举世无仇敌”的司徒雷登,首先得罪了国民党,接着得罪了美国政府,最后又得罪了共产党。他以基督徒的博爱和痴情,打了一个似乎至今也仍无法解开的“中国结”!

 

司徒雷登促进中美建交努力失败了,但很多人相信:如果中美当时建交,不但大陆和台湾的历史要改写,甚至朝鲜战争也有可能避免。

虽然毛泽东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接二连三发表了《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友谊”,还是侵略?》和《唯心 历史观的破产》等文章,嘲弄抨击美国政府,但是美国总统杜鲁门1950年1月5日发表声明,仍重申《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关于台湾归还中国的决定, 并表示不拟卷入中国内战。1月12日艾奇逊发表讲话,也仍把台湾划在美国远东防线之外。直到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第七舰队才开赴台湾海峡,阻止我解放台湾。

我最感到愤怒的是,苏联不使用否决权!联合国宪章规定重大决议须5个常任理事国一致通过。只要苏联使用否决权,其他联合国成员国可能就不出兵朝鲜。这令人想 到那个成语:火中取栗!知道当年加入联合国军,参加朝鲜战争的国家和提供医疗支持的国家的名单吗?他们是希腊、法国、埃塞俄比亚、丹麦、哥伦比亚、加拿 大、英国、泰国、瑞士、南非、菲律宾、挪威、荷兰、新西兰、卢森堡、印度、意大利、澳大利亚和比利时。

最吊诡的是,战前双方以美苏协议的三八线为界,战后仍以三八线为界;但参战各方都说自己胜利了。

今日朝韩人民生活的巨大差异更令人感慨。

在司徒雷登墓前,我想起毛泽东为中美建交精心策划“小球转动大球”:1971年4月第31届世乒赛在日本举行,美国运动员科恩误上中国队班车,中国运动员如 临大敌,庄则栋却欢迎他并赠黄山织锦,美国领队哈里森因此提出访问中国。外交部报告周总理,总理批示暂不邀请并呈毛泽东,毛泽东圈阅后退外交部。然而4月 6日晚11时多,毛泽东服安眠药后昏昏欲睡却突然说:“打电话——王海容——美国队——访华!”毛泽东规定吃安眠药后讲话不算数,吴旭君故意说没听清,他 又一字一句重复一遍。吴旭君还不放心,问吃安眠药后算不算数,他着急地说:“算!赶快办,来不及了!”

中美两国经历了铁血对抗,几十年后又从终点回到了起点。

大陆和台湾也结束了敌对关系,也有了新的开端。

当年艾奇逊公开信说:“我们当时的政策是基于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在政府能趋于稳定并沿着民主的途径进步的条件下,使中国得到和平;另一个目的是协助国民党 政府尽可能在中国广大的地区上建立其权威。事实证明,第一个目的由于双方都不愿意它成功,以致是不能实现的。在中共方面,他们拒不接受将削弱他们一贯坚持 的目的——全中国共产主义化——之自由的条件;在国民党方面,他们不顾美国军事代表的屡次忠告,仍然抱着武力摧毁共产党的幻想。”

我对未来国共两党、大陆与台湾和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持乐观态度,恰如鲁迅的诗句:“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司徒雷登

 

我正在拍照司徒雷登墓碑,忽然发现小王师傅拿着采来的野花放到墓前,他也深深地鞠了一躬!

司徒雷登1962年9月19日因心脏病去世,终年86岁。其《最后遗嘱》说:“我指令将我的遗体火化,如有可能我的骨灰应安葬于中国北平燕京大学之墓地,与吾妻遗体为邻”。昔日燕大校园成了北大校园,有关方面多方查找,也没找到司徒雷登夫人艾琳的墓葬。

私人秘书傅泾波为司徒雷登魂归燕园而奔波,经中共中央书记处圈阅同意,1986年8月中国驻美使馆转北大公函,同意他以原燕京大学校长名义安葬临湖轩。大家 认为墓碑设计加工需要一定时间,且隆冬将至,年老体衰的傅泾波不宜远行,定于次年5月4日举行仪式。不料风云突变,北大一些人坚决反对。1987年4月中 国驻美使馆通知暂缓办理。1988年10月,傅泾波带着未竟心愿逝世。

傅泾波之子傅履仁继续为实现司徒雷登遗愿奔走。他是美国陆军第一位华裔少将,1995年退役后出任麦道公司北京总裁,他觉得自己是司徒雷登归葬中国的最后希望,因为司徒雷登已无直系亲属在世,其独生子已于上世纪80年代在密西西比的一个小城市去世。

傅履仁等人向克林顿总统访华先遣人员、美驻华使馆努力通融,美国驻华大使尚慕杰指派麦克海公使办理,多次与中国外交部商谈。1999年初北大也曾就司徒雷登归葬进行研究,原则同意低调进行,并将意见呈报中央,不料贝尔格莱德中国大使馆被炸,归葬也就没了下文。

2006年习近平率浙江省政府代表团访美,傅履仁在会谈中谈到司徒雷登归葬问题。不久傅履仁回访中国时,浙江省外事办主动提及此事,很快向傅履仁确认司徒雷登可以归葬杭州。

燕大校友会内部意见分歧,有人坚持归葬燕园。但经历了种种曲折的傅履仁态度明确:避免节外生枝!最终达成共识:葬于杭州是目前的最佳选择。2008年11月17日,司徒雷登在去世46年后,终于以燕京大学创始人的身份归葬于出生地。

归葬杭州既是司徒雷登的遗憾,更是现据燕大校园的北京大学的遗憾,北大应恢复兼容并包的光荣传统。胡锦涛2006年4月22日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说:“历史经验表明,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各种偏见,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

安息吧,司徒雷登!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甚至北大也有可能欢迎您魂归燕园,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都不会忘记您!

 

ZT:   读书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