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名闻乡里

第三章  住校

长幼有序

        十一岁的小秋和哥哥一起参加中考,小秋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重点中学清中,青松去普通中学新华中学。青松从小跟奶奶长大,奶奶信佛,青松也信,他为人宽宏大量,视钱财为身外之物,功名利禄完全不放在心上。他每天唱着小调儿骑自行车去上学,丝毫不觉得没面子。

        这天过吕行家地头,吕行正在除草,他和青松打招呼:“听说你姐姐上重点中学,你小子也加把劲去上重点吧。”

        青松满不在乎地说:”费那劲干啥,我爹还指望我锄地呢。”

        奶奶知道后很生气:”下次碰到吕行,你要告诉他:小秋比我小快两岁,长幼有序, 我是大哥。”

 住校

      小秋上初一时十一岁,由爸爸骑车带着去学校。清中离秦杨庄十八里地, 这么小就要离开家, 离开父母住校, 奶奶和姚丽都不忍心, 躲着小秋掉眼泪。临走前两天, 小秋见奶奶去哪儿, 跟到哪儿, 小大人似的:”甭难过, 两个星期六回来了。”  姚丽眼睛红红地说:”这住校有一样好处, 不用来回跑, 不用风里雨里, 五冬六夏骑车上学。“ 奶奶心里不做主, 直念叨:”你说这么小就住远了, 以后真要是回来还好, 要是再考远了, 我就吃不上热包子了。” 奶奶自己没女儿, 瞒以为孙女成人后嫁得近点儿, 日后自己老了, 也好有个照应。  现在看来有点悬乎。

        第一天晚上,老校长给第一次离家住宿的孩子们讲红小鬼的故事,鼓励大家以校为家,充分利用少年的大好时光认真学习。

       感动于校长情真意切的话,小秋竟然一夜无梦到天亮,她睁开眼睛看看旁边大通铺上沉睡未醒的玲玲,一声不响地想着什么时候可以回家看奶奶和哥哥,猜测妈妈爸爸现在在干什么。

        玲玲的爸爸年纪不小,小秋还以为他是玲玲的爷爷,他很慈祥,特别宠爱玲玲。玲玲脸上总是挂着甜蜜的微笑。她是家中最小的一个,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都已成年,侄子侄女似乎都快上小学了。她长得高大丰满,为人开朗活泼, 生性乐观。 和待人坦诚的小秋一见面就成了好朋友,冲淡了小秋的想家之苦。

        小秋学习很努力,对英语和语文尤其感兴趣,傍晚课外活动,小秋和玲玲到操场上跑步,除了计划考体校的学生在操场上,其余锻炼的人并不多。操场坐落在校园的西门,地势比校园低了许多,从校门顺着斜坡下去,沿着操场外圈慢跑成了她们的必修课。

         她们边跑边聊天,过了一个星期,玲玲谨慎地问:”你妈妈是亲生妈妈吗?”

       小秋张大了嘴巴:”当然是,为什么不是呢?”

       玲玲不好意思的说:”你天天说你奶奶,想奶奶,好像你妈不是亲生妈妈。”

     “从小到大,我天天和奶奶住在一起,妈妈吗?她是我亲妈,也疼我,没事时给我们做好吃的。”

        后来小秋回家问了奶奶和姚丽,她们解释说,奶奶喜欢孩子,又不用下地干活,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管孙子孙女,姚丽疼孩子,前些年希望给家里多挣点工分,现在承包到户,更是整天长在地里,希望庄稼长得好些,地里活不忙了,她就忙针线活,让孩子们穿得好点儿。 陪孩子们的时间不如奶奶多, 但对孩子们的疼爱一点也不少。

        平时在学校吃住,隔一周才回一次家,妈妈和奶奶总是想办法做些好吃的,小秋喜欢的东西不多,比较喜欢的有玉米面粥,茴香猪肉饺子(多年后,小秋定居海外,某一天做梦还梦到自己种了茴香),水煮花生,南瓜馅包子,羊肉丸子,炸带鱼,韭菜盒子,杂面条,冬瓜汤,猪肉炖粉条等, 尤其喜欢杂面条和熏鱼。青松一见妹妹回家,就高兴,又有好吃的。他正在长个儿,吃什么都没饱, 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一点不假,  比一家其他人加起来吃得都多。

        奶奶以前说想要三个孙子,现在她想通了:好儿不用多,一个顶三个。青松聪明懂事,小秋活泼伶俐,奶奶知足了,那年她五十七岁, 身体健康,走路也利落,经常和小朋友们玩老鹰捉小鸡,她有时当老鹰,有时当母鸡,一溜小跑,虽然裹过脚,但跑得不慢。奶奶的笑声爽朗,从不耍赖。她每天都很开心地收拾家务,打扫房间,做饭,很少闲着,她喜欢小秋陪着她,却一般不要帮手, 小秋站在旁边陪奶奶聊天。 妈妈劝奶奶教小秋做饭, 奶奶说:” 有几个人不会做饭, 小秋多么精, 什么时候学都行, 我现在还壮实, 她学会了也用不着做, 大了待说呗。”

