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数据库的建立

宇宙无边,有生命。人是动物,也是狼。来自远方的狼,在想啥呢?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中医难学,需要数理化文史哲天地生。。。需要在脑中建立1个独特的大容量的数据库。

素问所谓。。。

素问,也是朴素之问,还是终极之问,比如苏格拉底之问,比如屈原的天问。。。都是1种终极之问。也是,古今人类都欲获知寻解之问。

医师有义务尽力解答生命,竭力实证,并如实相告。

建立数据库的过程枯燥,考验意志。

挑战意志一一意。

制造提取数据的程序过程挑战逻辑,常使人败。

因此,中医人类达至上工者寡。

内经素问:病已成而后治之。。。僻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金匮要略:上工治未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唯治肝也。

而中医师者,可有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但是,对中医学理,医道,医术的真知,并精确掌握却是人间妙境,对于智慧的人类与好奇者,都是1种挑逗,这是中医学做为1种纯正的人类医学,做为1种文明,1种文化现象,1种存在的学科物种,1种科学/学科的魅力之所在。

而《黄帝内经》《难经》《伤寒卒病论》《肘后救卒方》等史上著名的中医经典之作,显然是史上最智勇最自信的中国人所作。

人类之思伟大,没有神马超过对生命的思索与实证更伟大。


当年,医师们对1种流血事件茫然无知,后来,经详细观察,得到1种大数据,数据显示:此病最常见于远洋航海的船员群,他们食物充足,但是缺少新鲜的蔬菜水果,终致血液败坏,坏血病发生。
化学可以确定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并将此物质命名为维生素C。
已知此物质广泛存在新鲜水果蔬菜之中,当然也应存在于人类血液里。
而人类生命体需要复杂全面的多种营养物,这种现象,早己被有意无意地记载于黃帝内经素问之中,其实这也是人类摄食的生命常态,就如同人生长发育,翻爬坐卧立行走遵从同1种自然大数据,而人行走也无须精确先迈左腿与右腿,精确计算每天行走多少步。。。
随机海选的自然态势,蕴含着研究者所需的所有大数据,宜以自然之法粹取,数据才可能有研究意义。
自然之法,介于有意无意之间,人们宜力避有意,谨遵无意,这有益于科研找出真相。
此种科学要素,也应当被科学家谨知。
中西人类每天都在行医,使用数据,提取数据,创造数据。。。医师所有的言行,都在有意无意之间。
而人类们每天都要探索未知,每天都要犯错误,并有意无意间说出大量假话,为了别人为了自己。
医师的每1句话,都可能有漏洞。
逻辑漏洞,这只有专业人士才有可能互相揭露,所以,人们必须力争更专业。
中医学,无论名为科学,还名为学科,肯定是1种专业,专业也是xx,由xxxx所构建。
所以,当鲁迅先生批判中医人是有意无意的骗子之时,其实是在表述1种观感,1种医学专业的普遍现象,他只用在了中国人与中医人这个群体上,因为他貌似掌握了科学。
而人类无知科学的时代,却发生了人类,人类们创造了无数的生命科学大数据,再有意无意地记载于经典文字里,却并不被当代人类所看重,因为,当代人类重数据,却普遍无视宇宙运动是随意的,随意所造的大数据,忘记了时空转换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如果,当初的医师们在医学现象之海有意地观察了1种特别的出血现象,则观象本身就是重要的,而无论有意还无意,而重大医学发现也常常是无意的。比如。。。科学研究与发现,需要1种无为而治,但是,金钱与名利,严重阻碍科学进步,因为,禁锢人智。无论如何,科学于近代准确地确认了1种流血现象是原于人类摄食行为出现了某种失常,导致了人类某群某特定营养物缺失,可能使人发病,甚至致命,而无论其它营养物的摄取有多完美。因此,人们将某特定物视为维生物。而所谓维生物,也是自然物,在可食之物中普遍存在,人类只要有意无意之间谨遵自然,即可获取。
内经所谓5555。
5谷为养,养者,营养物,稻麦稷黍豆牛羊鸡犬猪葵韭藿薤葱栆李栗杏桃。。。。毎项再分5,无限可分。足以获得完美维生物。
同理可证,人类生命所需的维生素也是无极的,都存在于自然生态系统中。
人类只要有意无意地亲近自然,爱护xx,就可以有意无意地远离某种疾病。
而当代人类发现了命名了多种维生素A,B,C,D,E。。。其实,还有F,G,H。。。直至X,Y,Z。
或许还有N种。
当代人类滥用转基因食物,可能致使人类食用过多的光鲜亮丽的伪食物,导致某种未知的维生素严重缺失而发病,比如哮喘病。
我严重怀疑某些儿童的哮喘病的病因是母亲过食转基因食物,儿童过食转基因食物所导致,因为,动植物基因决定动植物细胞特性,动植物细胞的特性由分子结构表达,动植物细胞的分子结构由基因操控,当代人类的食物的物质结构已经由渐变到突变,已使人类的原始自然生命程序1时错愕,难以精准识别,应激误判,终致严重的疾病发生。

而当全世界的人们都熟知中医,读过些中医经典,可以深知更多的自然道理,掌握更多的1些医学大数据,有意无意地5555。。。则可能避免了坏血病的发生。
而当科学家知道了更多的知识与掌握了科学工具时,应该更努力地破解生命之迷,而不仅仅是重复医学现象,而解答医学现象,首先要尊重1种已经的存在。

大江川 发表评论于
40、维生素C的发现

一、海上的不治之症——坏血病

坏血病在以前被称为不治之症,死亡率很高。开始的时候患者四肢无力,烦躁不安,皮肤易红肿、肌肉疼痛。然后会出现在脸部肿胀,牙龈出血,牙齿脱落,口臭等症状。皮肤下大片出血(看来像是严重的打伤)。最后是严重疲惫﹑腹泻呼吸困难,最后因器官肾衰竭而致死亡。

坏血病主要发生于航海船员、海盗等人群。这种病率首先被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描述。从15世纪中国的郑和多次率领长期航海的记载来看地,并无发现有大量船员因长期航行而染上坏血病而死,这说明东方已经知道多备蔬菜和水果预防本病,并用于实践。然而长期以来,西方也有多人积极推荐水果、蔬菜,如柠檬等在航海中预防坏血病的作用,但并没有推广应用,客观原因是当时缺乏保存新鲜蔬菜、水果的方法,因而在地理大发现的年代,西方探险家及航海家们备受此病的困扰。

1536年,发现圣劳伦斯河的法国探险家Jacques Cartier,从印地安人那里学到利用当地柏树叶(松针)煮茶饮用,成功地救治许多船员。后来发现,每100克这种柏树叶中含有50mg维生素C,但这一应用没有推广。1740年,英国的George Anson率领1854人的舰队进行环球探险,结果只剩下188船员,其余大多数死于坏血病。

18世纪中叶,苏格兰海军军医James Lind 发现此病与饮食有关,他以12位患有坏血病的船员为对象,设计并实施了历史上第一个饮食与坏血病的临床试验,结果发现柠檬对坏血病的预防作用。1753年,Lind发表了自己的实验结果。并且他还提取橘子汁,作为治疗坏血病的药物出售。但他自制的“药”因为氧化,使得其中维生素C失活,而效果甚微。所以英国海军部门也就没有对他的实验在意。

