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希拉里:争议缠身的女性政治家
||| 推荐到群组
相关:文章刊登于《选美》微信公众号。
文| 刁大明
随着美国总统大选日的临近,关于两位参选人的各种“阴谋论”猜测可谓其嚣尘上,两位美国选举历史上最不受欢迎的总统人选在民调的跷跷板上也再次出现了此起彼伏的逆转。而在这些纷乱之外,对未来希拉里政府或特朗普政府将内外政策的冷静预判越发多了起来。
最近,英国《金融时报》一篇全景式剖析希拉里对华立场的报道,因为基于新闻或传记等公开信息的细节故事、中美双方专家相对平衡的观点,以及希拉里团队的内线消息源,颇为吸引眼球。该报道的英文题目其实是《希拉里:对华鹰派》,而《金融时报》中文网提供的中文版却改写为略微温和的疑问句,即《希拉里对中国更强硬?》。
无论是贴标签还是做推测,文章都抛出了一个看似矛盾的疑问:“如果这位前国务卿当选下任美国总统,她将更强力推进她参与构建的‘转向亚洲’战略,还是可能试着迁就北京?”
但事实上,希拉里·克林顿及其搭档蒂姆·卡因在9月6日正式出版的《团结起来更强大:美国未来的蓝图》(Stronger Together: A Blueprint for America's Future)一书中已做出了明确的回答。
类似于1992年比尔·克林顿的《人民为先》(Putting People First)或者2008年奥巴马的《我们可以相信的变革》(Change We Can Believe In),这本并不算短(249页)的竞选书首次全面阐释了希拉里当选后将执行的内外政策,广泛涉及经济、就业、改革华尔街的“团结起来谋增长”;全球反恐、强化盟友关系、应对对手、保持强大军事力量、维持国际规则以及坚守美国价值观的“团结起来更安全”;教育、移民、打击犯罪、控枪、平权的“团结起来共同面对”;以及改革竞选捐款制度甚至投票制度的“团结起来共同努力”,等等励志篇目。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希望通过这么一本“政见说明书”来展现出相应的四个目标,即为所有人而非富人服务的经济发展、捍卫美国领导地位及确保人民安全、“建桥”而非“筑墙”、打破僵局谋求结果。
在许诺美国未来美好图景的同时,希拉里还不忘反复宣誓自身的外交经验和视野。在书中,她至少67次提及了中国事务,并专门拿出三页篇幅专论对华政策。值得注意的是,在专论部分,中国与俄罗斯、伊朗一道,被列入了“应对对手”的章节当中,其在对华政策上的强硬已可见一斑。
在论及美中关系整体定位时,希拉里反复使用了“复杂”“关系重大”“平衡”等相对审慎的词汇。比较完整且具有代表性的表达如:“美中关系是当今最为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我们要努力在两个方面上做好平衡。一方面,要抑制中国在全球经济的野心以及在亚太地区针对我们盟友国家的企图;另一方面,要在气候变化、全球卫生等对双方都极为重要的议题上强化合作”,或者“美中关系是一对深度复杂的双边关系。美国与中国能够也必须在气候变化、核不扩散等领域上加强合作。就美国国家安全而言,我们在朝核、南海、网络安全等议题上需要强大而稳定的领导力来应对北京。同时,我们必须在中美经贸关系中持有强硬立场,为美国劳工和消费者争取公平的结果。”
站在如此复杂的美中关系“平衡木”上,希拉里一再强调了她的政府必须持有的两个特质,即“坚定”(firm)与“睿智”(wise)。
关于“坚定”一面的由来,显然是基于希拉里所代表的对中国的颇多忧虑,比如“中国的发展重塑了国际经济并影响着亚太的权力平衡”、“中国实力的持续增长,正在挑战我们的利益以及国际规则”、“中国在网络安全和南海军事行动方面经常挑战国际规则和规范,并持续谋求在非洲和拉丁美洲扩展其影响力的机会”。基于如此负面的判断,希拉里身上由来已久的、并在八年国会参议员特别是军事委员会成员任上得以巩固的军事鹰派立场,自然而然地占据了上风,进而企图对中国加以“坚定”的约束。
而“睿智”的一面,也可算是希拉里国务卿任期伊始曾多次抛出的所谓“巧实力”论调的延续。面对需要在“约束”和“合作”之间的复杂平衡,希拉里坦言“需要使用美国力量的全部组成部分,特别是外交、发展援助以及经济政策来加以应对”,而这也恰恰是“巧实力”所要求的多管齐下的要义所在。
希拉里的“坚定”加“睿智”,其实与其简单说是“对华强硬”,不如说将会“软硬兼施”。而她为这般套路找到的最好理由,即所谓的“确保中国遵守国际规则(rules)与规范(norms)”。
这种论调与目前种种迹象表明希拉里极为欣赏的所谓“以规则(或法律)为基础的国际与区域秩序”理念高度吻合。而该概念被认为来自希拉里团队中年仅41岁的外交事务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以及他在耶鲁大学的老师、曾在1990年代的克林顿政府内如鱼得水的葛维堡(Paul Gewirtz)。