         小秋从学校回来,奶奶给她准备好桃酥,她一口气可以吃六块,三十年后,她定居牙买加,从华人店买回一大包,见孩子们不感兴趣,失望之余, 乐颠儿颠儿地把一大包三天吃光。

出名有因


        青松在学校出了名,起先是因为有个上重点中学的妹妹,大家自然对那个素未谋面的妹妹肃然起敬,同时把青松自然当成了草包的代名词。直到期中考试,青松的地理考了二十九分(满分三十分), 其余三十多个同学成绩分布在五到二十一分之间,成绩一贴出来,全校轰动,校长给秦铁丁打电话:”老秦,你是故意让青松留在乡里给咱争光的吧。”

        村里人也说:”你们秦家上辈子积了什么德,有这么一双聪明的儿女,是咱们村,咱们乡的骄傲。”

        从那以后, 不断有人来找秦铁丁, 明查暗访想搞清楚他们教育孩子有什么仙招儿, 铁丁为人豪爽, 诚恳正直, 不过有个小毛病, 有点儿爱吹牛皮, 要不怎么能当业务员呢, 也不知道他具体说了些什么,  到家里来取经的人越来越多,  奶奶听人说铁丁的目标是供两个孩子上大学,  她忙提醒铁丁: “没影儿的事, 别瞎说, 这秦杨庄据说几百年了, 从没出过一个大学生, 最有文化的就是在村子里当个教书先生。 铁丁忙说:”您可别忘了咱们村儿有百分之十的人进了城, 人家在天津,北京,省城, 还有去了南方的,  后来结婚后, 孩子考上大学的多啦。”

        奶奶还是有些担心儿子把话说大了,  如果将来孩子们考不上大学,  岂不是让父老乡亲们笑话, 再说她也不指望孙子和孙女上什么大学,  现在农村生活好了, 半年忙, 半年闲, 不愁吃, 不愁穿的, 一家人和和美美多好啊。

后来青松又在地里碰到吕行:”听说你小子是全校第一。当时小升初你是不是打盹儿了,我还以为你和我一样长着个锄地的脑袋。”

        青松没有一辈子锄地,吕行也没有,他结婚后和媳妇儿去邢台打工,后来发了财,把母亲接了去,奶奶说真没看出来这小子还真有点出息。

        初中一年级,小秋和玲玲充分利用自习时间,努力学习英语,当青松还在英语单词下标注中式音译的时候,小秋连题目解释都铭记于心了。而当青松对非洲狮,美洲象,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着迷的时候,小秋连中国地形还没摸清楚,小秋期中考试得了第二名,青松劝妹妹不要气馁。小秋看着青松那股认真的劲儿,  忍不住说: “你以为我真在意考多少吗?  我一点都不在乎,  我学我的, 考多少都无大碍。”

         青松自以为了解一起长大的妹妹:”真的假的,  我觉得你不会是因为妒忌我才这么说吧, 你从来都不小心眼儿。 好吧, 算我想多了, 你比我潇洒。”

梦到奶奶

         住宿在校,冬天刚到,脸盆里的水结了冰。为防止煤气中毒,宿舍里没有生火炉。二十多个小姑娘睡大通铺,盖着两层厚被子并不觉得冷。梦里总是有奶奶,一天过几次的歪脖小枣树,她在树下满脸慈爱地笑着,和平常一样亲切的叫着小秋的名字,似乎要翻过土墙才能见到奶奶,小秋使劲跳,使劲跳,终于翻过了墙,可墙外没有奶奶,没有熟悉的枣树,却是无边无际的沙漠,黄沙连天,柔和的线条让人眩惑,难道这是梦境,瞬间的迷茫让人暂时忘却烦恼,既然是梦,那何不趁此良机圆梦?施展轻功在大漠上疾驰,细沙在脚下掀起一阵小旋风,像落日下的彩云般神秘缥缈,又何不趁此良机腾空踏上云霄,双腿用力,升高了升高了, 站得再高些也许就能看到奶奶,  她也许正在院子里忙家务, 或者正站在胡同口边晒太阳边和人聊天, 说她有多么想念孙子孙女…


我愿做大漠中的一粒沙,

只要你是皎洁的月光,

在清冷的夜里,

为我披件梦的衣裳。

 

我愿做孤烟,

只要你是迷人的晚霞,

在暮蔼到来前,

把我的心照亮。

 

我愿做孤独的流浪者,

只要你是荒漠中的驼队,

在无边的寂静中,

让我听到驼铃声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