1768–1971年间,的英格兰探险家James Cook在环球探险中对船员下达了严格的命令,包括保持严格的干净,禁止用铜锅煮食物(产生的一种铜的化合物可以加速食品中的维生素氧化),尽可能地更换新鲜食品。结果他的船员没有发生过坏血病。但他的办法对其它英国舰队的效果有限。

直到1790年代,负责海军卫生的Gilbert Blane坚持推广了Lind的方法,强制海军船员吃新鲜的橘子和柠檬汁,英国海军才消除了坏血病。也因此,英国人被戏称为“lime-juicer”后来被称为“limey”。



二、意外发现的疾病动物模型

虽然坏血病的发病越来越少,但治疗坏血病的关键因子仍然没有找到。多个研究团队不断分离新鲜水果中的物质,但却无法验证其分离到的物质到底是不是治疗因子,原因是当时只能在坏血病患者身上验证,缺乏动物模型。

1907年,两个挪威生理学家Axel Holst和Theodor Fr氀椀挀栀,在研究脚气病与维生素关系时,希望建立一种小型动物模型,以取代通常用的鸽子模型,他们选择了荷兰猪进行尝试。首先他们按照在鸽子上建立脚气病的方法,用同样的食物(经处理过的谷物和面粉)喂养荷兰猪,结果一段时间后,荷兰猪产生了典型的坏血病的症状。于是坏血病的动物模型被建立起来。后来人们发现,这是因为人体与荷兰猪均不能自身合成维生素C,而其它动物则可以,可以说这是一个极为巧合的发现。

当时一般认为,这种疾病只在人身上存在,所以两人建立的动物模型对于研究坏血病意义非凡。当时维生素的概念越来越流行,1928年,新鲜蔬菜、水果当中这种抗坏血病因子被认为是维生素的一种,并被命名为“水溶性因子C”。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Charles Glen King采用了这一动物模型,用于筛选治疗坏血病的“水溶性因子C”。



三、维生素C的分离、合成



匈牙利科学家Albert Szent-Gyorgyi曾在多个国家求学,研究了生物的氧化还原机制。1927年,他受邀到英国剑桥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当时他刚开始检测肾上腺皮质中的抗氧化物质。到剑桥后,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在英国化学家Frederick Gowland Hopkins的实验室中成功地从牛的肾上腺中分离出1克较纯的抗氧化物质,他根据经验,认为化学式为C6H8O6,并命名为己糖醛酸(hexuronic acid)。

1929年他到美国梅奥医院做研究,从牛肾上腺中分离出较多这种物质。他将一半提炼出纯粹的这种物质送给英国的英国伯明翰大学的醣类研究化学家Norman Haworth进行分析。可是那时技术尚不成熟,由于量较少,Haworth还是没能够确定这种物质的结构。

1930年Szent-Gyorgyi回到匈牙利,他的团队发现匈牙利的一种常见的辣椒中含有大量的这种物质。他成功地从中分离出1公斤的己糖醛酸,并再送一批给Haworth继续分析。这一次,Haworth不负所望,成功分析出了这一物质的结构,从而可以合成维生素C。但是,因为Gyorgyi等人对坏血病动物模型不了解,所以虽然他怀疑这种物质就是治疗坏血病的特殊因子,但未能进行验证。

1932年,美国匹兹堡大学的Charles Glen King,通过间接的方式,从Gyorgyi实验室得到了这种物质,他立即进行动物模型实验,发现己糖醛酸就是治疗坏血病的维生素。King与Gyorgyi先后在两个星期的间隔内发表了相关的文章。

1937年, Gyorgyi获得了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因为发现了“与生物燃烧过程有关的发现,特别是关于维生素C和延胡索酸的催化作用”。而Haworth也因确定维生素C的化学构造,并且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出维他命C,而获得了同年的诺贝尔化学奖。Szent-Gyorgyi和Haworth还把维生素C命名为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四、维生素C的工业生产

1933年,瑞士化学家Tadeus Reichstein独立于Haworth发明了维生素C的合成方法,并被命名为Reichstein过程。这是一个6步反应,其中包括微生物的发酵。1935年,这一知识产权转让给罗氏公司。1942年,Kurt Heyns 对本技术作了修正,使之成为随后几十年工业生产维生素C的主要方法。世界上第一个作为药品上市的维生素C由默克公司推出,商品名Cebion。罗氏的商品名则是 Redoxon。

1960年代末,北京制药厂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从采集的670个土壤试样中分离得到1615株细菌,然后经过培养,得到了一株优选菌株,从而开发了二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中间体—2-酮基-L-古龙酸。维生素C 生产的二步发酵法主要发明人: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尹光琳, 陶增鑫,严自正;北京制药厂:宁文珠,王长会,王书鼎。(这些研究者的资料有限,搜索下来多是相关领导的讲话及评价。)这项技术的知识产权(国际使用权)于1985年出售给瑞士罗氏公司,金额达到550万美金。

世界各国的卫生组织不断提高健康人每天的维生素C摄入量,美国目前已经达到90mg/天(成年男子)。因而维生素C作为药品和食品添加剂的用量也越来越大,全世界平均每年需求达到11万吨。

众多中国企业利用二步发酵技术生产维生素C,但主要依赖原料出口。由于中国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因而出口量也在减少。2011年,美国控诉4家中国维生素C生产企业,蓄意减少生产,抬高价格。




