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人性首先表现为人类的各种基本需求,比如吃饭的需求,休息的需求,保暖的需求,生理的需求,等等,其中最为悲哀的一个需求就是被骗的需求,而这个需求又助长了人性中其它一些最为丑陋的方面,比如诡诈。
被骗的需求作为人性的一个阴暗面千百年来一直广为世人所利用,既有出于肖小猥琐或大奸大恶之目的也有出于良善或同情之动机。但似乎之前从未有人在冠冕堂皇的文字中正正规规地将被骗列为人类的一种需求,但是之前似乎从未有人提到这一点,至少不是一个大众熟悉的概念。由此可见人类的正统文化,不论是在世界的哪一方,对作为人性基本特征之一的被骗这一需求都是讳莫如深的。更令文明人汗颜的是,连这么一个在很多人群中一旦说出来根本是耳熟能详的基本人性都还未被正式地在文明的典籍上指认出来之前,居然就有西方哲学界的权威宣布哲学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因而可以寿终正寝了。
虽然任何人只要稍微用心去随便翻阅一下世界各文化中的历史大小纪事,民间传说,通俗故事,流行小说就不难看到作为基本人性之一的被骗的需求是如何被人类驾轻就熟地在各种场合下利用于弹指之间的例子,它却是一个不愿被人类正视的私密之处,而如今有人堂而皇之地将掩蔽它的那块遮羞布扯掉而用严肃的语言在严肃的文章里谈论它,相信会引起不少敏感的读者感到不适,他们甚至可能会因为一时不适应而想象不出人类居然还会有这样一种不可思议的需求,更记不起人类历史上或现实社会里还曾经有人利用这样一个可以被称为人性的东西做过些什么光彩或不光彩的事来。
这里举两个简单的例子以帮助那些羞于看到或听到人类还有这样古怪的需求的人们恢复一下记忆。此刻在读此文的读者中肯定有很多是喜欢读小说或看电影的,尽管在理智上多数人在读一本关于虚构的故事的小说或看一部虚构的故事的电影之前或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后会清楚地知道小说及电影里的情节不是真的,但很多人,很多很多人,在读小说或看电影的当下,甚至在刚读完小说或刚看完电影之后不久都会非常认真地把那些虚构的情节当真。这一点通常从人们在读小说看电影的过程中或读完看完之后对于故事情节的不同观点的激烈争论中明白不误地表现了出来。现在时兴在网络上看电影,而很多网络电影播放方提供注册会员即时讨论的功能,从那些讨论中你可以切实地体会到那些观众已经是多么地投入到戏中。第二个例子是文学作品或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听到类似这样的说法,“如果你有什么背叛了我的事情请不要说出来,你不说我可以假装不知道,你说出来我必须要制裁你”。
这两个例子里的基本逻辑是:明知是假的,却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当成真的。把假的当成真的便满足“被骗”的基本定义,只不过这里的被骗是自觉自愿的而已。当然上面这两个例子之间一点微妙的区别在于第一个例子得到的是心理的满足因而可以称为是人性的表现,而第二个例子是社会利益或者感情的需要,因此不能算是基本人性的例子,但两者在逻辑上的共同点是被骗的前提可以是主动地接受,尽管在被骗的过程中被骗者可能忘却了自己是在被骗的事实或并没有时刻意识到自己是在被骗。
在上面那个看电影的例子中,并不是那些发表了自己对于故事情节的高见的人是自觉自愿地被骗,那些没有发表意见,甚至是在整个阅读与观看过程中都明白无误地知道那是假的,都是在自觉自愿地被骗,因为人们要的就是那种被骗过程中的享受,而且不但知道被骗,还希望对方欺骗的手段越高越好,越能让自己对那些根本不存在的情景感觉到是真实的存在就越能让自己感到满足,才越会得到自己对对方之水平的赞赏,平面的不过瘾最好来三维的,怎么把自己骗舒服了,怎么就得到自己的夸奖。应该说越是在过程中清醒地知道情节的不真实却仍然欣赏的人越是更加主动地在被骗。
当然,读小说看电影绝不是人类唯一主动寻找被骗的心理满足的情形,用它们做例子只不过因为人们对于这样的例子比较熟悉因而比较容易帮助人们克服因为害羞而造成的健忘而已。
作为人性也就是人的本能之一的被骗的需要并不总是如看电影那样是有意识地找上去的,也经常如一句谚语所说“人们通常只看到他们想看到的,听到他们想听到的”。这种下意识地回避自己不愿面对的或有选择地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本身其实也是在满足被骗的愿望。
这里有必要指出一点:人们有被骗的需要并等于说人们会心甘情愿地接受所有的欺骗。就是吃饭人们也不是什么都吃更何况有些欺骗摆明了是要伤害自己的,怎么可能会接受呢!但这不等于人类没有被骗的需要这一基本人性。
被骗的需求这一基本人性对于人类文明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而且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这种影响越来越强而不是越来越弱。千百年前的哲人们就意识到追求智慧与真理对于人类文明之重要,柏拉图为此甚至明确指出应该由哲学家们来治理国家。千百年来人类文明所遭受的无数挫折灾难的背后都往往可以看到人们追求用非真理的因素来替代真理的影子,而人类的被骗的需求这一基本人性是导致人们热衷于用非真理的虚幻或非理性的选择来主导社会与个人的选择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不论是被骗的人还是骗人的人都在不断地追求着让自己被骗的需求得到满足。而随着现代科技制造虚拟世界的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进行欺骗的能力越来越强,而期待被骗的欲望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旺盛,正所谓“五色令人色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是也。
当然,对于被骗的需求的利用并非总是有着阴险的目的,有时可以是出于善意,也有时可以是出于互利。前面提到的人们读小说和看电影中寻找被骗的满足的状况一直鼓励着小说的作者电影的编剧和导演们在作品中运用各种能够更加让读者和观众在阅读欣赏的过程中忘记现实而心入其境的技巧,以期达到最佳的让读者和观众受骗的效果。这里有两点是明确的:1)小说作者和电影编剧导演们不但明确知道他们的做法能够更好地让读者观众对虚构的假象信以为真的,而且也非常清楚他们这么做是读者观众们所期待的,尽管他们这么做的最高境界是让很多观众不但在欣赏的过程中而且在事后也无法从被骗的状态中醒悟过来,他们也完全不必担心被读者观众看破手脚的后果,因为他们知道只要他们做的高明,即便读者观众事后回过味来,也只有夸赞他们有本事而不会责怪他们因为这本来就是读者观众所期待的。所以说,作者及编剧导演们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人们被骗的需要的;2)从写小说到编剧到导演以及读者阅读观众观赏的过程中的极尽欺骗之能事和心甘情愿地被骗是互利的,作者编剧及导演获得了经济名誉上的收获,读者观众得到了被骗的心理满足。
历史上人们曾试图通过节欲戒欲来帮助克服社会性过度的食色欲望,但是人类却未曾做出过社会性控制被骗的欲望的措施,最主要的可能还是因为历史上从未有人如本文这样地明确的将被骗作为人性的需求来加以讨论。即便现在将这种人们羞于启齿的需求见了光,也未必能找到什么可以对之进行社会性地克服的有效手段,至少无法通过很人所热衷的社会体制的改变来加以克服。不论是集权的政体还是民主的政体都无法通过政治性的手段来抵消被骗的需求对于文明的负面影响,而民主政体下人们相对地更热衷于在政治生活中满足被骗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