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官和贬官文化(十)林则徐(清朝)

散文杂俎,人物历史,音乐艺术,老年哲理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林则徐(1785-1850) 被贬年份:1840-1845伊犁。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 1785年生,福建侯官县。1804年中举而入仕。他最有名的经历是在广东禁烟销烟,大家都知道,不再详述。林则徐先后被任命为两江总督、两广总督。但时隔不久,林则徐所面临的形势就迅速恶化起来。1840年6月,英军派舰队封锁珠江口,进攻广州。林则徐严密布防,使英军的进攻未能得逞。英军受阻后沿海岸北上,于7月5日攻占定海,8月9日抵达天津大沽口,威胁北京。这时,道光帝惊慌失措,急令直隶总督琦善前去“议和”,并将林则徐作为“替罪羊”。 从此,各种诬陷、打击和指责连续降临到林则徐的头上。道光皇帝下旨革去林则徐“四品卿衔”, “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 1841年7月踏上戍途。途中,仍忧国忧民,并不为个人的坎坷而唏嘘,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这是他爱国情感的抒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林则徐走了四个多月才到伊犁。途经兰州、嘉峪关、玉门关、星星峡、哈密、阜康、乌鲁木齐等地。他孤独地跋涉在西域荒凉寂寥的大地上,忍受着恶劣环境的折磨。身边没有前呼后拥的卫兵,只有两个儿子和七八辆马车同行。路,越走越偏北,越走越荒凉,越走越寒冷。玉门关外,赤地千里,荒漠连天,气候干燥寒冷,冬长夏短。林则徐进入新疆境内时,已是塞外冰天雪地的严冬。沿途人烟稀少,到处是荒漠戈壁高山。戈壁滩上无路可走,林则徐的马车只能硬碰硬地在满地乱石上颠簸前行;天山大雪封路,林则徐的马车常常陷进雪坑冰窟。遇前不巴村后不着店也只好夜宿马车上。

 “沙砾当途太不平,劳薪顽铁日交争,车箱簸似箕中粟,愁听隆隆乱石声”。“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林则徐在西戍途中所作的这两首诗,可略见他当时赴伊犁途中情形。

  在流放伊犁三年多时间里,林则徐拖着多病之躯,为新疆呕心沥血。他亲历南疆库车、阿克苏、叶尔羌等地勘察,行程二万多里,所到之处兴修水利,开荒屯田。他亲自设计修建的“林公渠”至今还起作用;他积极推广的“林公井”(坎儿井),现仍造福百姓。

  林则徐勘地兴垦之后,原来荒无人烟的地方,出现了新的绿洲和村落。如和阗达瓦克,开垦一年后除砂碛冈梁之外,均已搭盖房屋,陇亩相望,俨然一大村落。叶尔羌巴尔楚克本空旷无人,后“纠工筑城,开渠引水,招民种地”,“不数月而成街市,……穷民携眷安家,以为乐土”。

   他即便在被革职流放的极端逆境中,即便在个人命运遭遇空前苦难和厄运时,人格和灵魂中依旧保持固有的那份伟大与高贵。苦难和挫折是人生的标杆,往往更能测出一个人生命的高度和深度。人在顺流中顺势而为容易,但要在逆境中坚守慎独难。在极端的逆境中,林则徐选择了忍辱负重、舍身为国。

  人生如戏。如果把林则徐和贬官们的人生看作是一出戏的话,那戏的高潮,恰恰是他们被流放的这段经历。而以往的辉煌与显赫,似乎都是为此所作的铺垫和积蓄。就像瀑布,其精彩动人之处,并非上游河水的浩荡,也非中间断崖的陡峭,而是水到断崖处,那奋不顾身的纵身飞泻。而此前的一切,似乎都是为那悲壮的一跃,所作的铺垫,所制造的落差,所积蓄的能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