大江川 发表评论于
维生素c 锁定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
维生素C(英语:Vitamin C,又称L-抗坏血酸)是高等灵长类动物与其他少数生物的必需营养素。抗坏血酸在大多的生物体可借由新陈代谢制造出来,但是人类是最显著的例外。最广为人知的是缺乏维生素C会造成坏血病。在生物体内,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保护身体免于自由基的威胁,维生素C同时也是一种辅酶。其广泛的食物来源为各类新鲜蔬果。
维生素C(英语:Vitamin C,又称L-抗坏血酸)为酸性己糖衍生物,是稀醇式己糖酸内酯,Vc主要来源新鲜水果和蔬菜,是高等灵长类动物与其他少数生物的必需营养素。Vc有L-型和D-型两种异构体,只有L-型的才具有生理功能,还原型和氧化型都有生理活性。[1]
中文名 维生素C,抗坏血酸 外文名 Ascorbic Acid 熔 点 190 - 192℃ 溶解性 333 g/L (20℃) 比旋度 +20.5°至+21.5° 分子量 176.12 分子式 C6H8O6 密 度 1.954g/cm3
目录
1 组成结构
2 理化性质
3 药物功能
? 防治疾病
? 其他功能
4 药物作用
5 饮食摄入
6 吸收代谢
7 服用禁忌
8 摄入标准
? 摄入过量
? 摄入缺乏
9 食物来源
10 药物实验
11 发展历程
12 制备方法
13 不良反应
14 联用反应
组成结构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含有6个碳原子的酸性多羟基化合物,分子式为C6H8O6,分子量为176.1。
天然存在的抗坏血酸有L型和D型2种,后者无生物活性。维生素C是呈无色无臭的片状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在酸性环境中稳定,遇空气中氧、热、光、碱性物质,特别是由氧化酶及痕量铜、铁等金属离子存在时,可促进其氧化破坏。氧化酶一般在蔬菜中含量较多,故蔬菜储存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流失。但在某些果实中含有的生物类黄酮,能保护其稳定性。
理化性质
维生素c图册
维生素c图册(6张)
外观:无色晶体
沸点:无
熔点:190~192℃
酸性:维生素C分子结构中的烯二醇基,尤其是C3位OH由于受共轭效应的影响,酸性较强(pK =4.17);C2位OH由于形成分子内氢键,酸性极弱(pK =11.75)。故维生素C一般表现为一元酸,可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钠盐。
紫外线吸收最大值:245nm
荧光光谱:
激发波长:无
荧光波长:无
英文名称:Vitamin C[2]
CAS号:50-81-7
EINECS号:200-066-2
InChI编码:InChI=1/C6H8O6/c7-1-2⑻5-3⑼4⑽6⑾12-5/h2,5,7-10H,1H2/t2-,5+/m0/s1
分子量:176.13
IUPAC名:2,3,5,6-四羟基-2-己烯酸-4-内酯
在干燥空气中比较稳定,不纯和许多天然产品,能被空气和光线氧化,其水溶液不稳定,很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尤其是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很快被氧化。遇光、 热、铁和铜等金属离子均会加速氧化。能形成稳定的金属盐。为相对强的还原剂,贮存日久色变深,成不同程度的浅黄色。半数致死量(小鼠、静脉)LC50:518mg/kg
遇空气和加热都易引起变质,在碱性溶液中易于氧化而失效。在空气条件下。在水溶液中迅速变质,是强还原剂。
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体内。干燥时对空气稳定。水溶液迅速被空气氧化。[2]
药物功能
防治疾病
缓解白癜风
黑色素的生成、转移与降解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均可影响其代谢,导致皮肤颜色变化。经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酪氨酸—酪氨酸酶反应受到干扰便影响了黑色素的合成。以抗坏血酸(维生素C)为例,如在这一反应中加入抗坏血酸,就会阻止多巴< 进一步氧化为多巴色素,并使已合成的多巴酶被还原为多巴,以致黑色素不能合成。
很多白癜风患者就对VC特别敏感,看到某某含有VC就不敢食用,这其实是不必要的!对于VC的食用量,是要适量就行,毕竟它也是人体不可缺失的。
降低癌症发病
全世界专家们的研究清楚地表明,每天吃新鲜水果,特别是柑桔类水果,胃癌、食管癌、口腔癌、咽癌及宫颈癌的发病率会大大降低,还有些研究指出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有助于预防结肠癌和肺癌。
在美国,30年代胃癌在死亡病因中占第一位,胃癌下降到第七位,研究人员意识到,这种超常的健康趋势并不是归功于任何医疗措施,事实上是由于食物有了冰箱冷藏,加以空运发达,人们能够吃到更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而吃盐腌或渍的食物相对的减少的缘故。日本北部胃癌发病率始终很高,那里人们喜欢用盐腌渍的食品,喜欢大酱、腌菜和咸鱼。虽有冰箱,但饮食习惯没有改变。另外,伊朗部分地区的胃癌发病率也很高,没有什么其他解释,只是因为人们营养太差,能进的水果与蔬菜很少,维生素C摄入量严重不足。专家们早已证明维生素A与肺癌的密切关系,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医学院的研究发现,维生素E和维生素C的水平降低,对肺癌有着更为重要的联系。此外,多项研究分别证实,摄入维生素C不足,与子宫颈癌、直肠癌的多发,均有密切关系。
维生素C能阻断致癌物亚硝酸铵的形成。盐腌、渍和熏制食品含亚硝酸盐(咸肉、香肠之类也一样),亚硝酸盐与胺在胃中结合形成致癌物亚硝酸铵。不少亚硝酸盐也来自新鲜食物,它们开始是以硝酸盐形式存在,那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唾液中的细菌使自然硝酸盐变成一回亚硝酸盐,在胃酸作用下,亚硝酸盐会合成亚硝酸铵。这些情况下不知不觉地在你胃中进行除非你吃了含维生素C的食物。专家们的研究表明:将亚硝酸物与胺放在一起,同时加入维生素C,维生素C能阻断亚硝胺的形成。
动物实验显示:小鼠喂以亚硝酸盐和胺后得了肿瘤,而在食物内加入维生素C,显示出肿瘤被抑制。这是因为亚硝酸物首先与维生素C反应,导致没有足够的亚硝酸物与胺结合成亚硝酸胺。在进食的时间时里,维生素C与亚硝酸物反应最佳,因为这时胃的酸度正好发挥维生素C催化剂作用。上述情况同样发生在胃里,蔬菜中虽天然地含有亚硝酸盐,但同时也含有足够的维生素C。因此,你不必为食用蔬菜担心,问题是要注意蔬菜的保存和烹调,尽量减少维生素的损失。
临床研究发现,各类晚期癌症注射大剂量维生素C,每天10-30克,能明显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大量摄入维生素C,可以制造大量免疫球蛋白,可以使抗癌的淋巴细胞高效率地发挥作用(但大量的维生素C有使吞噬细胞降低吞噬能力的作用)。英国科学家们也观察到,人们白细胞中维生素C的含量与年龄成反比。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加,白细胞中维生素C含量呈下降趋势(也许,这也是老年人免疫功能较差、癌症易于在老年人向上发生的因素之一)。若给老年人每天补充维生素C80毫克,9个月之后,其白细胞维生素C含量可恢复到年轻人水平。还有人认为血液中维生素C水平的高低,与老年人的寿命长短成正比例。一美国医生说,他发现血液中维生素C水平高的人寿命长。虽说这类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佐证,但癌症患者体内维生素C的水平无一例外都很低。两者联系起来考察,无疑向我们提示着维生素C不容忽视的作用。此外,专家们认为维生素C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能抑制某些化学物质氧化为致癌物;能阻断致癌物的活化;英国的研究人员测定补充维生素C(1000毫克,每日4次,为期一周)前后受试者胃液中诱变剂的活力,发现补充后活力降低近半。
