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是一道再普通不过的家常菜。它本身没有什么味道,也不容易入味。红楼梦里有一段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跟贾母共进晚餐时让姥姥直叫佛祖的一道菜就叫茄鲞。此菜的做法之复杂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茄子难入味:“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去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铺子肉,并用香菌,蘑菇,五香豆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在瓷罐里封严,要吃时拿炒的鸡瓜子一拌就是。”
甚至有种说法就是茄子这道菜是要第二顿才好吃,也就是翻炒之后才能入味。我有一位厨神级的远房亲戚就很会做。一般人都会放些肉末跟茄子炒,而她做的素茄子就非常好吃。大约在我9岁的时候,她就告诉我,炒茄子就像炒肉一样,也就是说炒肉要放的佐料,炒茄子都能放进去,烹炒的过程中要放料酒、糖、酱油,姜葱蒜一样都不能少,她还告诉我一个绝招就是姜葱蒜除了在热油时放入,还要留少许在起锅时放,这样茄子的土腥之气就全部被掩盖,反而吃出茄子的鲜甜滋味。为了让茄子更好的入味,她还特地会像切猪腰一样先在茄子皮上打格子,再滚刀切出茄块。如果当天的厨房里有煲着的老火靓汤,她都会往茄子里加上一勺。有她炒出来的茄子我一定会多吃几碗饭。
结婚后曾经有一次在饭店里吃到酸辣茄子,很入味,尝试着做出来,竟有9分相似。就是先用油爆炒辣椒,然后放入茄子,用醋代替水烹炒,加入适当的糖,还有点鱼香茄子的意思。不知是不是醋特别有侵蚀性,这样炒出的茄子几下子就十分蓉烂,也很下饭。
家常的做法还有一种就是凉拌茄子,去皮和不去皮都可。老人家传下来的做法一定是先将茄子蒸熟,可是现代人时间总是没有过去的人时间多,每次蒸了老半天都没有蒸透似的,就改良了“速度”烹熟的方法,白水煮,快且透,捞出来凉一下,醋、糖、麻油、蒜一拌,是夏天饭桌上一道很受欢迎的清爽菜。
小时候以为茄子只有一个颜色一个样子,就是紫色的长条形。后来长大了,去的地方多了,还见过滚圆的茄子,特别细杭茄,还有青色的茄子,白色的茄子。做法也是五花八门:茄合,就是用茄子夹肉裹蛋清炸了回锅焖。番茄炒茄子或者地三鲜(土豆、青椒配茄子),都是利用其它的蔬菜清香将茄子炒的入味。甚至烧烤摊上都有烤茄子卖,也是需要烤的时间最长的一款蔬菜。在上海的郊区,我甚至吃过一种将新鲜的青茄子用盐搓揉之后直接吃的,别有一番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