在这个逻辑链中,不断享有更大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必须遵守这些“规则”或“规范”,否则就将被国际社会视为是“现有稳定秩序的挑战者”甚至是“代表极大不确定性威胁的破坏者”。而无论是现行的“规则”、“规范”乃至是“秩序”都显然是美国主导制定且符合美国利益的,也当然是中国难以照单全收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希拉里在对华政策上的思路,很容易将中美关系无可避免地拖入所谓“规则之争”的迷局之中。
就具体议题而言,希拉里的立场却基本上是“坚定”或者“强硬”压到了“睿智”。在“亚太战略”上,希拉里主张强化美日、美韩同盟关系,借助东盟等平台扩展盟友,并继续发展类似与缅甸等国的伙伴关系,以强大的盟友网络来应对中国的“挑战”。
在南海问题上,希拉里公然强调了美国在南海地区“深远而持久”的利益存在,并宣称将通过提升盟友军事能力、通过定期巡航确保航行自由等方式来“应对中国在南海的企图”。
在网络安全议题上,希拉里声称要“确保中国对‘网络攻击’的行为负责”,并誓言要“制裁那些从中获益的公司和个人”。
在所谓的“人权事务”上,希拉里也顽固坚持了一贯的偏见。
在两岸关系上,希拉里虽然口口声声说将继续支持两岸事务和平解决,但却拒绝避免并列使用“中国”与“台湾”的表达……
当然,这位亚太战略的重要首创者也谈及了美中关系中合作的一面。具体而言,希拉里提及了三个领域,即气候变化与清洁能源、全球卫生事务,以及重点体现为伊朗核协议和朝核问题的核不扩散事务。
而在这些积极合作之外,美中经贸关系虽然被操作为两国合作的一个既成事实,但其聚焦点却集中在要确保美国劳工利益的强烈内顾倾向上。正是在这种为了讨好工会利益的政治计算下,希拉里不厌其烦地重申将“不会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如果中国获得了“市场经济地位”,“中国的廉价产品将充斥美国市场,进而将降低我们商业和劳工的收益”。
关于具体措施,希拉里颇为矫情地提出,“当中国在某些领域不给予美国公司市场准入时,我们也将采取对等政策,限制中国在相同领域的市场准入。”
在希拉里的这本竞选书中,对美中关系评价最最积极的领域当属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合作。在重申作为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责无旁贷的同时,希拉里不但颇为称赞美中两国领导人签署并实施《巴黎协定》的共同努力,还充分肯定了以中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为代表的,由政府、学术机构和私人公司携手引领清洁能源科技发展的合作机制。
不过,在正面肯定的同时,希拉里也酸酸地强调,在巴黎协定之前中国曾长期“缺乏信任”且“行动有限”;计划将继续刺激中国、印度以及其他主要排放国做出更多行动。
即便希拉里在竞选期间中展现出这样的负面对华政策,但也的确可能存在变脸的空间,毕竟竞选期间的政策阐释要为选情服务,不乏极端渲染的一面。
甚至有这样的一个段子,告诫我们不必太过走心:母亲责骂吓唬不听话的孩子说:“你再不乖,就把你扔出去喂狼。”饥肠辘辘的狼听了信以为真,在这家人门口静候,以为能不劳而获,苦等了一个晚上,最终空手而归。其中之意自然是要分清楚宣誓对象的内外有别,不要太过想当然。
虽然有这个段子的警醒,但通过对这些或许有些说狠话成分的对华言论的梳理,还是足以描摹出希拉里长期以来的对华态度。在延续以气候变化为重要体现的美中合作的同时,希拉里的当选极可能会为两国关系带来更加紧张的转折。
换言之,中美气候变化合作即便延续,也极可能无法在希拉里任内有效发挥两国关系中的稳定器作用。因为希拉里看重的似乎并不是美中两国的互惠互利,而是中国是否遵守美国主导的规则与秩序。进而,气候变化合作也不再是利益交织,而是中国遵守规则的基本体现之一,但仅此而已并不充分。
希拉里极可能在经贸、亚太、网络等诸多领域以“国际规则“之名向中国施压。真若如此,与希拉里团队中相对并不陌生面孔之间的协调能力与危机管控能力也将面临着空前的考验。
或者说,“睿智”其实只是为了更为“坚定”或者“强硬”。但与希拉里的对华强硬比较而言,特朗普如今的言论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而且特朗普在对华政策上的可能作为远不像希拉里这样具有明确的可预见性。
或蜜月或低谷,这些都是中美关系承受过的,也将是可以承受的,但不确定性极强的“黑天鹅”所带来的“大开大合”或许真的是两国关系的“不可承受之轻”。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只能期待特朗普在竞选书或者电视辩论中关于对华政策的系统表达的。
(本文原标题:《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如何表述对华政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946-1004576.html
上一篇:[转载]习近平谈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