其他功能
维生素c对植物的作用
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能帮助植物抵抗干旱、臭氧和紫外线。维生素C保护植物免受光合作用中有害副作用的侵害。
维生素C能抗坏血病,故又称抗坏血酸。是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蔬菜及许多生物中的一种重要的维生素,作为一种高活性物质,它参与许多新陈代谢过程。近几年来在植物衰老和逆境等自由基伤害理论的研究中,维生素C作为生物体内对自由基伤害产生的相应保护系统成员之一,更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因此对其含量的测定,可作为抗衰老及抗逆境的重要生理指标,同时对鉴别果树品质优劣、选育良种都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作用
维生素C为抗体及胶原形成,组织修补(包括某些氧化还原作用),苯丙氨酸、酪氨酸、叶酸的代谢,铁、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脂肪、蛋白质的合成,维持免疫功能,羟化与羟色胺,保持血管的完整,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等所必需,同时维生素C还具备有抗氧化,抗自由基,抑制酪氨酸酶的形成,从而达到美白,淡斑的功效。
在人体内,维生素C是高效抗氧化剂,用来减轻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基底的氧化应力(oxidative stress)。 还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合成过程中也需要维生素C参与作用。
由于大多数哺乳动物都能靠肝脏来合成维生素C,所以并不存在缺乏的问题;但是人类、灵长类、土拨鼠等少数动物却不能自身合成,必须通过食物、药物等摄取。
参与羟化反应。羟化反应是体内许多重要物质合成或分解的必要步骤,在羟化过程中,必须有维生素C参与。
  ⑴促进胶原合成。维生素C缺乏时,胶原合成障碍,从而导致坏血病。
  ⑵促进神经递质(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合成。
  ⑶促进类固醇羟化。高胆固醇患者,应补给足量的维生素C。
  ⑷促进有机物或毒物羟化解毒。维生素C能提升混合功能氧化酶的活性,增强药物或毒物的解毒(羟化)过程。
还原作用。维生素C可以是氧化型,又可以是还原型存在于体内,所以可作为供氢体,又可作为受氢体,在体内氧化还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⑴促进抗体形成。高浓度的维生素C有助于食物蛋白质中的胱氨酸还原为半胱氨酸,进而合成抗体。
⑵促进铁的吸收。维生素C能使难以吸收的三价铁还原为易于吸收的二价铁,从而促进了铁的吸收。此外,还能使亚铁络合酶等的巯基处于活性状态,以便有效地发挥作用,故维生素C是治疗贫血的重要辅助药物。
⑶促进四氢叶酸形成。维生素C能促进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后发挥作用,故对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也有一定疗效。
⑷维持巯基酶的活性。
其他功能
⑴解毒。体内补充大量的维生素C后,可以缓解铅、汞、镉、砷等重金属对机体的毒害作用。
⑵预防癌症。许多研究证明维生素C可以阻断致癌物N-亚硝基化合物合成,预防癌症。
⑶清除自由基。维生素C可通过逐级供给电子而转变为半脱氧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过程清除体内超负氧离子(O2-)、羟自由基(OH · )、有机自由基(R · )和有机过 氧基(ROO · )等自由基;使生育酚自由基重新还原成生育酚,反应生成的抗坏血酸自由基在一定条件下又可被NADH2的体系酶作用下还原为抗坏血酸。[3]
饮食摄入
维生素C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新鲜蔬菜与水果。蔬菜中,辣椒、茼蒿、苦瓜、豆角、菠菜、土豆、韭菜等中含量丰富;水果中,酸枣、鲜枣、草莓、柑橘、柠檬等中含量最多;在动物的内脏中也含有少量的维生素C。
每100g食物中VC含量排名(mg)(数据引自《中国食物成分表2012修正版》)
1 枣(鲜) 243
2 辣椒(红小) 144
3 枣(蜜枣,无核) 104
4 大蒜(脱水) 79
5 萝卜缨(白) 77
6 茎用芥菜(青菜头) 76
7 芥菜(大叶芥菜) 72
8 青椒(灯笼椒,柿子椒,大椒) 72
9 番石榴(鸡矢果,番桃) 68
10 油菜苔 65
11 猕猴桃(中华猕猴桃,羊桃) 62
12 辣椒(尖,青) 62
13 菜花(花椰菜) 61
14 红菜薹 57
15 汤菜 57
16 苦瓜(凉瓜,赖葡萄) 56
17 菜节(油菜苔,油菜心) 54
18 红果(山里红,大山楂) 53
19 西洋菜(豆瓣菜,水田芥) 52
20 芥蓝(甘蓝菜) 51
吸收代谢
维生素C的吸收
维生素C结构式
维生素C结构式
吃入的维生素C通常在小肠上方(十二指肠和空肠上部)被吸收,而仅有少量被胃吸收,同时口中的黏膜也吸收少许。
从小肠上方被吸收的维生素C,经由门静脉、肝静脉输送至血液中,并转移至身体各部分的组织。
当人吃入维生素C之后,脑下垂体、肾脏的维生素C浓度最高,其次是眼球、脑、肝脏、脾脏等部位。当体内维生素C总储存量小于300毫克时,就有发生坏血病的危险,人体最大的储存量为2000毫克。
小肠的吸收率视维生素C的摄取量不同而有差异。当摄取量在30-60mg时,吸收率可达100%;摄取量为90mg时,吸收率降为80%左右,摄入量为1500mg时降为49%,摄取量为3000mg时降为36%,摄取量12000mg时降为16%。
吸收率除了受到摄取量影响外,也会受到发烧、压力、长期注射抗菌素生素或皮质激素等影响而降低。也因饭后和空腹而有所不同,因个人摄取的差异也有不同。
根据吸收率的大小,维生素C较有效的摄取,以一日三次、餐后马上摄取为佳,而且这样也可预防因高剂量的维生素C所带来的副作用。
胃肠道吸收,主要在空肠。蛋白结合率低。以腺体组织、白细胞、肝、眼球晶体中含量较高。人体摄入维生素C每日推荐需要量时,体内约贮存1500mg,如每日摄入200mg维生素C时,体内贮量约2500mg。
维生素C的代谢
维生素C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转换方式,仍无定论,但可以确定维生素C最后的代谢物是由尿液排出。如果尿中的维生素C的浓度过高时,可让尿液中酸碱度降低,防止细菌孳生,所以有避免尿道感染的作用。
草酸是维生素C的其中一个代谢产物,它的排出量因人而异,平均一天有16-64MG的草酸由尿中排出。一般人担心 过多的草酸会造成结石,其实身体中草酸的含量,除一部分由维生素C代谢而来外,其余大部分是直接从食物中摄取,或是由氨基酸类食物代谢所产生。
由实验得知,即便是摄取高量的维生素C,尿中草酸量并不会因此而增加,因此无须担心维生素C带来结石的问题。
