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是窗,病先殃


                        鼻是窗,病先殃


  人要呼吸,空气必须通过鼻腔这条通路;人要发音,离不开鼻腔的共鸣作用;人要嗅闻各种气味,这项重任除了鼻腔外没有别的器官能够担承。这三项功能都反映了鼻腔的“窗口作用”。在服务于机体健康的同时,鼻的这一作用也为各种致病因子的侵入敞开着窗口。加之鼻腔内有加热温度的功能,在冷空气通过的l/4秒瞬间就能把O℃以下的空气加热到36℃,保证了向机体供给适宜的空气,也为各种细菌、病毒的生存准备了温床,创造了条件,使绿色链球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葡萄球菌等都得以在这里“安家”。平时,鼻毛守住“大门”,能阻挡一些致病因子的进入;鼻粘膜有吸附作用,能吸附一些致病因子;咳嗽和喷嚏主动出击,能驱除一些致病因子;鼻腔中的一些“溶酶菌”有溶解作用,能溶化掉一些致病因子;鼻的嗅觉功能闻害则躲,能避开一些致病因子的入侵。这道组织严密的联合防线,阻挡了大部分细病微生物的入侵,所以一般情况下这个“窗口”还比较安保全。法国专家的一项研究结果指出,由于社会、自然环境变化带来的人靠嗅觉求生存能力的退化、新型食物的不断出现和空气的严重污染等因素造成的对鼻腔的侵害,机体中嗅觉基因的72%已经或正在丧失原有功能,人类的嗅觉将面临严重的失灵状态,鼻子将越来越成为“摆设”。

  鼻腔中防御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降低它对各种致病因素的防御能力,多种疾病就会随之而来。如出现连续喷嚏不止、流清涕、鼻塞,要考虑过敏性鼻炎,约有60%为真菌引起。如常流粘液性或粘液脓性鼻涕不止的,要考虑为鼻炎或鼻窦炎;如反复出现血鼻涕,并有耳闷、听力减退、原因不明的偏头痛时,要警惕鼻咽癌;如一侧鼻腔出血,同时有鼻塞、鼻内有难闻气味的,要想到鼻肿瘤的可能性;如鼻容易出血,又不容易止住的,多是出血性疾病的警报;如鼻翼两侧由充血―丘疹―脓疮―结节逐渐发展的,很可能是“红鼻子”。还有一些病表面看来并不在鼻,而实际上是和鼻联系很紧的:如化脓性中耳炎,大多是由鼻中的细菌进人中耳造成的;不少人经常长疮,想不到竟是鼻中的葡萄球菌在作祟。1947年,医学家哈勃的一项专题研究证实:疖疮的致病菌,九成九来自鼻孔。后来有人把抗菌素涂人鼻子内,以预防疖的复发,果然获得成功。可见,鼻病不仅表现于鼻,还会累及四邻和内脏,引起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乃至心、肺的实质性病变。如一些鼻病长期不愈,还可能影响到人的记忆力和智力,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打鼾是一种常见的鼻病,在医学上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多表现出呼吸停止10秒钟或更长时间,同时伴有血氧饱和度下降,使人出现憋气。长时期打鼾,还会引发许多并发症的出现,使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乃至躁动不安、多梦、失眠、头痛、遗尿、阳痿等。这除了睡姿不正确、枕头高低不适当等可以纠正的原因外,大多是由于肥胖、内分泌紊乱、上呼吸道病变和老年性病变等病理因素造成的,要积极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

  要保护好鼻,使它不发病或少发病,就必须注意鼻的卫生。用力拧鼻子不是一种好习惯,少量鼻涕有润滑鼻腔、保护鼻粘膜、消灭入侵病菌、消除灰尘的作用,不必全部拧出。鼻涕过多时,可不捏紧鼻子或按住一只鼻孔轻轻借呼出的气力使鼻涕自鼻腔冲出。最好的方法是用吸气的力量,把鼻涕从后鼻孔吸入口腔,然后吐出。此法能避免由于用力拧鼻造成的鼻腔中压力升高,引起鼻涕中的细菌污物流人鼻泪管、鼻咽管和其他孔道,从而导致鼻咽管炎、中耳炎、副鼻窦炎和额窦炎的发生。

  挖鼻孔,也是一种不利于保护鼻子的坏习惯。它一可能会损伤鼻粘膜和血管,造成其发炎、出血;二会把手指上和指甲内的污物、细菌带人鼻腔,更容易引起许多病变的发生;三可能造成嗅神经末梢的损伤,降低或失去正常嗅觉,使人既领略不到诱人的气味,也无法避开对机体有害的气味;四会使鼻孔扩大,挤压鼻中隔,使其变形,从而造成鼻的外形改变而影响美观。不少儿童喜欢把硬币、粉笔、钮扣或其他异物寒人鼻孔,同样会引起与“挖鼻孔”一样的坏作用,家长和老师要有意识地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

  拔鼻毛,更是一种破坏鼻正常功能的恶习。拔掉了鼻毛等于给鼻腔撤去了一道守门的岗哨,使吸入的空气少了一道过滤的程序,它的清洁度自然就要降低,而细菌和污物正好可以大摇大摆地进入人体,使人发病。拔鼻毛还容易引起鼻粘膜损伤,使细菌从破损的伤口侵入,而诱发疮疖、毛囊炎等化脓性疾病,甚至把病变传给周围的组织器官,引起更严重疾病的发生。如果鼻毛过长,适当剪短一些还是必要的,但不可连根拔掉或全部剪光。

  还要注意的是,要增强鼻子耐寒能力的锻炼。健康人早起跑步不要戴口罩,通过多吸一些清新的空气使鼻子的通气量增大,抗病能力增强。冬季室内生火时,最好采取一些加湿的措施,最简单的方法是在火炉上放一盆水,以保证室内的空气湿润,减轻鼻腔的负担。还要随时警惕感冒的发生,经常感冒会降低鼻子对疾病的抵抗力。

  生活中人们常常拿鼻子说事,指着鼻子说自己,体现的是人类的本能;指着鼻子说别人,也不是新鲜事。如何保证这个“窗口”功能的正常发挥,还真不是一篇小文章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