维生素C经由肾脏排泄,所以肾脏具有调节维生素C排泄率的功能。当组织中维生素C达饱和量时,排泄量会增多;当组织含量不足时,排泄量则减少。肝内代谢,极少量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经肾排泄。当血浆浓度大于14μg/ml时,尿内排出量增多。可经血液透析清除。
注意事项
加热、光照、光照、长时间储存都会造成维生素的流失和分解。寄生虫、服用矿物油、过量的膳食纤维等会妨碍维生素的吸收。
服用禁忌
●维生素C以空腹服用为宜,但要注意患有消化道溃疡的病人最好慎用,以免对溃疡面产生刺激,导致溃疡恶化、出血或穿孔。
●肾功能较差的人不宜多服维生素C。若长期超剂量服用维生素C有可能引起胃酸过多,胃液反流,甚至导致泌尿系统结石。尤其是肾亏的人更应少服维生素C。
●大量服用维生素C后不可突然停药,如果突然停药会引起药物的戒断反应,使症状加重或复发,应逐渐减量直至完全停药。
●维生素C不宜与异烟肼、氨茶碱、链霉素、青霉素及磺胺类药物合用;否则,会使上述药物因酸性环境而疗效降低或失效。
●维生素C对维生素A有破坏作用。尤其是大量服用维生素c以后,会促进体内维生素A和叶酸的排泄,所以,在大量服用维生素C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维生素A和叶酸的服用量要充足。
●维生素C与阿司匹林肠溶片合用会加速其排泄而降低疗效。
●服用维生素C的同时,不要服用人参。
●维生素C与叶酸合用也会减弱各自的作用。若治疗贫血必须使用时,可间断使用,不能同时服用。
●乱服药物会损失体内维生素C。如果未经医生允许,乱服药物,除会损害健康外,还会造成体内维生素C的流失。
●维生素C片剂应避光在阴凉处保存,以防止变质失效。
●维生素C不能与虾,螃蟹等甲壳类的海鲜一起大量服用,会产生三氧化二砷(砒霜),以至中毒。(此条为网上流言,其“大量”意为需在24小时内同时服用约50斤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以及200斤左右的海鲜)
●服用维生素C忌食动物肝脏。维生素C易氧化,如遇铜离子,可加速氧化速度,动物肝脏含铜量很高,如在服用维生素c期间食用动物肝脏,维生素c就会迅速氧化而失去生物功能。[5]
摄入标准
摄入过量
维生素C在体内分解代谢最终的重要产物是草酸,长期服用可出现草酸尿以致形成泌尿道结石。[6]
过量服用可引起不良反应:每日服1~4g,可引起腹泻、皮疹、胃酸增多、胃液反流,有时尚可见泌尿系结石、尿内草酸盐与尿酸盐排出增多、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内溶血或凝血等,有时可导致白细胞吞噬能力降低。每日用量超过5g时,可导致溶血,重者可致命。孕妇服用大剂量时,可能产生婴儿坏血病。
摄入缺乏
抗坏血酸缺乏,丧失了它最重要的功能,即羟脯氨酸和赖氨酸的羟基化过程不能顺利进行,胶原蛋白合成受阻,引起坏血病的发生。早期表现为疲劳、倦怠,牙龈肿胀、出血、伤口愈合缓慢等,严重时可出现内脏出血而危及生命。[6]
长期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营养缺乏病称坏血病(scurvy),临床上典型的表现为牙龈肿胀、出血,皮肤淤点、淤斑,以及全身广泛出血为特征。早在16世纪前后,已观察到这种缺乏病的流行。大规模的维生素C缺乏病已少见,但在婴幼儿和老年人中仍有发生。成年人中坏血病较少见,但限制饮食或长期又不吃果蔬者,常会导致维生素C缺乏病。
1.摄入不足
食物中缺乏新鲜蔬菜、水果,或在食物加工过程中处理不当使维生素C破坏等情况导致维生素C供应不足;乳母膳食长期缺乏维生素C,或以牛乳或单纯谷类食物长期人工喂养,.而未添加富含维生素C辅食的婴儿,也容易发生维生素C缺乏。
2.需要量增加
新陈代谢率增高时,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婴儿和早产儿生长发育快,需要量增加;感染等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创伤等维生素C需要量增加,若食物所供应的维生素C不能满足机体的特殊需求,则可导致维生素C缺乏。
3.吸收障碍
慢性消化功能紊乱,长期腹泻等可致吸收减少。
4.药物影晌
某些药物对维生素C的代谢有一定的影响,如雌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四环素、降钙素、阿司匹林等可影响机体维生素C的代谢,从而导致维生素C缺乏。
另外,酗酒、偏食者也容易发生维生素C缺乏。
人体虽不能合成维生素C,但机体摄取外源性维生素C后,在体内能保持一定量的储存,故即使完全缺乏维生素C供应,亦需经历一段时间才出现维生素C缺乏的症状。
1.一般症状
起病缓慢,维生素C缺乏约需3~4个月方出现症状。早期无特异性症状,病人常有面色苍白、倦怠无力、食欲减退、抑郁等表现。儿童表现易激惹、体重不增,可伴低热、呕吐、腹泻等。
2.出血症状
皮肤淤点为其较突出的表现,病人皮肤在受轻微挤压时可出现散在出血点,皮肤受碰撞或受压后容易出现紫癜和淤斑。随着病情进展,病人可有毛囊周围角化和出血,毛发根部卷曲、变脆。齿龈常肿胀出血,容易引起继发感染,牙齿可因齿槽坏死而松动、脱落。亦可有鼻出血、眼眶骨膜下出血引起眼球突出。偶见消化道出血、血尿、关节腔内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病人可因此突然发生抽搐、休克,以至死亡。
3.贫血
由于长期出血,另外,维生素C不足可影响铁的吸收,患者晚期常伴有贫血,面色苍白。贫血常为中度,一般为血红蛋白正常的细胞性贫血,在一系列病例中亦可有1/5病人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骨骼症状
长骨骨膜下出血或骨干骺端脱位可引起患肢疼痛,导致假性瘫痪。在婴儿早期症状之一是四肢疼痛呈蛙状体位(piched frog position),对其四肢的任何移动都会使其疼痛以致哭闹,主要是由于关节囊充满血性的渗出物,故四肢只能处于屈曲状态而不能伸直。患肢沿长骨干肿胀、压痛明显。少数患儿在肋骨、软骨交界处因骨干骺半脱位可隆起,排列如串珠,称“坏血病串珠”,可出现尖锐突起,内侧可扪及凹陷,因而与佝偻病肋骨串珠不同,后者呈钝圆形,内侧无凹陷。因肋骨移动时致疼痛,患儿可出现呼吸浅快。
5.其他症状
病人可因水潴留而出现水肿,亦可有黄疸、发热等表现。有些病人泪腺、唾液腺、汗腺等分泌功能减退甚至丧失,而出现与干燥综合征相似的症状。由于胶原合成障碍,伤口愈合不良。免疫功能受影响,容易引起感染。
临床症状
根据病人的饮食情况、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别是具有特征性的皮肤出血病变,一般可作出诊断。儿童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若孕妇维生素C缺乏,则新生儿出生后即出现症状。
维生素C缺乏需达严重程度时才出现典型临床症状,临床上一般较为少见,因此实验室检查对于了解机体维生素C储存状态及其缺乏的早期诊断有参考价值。
1.毛细血管脆性实验(CFT,又称束臂实验)
维生素C缺乏,导致胶原蛋白合成障碍,毛细血管壁完整性受到破坏,其脆性和通透性增加,在对静脉血流施加一定压力时,毛细血管即可破裂而发生出血点,出血点数目可反应毛细血管受损的程度。
2.血浆及白细胞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
血浆和白细胞中维生素C浓度测定为目前评估机体维生素C营养状况最实用和可靠的指标。血浆维生素C水平只能反映维生素C的摄入情况,白细胞中维生素C水平反应机体内维生素C的储存水平。血浆维生素C≤11.4μmol/L(≤2.0mg/L)为缺乏;白细胞中的维生素C
大江川 发表评论于
各类维生素的发现

2010-08-12 17:53 [查查吧] 来源:www.chachaba.com

维生素的发现
  维生素的发现是20世纪的伟大发现之一。1897年,艾克曼(Christian Eijkman)在爪哇发现只吃精磨的白米即可患脚气病,未经碾磨的糙米能治疗这种病。并发现可治脚气病的物质能用水或酒精提取,当时称这种物质为“水溶性B”。
1906年证明食物中含有除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水以外的“辅助因素”,其量很小,但为动物生长所必需。1911年卡西米尔?冯克(Kazimierz Funk)鉴定出在糙米中能对抗脚气病的物质是胺类(一类含氮的化合物),它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所以建议命名为“Vitamine”。即Vital(生命的)amine(胺),中文意思为“生命胺”。以后陆续发现许多维生素,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生理功能不同;也发现许多维生素根本不含胺,不含氮,但丰克的命名延续使用下来了,只是将最后字母“e”去掉。最初发现的维生素B后来证实为维生素B复合体,经提纯分离发现,是几种物质,只是性质和在食品中的分布类似,且多数为辅酶。有的供给量须彼此平衡,如维生素B1、B2和PP,否则可影响生理作用。维生素B 复合体包括:泛酸、烟酸、生物素、叶酸、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吡哆醇(维生素B6)和氰钴胺(维生素B12)。有人也将胆碱、肌醇、对氨基苯酸(对氨基苯甲酸)、肉毒碱、硫辛酸包括在B复合体内。  
 各类维生素的发现及来源  
 维生素A,抗干眼病维生素,亦称美容维生素,脂溶性。由Elmer McCollum和M. Davis在1912年到1914年之间发现。并不是单一的化合物,而是一系列视黄醇的衍生物(视黄醇亦被译作维生素A醇、松香油),别称抗干眼病维生素 多存在于鱼肝油、绿色蔬菜 。
  维生素B1,硫胺素,水溶性。由卡西米尔?冯克(Kazimierz Funk)在1912年发现(一说1911年)。在生物体内通常以硫胺焦磷酸盐(TPP)的形式存在。 多存在于酵母、谷物、肝脏、大豆、肉类 。
  维生素B2,核黄素,水溶性。由D. T. Smith和E. G. Hendrick在1926年发现。也被称为维生素G 多存在于酵母、肝脏、蔬菜、蛋类  
 维生素B3,烟酸,水溶性。由Conrad Elvehjem在1937年发现。也被称为维生素P、维生素PP、包括尼克酸(烟酸)和尼克酰胺(烟酰胺)两种物质,均属于吡啶衍生物。多存在于菸硷酸、尼古丁酸 酵母、谷物、肝脏、米糠   维生素B4(胆碱),水溶性。由Maurice Gobley在1850年发现。维生素B族之一,多存在于肝脏、蛋黄、乳制品、大豆。  
 维生素B5,泛酸,水溶性。由Roger Williams在1933年发现。亦称为遍多酸 多存在于酵母、谷物、肝脏、蔬菜  
 维生素B6,吡哆醇类,水溶性。由Paul Gyorgy在1934年发现。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多存在于酵母、谷物、肝脏、蛋类、乳制品   维生素B7,生物素,也被称为维生素H或辅酶R,水溶性。多存在于酵母、肝脏、谷物   维生素B9,叶酸,水溶性。也被称为蝶酰谷氨酸、蝶酸单麸胺酸、维生素M或叶精。多存在于蔬菜叶、肝脏。
  维生素B12,氰钴胺素,水溶性。由Karl Folkers和Alexander Todd在1948年发现。也被称为氰钴胺或辅酶B12。多存在于肝脏、鱼肉、肉类、蛋类   肌醇,水溶性, 环己六醇、维生素B-h。多存在于心脏、肉类。  
 维生素C,抗坏血酸,水溶性。由詹姆斯?林德在1747年发现。亦称为抗坏血酸 多存在于新鲜蔬菜、水果。  
 维生素D,钙化醇,脂溶性。由Edward Mellanby在1922年发现。亦称为骨化醇、抗佝偻病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D2即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3即胆钙化醇。这是唯一一种人体可以少量合成的维生素。多存在于鱼肝油、蛋黄、乳制品、酵母。  
 维生素E,生育酚脂溶性。由Herbert Evans及Katherine Bishop在1922年发现。主要有α、β、γ、δ四种 多存在于鸡蛋、肝脏、鱼类、植物油。  
 维生素K,萘醌类,脂溶性。由Henrik Dam在1929年发现。是一系列萘醌的衍生物的统称,主要有天然的来自植物的维生素K1、来自动物的维生素K2以及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又被称为凝血维生素。多存在于菠菜、苜蓿、白菜、肝脏。
大江川 发表评论于
百年回眸 维生素的发现

——揭开人类营养缺乏性疾病的奥秘
《中国医药报》 赵仲龙

  “民以食为天”。可见“食”是人生中的第一件大事。可是吃什么?如何吃?20世纪以前的医学家,对这些并不太了解。所以,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营养缺乏性疾病。进入20世纪以后,营养作为一个学科名词,大量出现在医学文献中,营养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20世纪营养学的成就,首先是对蛋白质在营养中的重要性,认识得越来越清楚。在这个领域里,成绩最为卓著的,是1906年英国的生物化学家霍普金斯和威尔科克在剑桥大学的一系列研究,以及后来美国康涅锹格州农业研究所主任奥斯本和耶鲁大学教授孟德尔的工作。他们历时十数载,先后以不同膳食饲养白鼠,发现有的蛋白质营养价值高,有的则营养价值不完全。30年代,美国的营养学家罗斯等人,花了五六年的时间,搞清了“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  基酸”的差别,1938年,证明了人类需要8种必需氨基酸。从此,揭开了蛋白质的奥秘。
  20世纪初期,营养学领域的另一项重要成就之一,是维生素的接连发现。先后有维生素B1(1913年)、维生素A(1913年)、维生素D(1926年)、维生素C(1928年)、维生素B2(1933年)、维生素E(1936年)、维生素B6(1938年)、维生素K(1948年)被陆续分离出。
  20世纪后半叶,人们继续在营养问题上开拓,终于发现了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其中有锌、铜、锰、钴、钼等,一直到70年代,人们又发现了碘对人智力的影响。
由于营养学知识的进步,人们搞清楚了各种营养缺乏病的病因,便有可能采取“强化食物”等措施来加以施治,也使“完全胃肠道外营养法”成为可能。1968年,首先有人报道了这种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挽救由于胃肠消化道功能障碍等原因而发生严重营养不良患者的生命。
  下面介绍几个人类发现维生素缺乏性疾病的故事,可以使我们深刻地了解营养学发展的历程。
  脚气病的病因 日本明治年间,海军部队流行脚气病,使日本海军的战斗力大受挫折,平均每年有1/3的水兵患有脚气病。为了控制疫病蔓延,日本将领根据前人经验,利用两年时间,为舰艇上的官兵实施严格的饮食管制试验,结果饮牛奶那组的官兵患脚气病的人数急速下降。因此日本海军下令每人每天饮用牛奶500克,自此脚气病在日本海军销声匿迹。然而,脚气病的罪魁祸首并未查清。1906年,荷兰医生艾克曼通过家禽试验,认为糙米中含有一种能预防和治疗脚气病的微量物质。无独有偶,美国医学家也对脚气病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美国官兵食用精白米,脚气病的患者也日渐增多,后来服用米糠提取液或食用糙米和豆类,脚气病得以控制。由此他们也认为脚气病的发生,与营养的关系甚为密切。1921年,英国化学家芬克在艾克曼的基础上,终于从米糠中提取出维生素B1。至此,人类揭开了脚气病的秘密,从而也奠定了人类研究维生素类化合物基础。(2000.9.5 )
大江川 发表评论于
黄帝内经》里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 ——《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篇》   “五谷:糠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 ——《黄帝内经·灵枢·五味篇》   秋天,气候比较干燥,再加上夏日生冷饮食的损耗,所以除燥与进补被提到重要日程上来。 五谷为养白色食物赶走秋燥 “五谷”之说逐渐形成的习俗,是指稻、麦、黍、稷、菽五种粮食作物。黍指玉米,也包括黄米,稷指粟(高粱),菽指豆类。我们可以把这类食物统称为五谷杂粮。   其中小米最被国人推崇,小米属热性,黄色,最补脾胃,早晨食用好。同时,米属凉性,尤其适合在傍晚食用,可以多吃一些。而面属热性,最补心气,冬种夏收,夏季食用最好。   另外,各种豆类比较适合在冬季食用。在腊八那天,传统民俗要熬腊八粥,粥中就加入了芸豆、红豆等各种豆类,这也是非常顺应天时的。   在古代中医看来,一日三餐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各种谷物,也是对人体最为滋养的。五谷被看做各种食物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每顿饭中,中医认为应当多吃主食。   目前,秋高气爽,但“燥”字当头,为了避免其对身体带来的伤害,应当以润为主,而五谷可以养人,所以就要多吃一些。中医认为,五脏中的肺对应的是白色。要想达到润肺的功效,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吃一些白色的主食,例如米面等。 五果为助 果核果肉浑身是宝   《黄帝内经》中的“五果”为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大枣、李子、栗子、杏、桃,泛指各种水果。   在秋季,水果的品种非常丰富,如梨、葡萄、苹果、橘子等,果肉和果核(坚果)各具营养。果肉为了滋养果核而存在,因此坚果类如杏仁、核桃仁、松子仁等都是营养成分充足的好东西。   此外,梨、葡萄
等的果肉同样也有润泽之效。不过,梨性寒,若是肠胃不好,生吃则可能会腹泻,不妨熟吃。 (食方一:银耳、秋梨、红苹果、冰糖、莲藕汁熬制成汤,酸甜可口,润肺祛痰。)   五畜为益虽补精血儿童少食   《黄帝内经》中的“五畜”为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牛、狗、猪、羊、鸡,即各种肉类。   成人食用一些肉类,可以大补精血,但对于发育不完全的小孩子来说,是不适合摄入过多肉类的,因为吃肉太多,可引发性欲。   而对于肠胃较弱的老人来说,由于各种肉类不易于消化,可以在吃肉的同时小酌一些淡酒,并在烹饪的过程中加入葱、姜、蒜等,以帮助肠胃更好地消化、吸收。   在秋季,进补成为很多人的头等大事,但也不适宜大补特补,老人可以吃一些小牛肉炖萝卜汤,滋养身体。 五菜为充疏通气息易于通便   《黄帝内经》中的“五菜”为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并非是特指,而是泛指各种蔬菜。   一般来说,各种蔬菜在古代作为饥荒时的补充而存在。而在现代,蔬菜则是我们的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存在。在秋季,多食蔬菜可以疏通气息,易于通便,滋润秋燥;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 五谷:即粟、豆 、麻、麦、稻。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五果:《灵枢经五味》:“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果即:李、杏、枣、桃、栗。 五畜:指牛、犬、羊、猪、鸡等五种畜类肉。《素问·脏气法时论》:“五畜为益。” 五菜:“五菜”是指各类菜蔬,能营养人体、充实脏气,使体内各种营养素更完善,更充实。菜蔬种类多,根、茎、叶、花、瓜、果均可食用。它们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也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 讲究膳食平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谷”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其次是植物蛋白质,脂肪含量不高。古人把豆类作为五谷是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的,因为谷类蛋白质缺乏赖氨酸,豆类蛋白质缺少蛋氨酸,谷类、豆类一起食用,能起到蛋白质相互补益的作用。 “五果”是指桃、梨、杏、李、枣、栗子等多种鲜果、干果和硬果。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食物纤维,还有一部分植物蛋白质。“五果”尽量生吃,才能保证养分中的维生素不受烹调的破坏。鲜果加工
成干果,便于运输和贮存,虽然水溶性维生素有损失,但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反而因脱水而增多。硬果类如花生、核桃、瓜子、杏仁、栗子,所含蛋白质类似豆类,可弥补谷类蛋白质的不足。 “五畜”是指畜、禽、鱼、蛋、奶之类的动物性食物。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可以弥补植物蛋白质的不足。 “五菜”是指各类菜蔬,能营养人体、充实脏气,使体内各种营养素更完善,更充实。菜蔬种类多,根、茎、叶、花、瓜、果均可食用。它们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也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 30人 喜欢 喜欢 回应 推荐 喜欢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 推荐到广播 这个小组的成员也喜欢去 中医体质养生 (3279) 自然疗法·整体健康 (2794) 中医养生 (5615) 养生之道,从年轻做起 (6051) 经络学 (934) 化妆品成分&有机生活 (868) 中医养生俱乐部 与 健康投资管理 欢迎来到本组,让我们大家一起探讨,一起学习,一起实践,一起减肥,一起养生。 追求健康我想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更重要的还有心理的健康,健康的心态和价值观,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等等,有了这些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会更加地美妙。 减肥一定要有科学正确的理念来指导,不要采取错误的方式,追求所谓的快速减... 1447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你是否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员? 加入小组 最新话题 ( 更多 ) 女生髋很宽怎么办呢? (宝瓶子) 健康养生从2.12起,好女不过百之减肥有道 (白小菜好姑娘) 杨式太极拳二十四式拳谱和八段锦口诀 (唐山建民) 立秋时节话养生,怎么样在立秋时节养生保健 (唐山建民) 刘光瑞《中医养生之道》讲座笔记摘录 (丹青小蝶) 一个蛮好的中医养身网站,分享一下 (applehyuk) 【深度思考】中医脉诊,离我们有多远? ([已注销]) 陈大惠老师对话中医女博士,给所有的人敲响警钟! (iherb海淘达人) 全站热点话题: 我比你们都懒,可是我还是白了(美即双花... 1568回应 厂下广卞廿士十一卉半与本二上旦上二本与... 213回应 【完结】受不了了,有头发问题,痘痘,减... 133回应 老公出轨!从怀疑到确认的三天心碎经历(转... 110回应 基督徒的婚恋--信与不信不可同负一轭? 28回应 各位觉得最霸气的诗句是什么? 187回应 【京瓣儿爵士鼓@北京教学】 1015回应 我想说说写书法用的笔和纸,有人想听吗?1... 83回应 豆瓣小组手机客户端 轻轻松松看小组,随时随地聊话题 ? 2005-2013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大江川 发表评论于
jky.qzedu.cn/zhsj/kp--zs/wss.htm
Translate this page
第一个维生素的发现. 维生素对于人类的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为它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要素”,所以被称之为“维生素”。人类缺乏维生素就会生种种毛病。ZT
第一个维生素的发现


  维生素对于人类的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为它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要素”,所以被称之为“维生素”。人类缺乏维生素就会生种种毛病。比如缺乏维生素A,就会得夜盲症;缺乏了维生素B,就会得脚气病,缺乏了维生素C,就会得坏血病……。最早发现食物中维生素的,是荷兰医生埃克曼。
  19世纪80年代,当时荷兰统治下的东印度群岛上的居民们长期受着脚气病的折磨,为解除这种病对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威胁,1896年,荷兰政府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开展研究防治脚气病的工作。埃克曼也参加了这个委员会的工作。当时科学家和医生们认为脚气病是一种多发性的神经炎,并从脚气病人血液中分离出了一种细菌,便认为是这种细菌导致了脚气病的蔓延,它是一种传染病。
然而埃克曼总感觉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这种病如何防治?是否真是传染病?这些问题一直在他脑海盘旋,于是,他继续着这种病的研究工作,并担任了新成立的病理解剖学和细菌学的实验室主任。
  1896年,就在埃克曼做实验的陆军医院里养的一些鸡病了,这些鸡得的就是“多发性神经炎”,发病症状和脚气病状相同。这一发现使埃克曼很高兴,他决心从病鸡身上找出得病的真正原因。起先他想在病鸡身上查细菌。他给健康的鸡喂食从病鸡胃里取出的食物,也就是让健康的鸡“感染”脚气病菌,结果健康的鸡竟然全部安然无恙,这说明菌并不是引起脚气病的原因。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就在埃克曼继续着他的实验的时候,医院里的鸡忽然一下子都好了。原来在鸡患病之前,喂鸡的人一直用医院病人吃剩的食物喂鸡,其中包括白米饭。后来,这个喂鸡的人调走了,接替他的人觉得用人吃的上好的食物来喂鸡太浪费了,便开始给鸡吃廉价的糙米。意想不到的是,鸡的病反而好了。埃克曼分析:稻米生长的时候,谷粒外包裹着一层褐色的谷皮,这种带皮的迷就是糙米。碾去谷皮,就露出白色的谷粒,这就是白米。这里的人喜欢吃白米饭,给鸡吃的剩饭也正是这种白米饭。结果一段时间后,就会得多发性神经炎。这样说来,很可能在谷皮中有一种重要的物质,人体一旦缺乏后,就会得多发性神经炎。考虑了这些情况后,埃克曼决定再作一番实验。他选出几只健康的的鸡,开始用白米饭喂它们。过了一阵子,鸡果然患了多发性神经炎。他随即改用糙米来喂米,很快,这些鸡都痊愈了。埃克曼反复这样的实验,最后,他可以随心所欲地使鸡随时患病,随时复原。于是,埃克曼把糙米当作“药”,给许多得了脚气病的人吃,果然这种“药”医好了他们。
  1897年,埃克曼把上述的研究成果写成了学术论文公开发表。他的论文发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轰动,大家都对研究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并争先恐后地开展了研究。1911年,埃克曼和另一个科学家终于成功地从米糠中提炼出这个物质。这是一种可以溶于水或强酒精的物质。它能透过薄膜,这表明它是一处分子量比较小的物质。它可以用来治疗脚气病。
  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的维生素。后来,波兰的生物化学家芬克把它称为“生命胶”,现在我们称它为硫胺素,即维生素B1。
  埃克曼的发现在营养学中起到了领先的作用,他发现了食物中含有人体和生命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物质,开辟了研究维生素的新领域。
大江川 发表评论于
ZT
第一个维生素的发现


  维生素对于人类的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为它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要素”,所以被称之为“维生素”。人类缺乏维生素就会生种种毛病。比如缺乏维生素A,就会得夜盲症;缺乏了维生素B,就会得脚气病,缺乏了维生素C,就会得坏血病……。最早发现食物中维生素的,是荷兰医生埃克曼。
  19世纪80年代,当时荷兰统治下的东印度群岛上的居民们长期受着脚气病的折磨,为解除这种病对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威胁,1896年,荷兰政府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开展研究防治脚气病的工作。埃克曼也参加了这个委员会的工作。当时科学家和医生们认为脚气病是一种多发性的神经炎,并从脚气病人血液中分离出了一种细菌,便认为是这种细菌导致了脚气病的蔓延,它是一种传染病。
然而埃克曼总感觉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这种病如何防治?是否真是传染病?这些问题一直在他脑海盘旋,于是,他继续着这种病的研究工作,并担任了新成立的病理解剖学和细菌学的实验室主任。
  1896年,就在埃克曼做实验的陆军医院里养的一些鸡病了,这些鸡得的就是“多发性神经炎”,发病症状和脚气病状相同。这一发现使埃克曼很高兴,他决心从病鸡身上找出得病的真正原因。起先他想在病鸡身上查细菌。他给健康的鸡喂食从病鸡胃里取出的食物,也就是让健康的鸡“感染”脚气病菌,结果健康的鸡竟然全部安然无恙,这说明菌并不是引起脚气病的原因。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就在埃克曼继续着他的实验的时候,医院里的鸡忽然一下子都好了。原来在鸡患病之前,喂鸡的人一直用医院病人吃剩的食物喂鸡,其中包括白米饭。后来,这个喂鸡的人调走了,接替他的人觉得用人吃的上好的食物来喂鸡太浪费了,便开始给鸡吃廉价的糙米。意想不到的是,鸡的病反而好了。埃克曼分析:稻米生长的时候,谷粒外包裹着一层褐色的谷皮,这种带皮的迷就是糙米。碾去谷皮,就露出白色的谷粒,这就是白米。这里的人喜欢吃白米饭,给鸡吃的剩饭也正是这种白米饭。结果一段时间后,就会得多发性神经炎。这样说来,很可能在谷皮中有一种重要的物质,人体一旦缺乏后,就会得多发性神经炎。考虑了这些情况后,埃克曼决定再作一番实验。他选出几只健康的的鸡,开始用白米饭喂它们。过了一阵子,鸡果然患了多发性神经炎。他随即改用糙米来喂米,很快,这些鸡都痊愈了。埃克曼反复这样的实验,最后,他可以随心所欲地使鸡随时患病,随时复原。于是,埃克曼把糙米当作“药”,给许多得了脚气病的人吃,果然这种“药”医好了他们。
  1897年,埃克曼把上述的研究成果写成了学术论文公开发表。他的论文发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轰动,大家都对研究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并争先恐后地开展了研究。1911年,埃克曼和另一个科学家终于成功地从米糠中提炼出这个物质。这是一种可以溶于水或强酒精的物质。它能透过薄膜,这表明它是一处分子量比较小的物质。它可以用来治疗脚气病。
  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的维生素。后来,波兰的生物化学家芬克把它称为“生命胶”,现在我们称它为硫胺素,即维生素B1。
  埃克曼的发现在营养学中起到了领先的作用,他发现了食物中含有人体和生命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物质,开辟了研究维生素的新领域。
大江川 发表评论于
黄帝内经》里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 ——《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篇》   “五谷:糠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 ——《黄帝内经·灵枢·五味篇》   秋天,气候比较干燥,再加上夏日生冷饮食的损耗,所以除燥与进补被提到重要日程上来。 五谷为养白色食物赶走秋燥 “五谷”之说逐渐形成的习俗,是指稻、麦、黍、稷、菽五种粮食作物。黍指玉米,也包括黄米,稷指粟(高粱),菽指豆类。我们可以把这类食物统称为五谷杂粮。   其中小米最被国人推崇,小米属热性,黄色,最补脾胃,早晨食用好。同时,米属凉性,尤其适合在傍晚食用,可以多吃一些。而面属热性,最补心气,冬种夏收,夏季食用最好。   另外,各种豆类比较适合在冬季食用。在腊八那天,传统民俗要熬腊八粥,粥中就加入了芸豆、红豆等各种豆类,这也是非常顺应天时的。   在古代中医看来,一日三餐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各种谷物,也是对人体最为滋养的。五谷被看做各种食物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每顿饭中,中医认为应当多吃主食。   目前,秋高气爽,但“燥”字当头,为了避免其对身体带来的伤害,应当以润为主,而五谷可以养人,所以就要多吃一些。中医认为,五脏中的肺对应的是白色。要想达到润肺的功效,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吃一些白色的主食,例如米面等。 五果为助 果核果肉浑身是宝   《黄帝内经》中的“五果”为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大枣、李子、栗子、杏、桃,泛指各种水果。   在秋季,水果的品种非常丰富,如梨、葡萄、苹果、橘子等,果肉和果核(坚果)各具营养。果肉为了滋养果核而存在,因此坚果类如杏仁、核桃仁、松子仁等都是营养成分充足的好东西。   此外,梨、葡萄
等的果肉同样也有润泽之效。不过,梨性寒,若是肠胃不好,生吃则可能会腹泻,不妨熟吃。 (食方一:银耳、秋梨、红苹果、冰糖、莲藕汁熬制成汤,酸甜可口,润肺祛痰。)   五畜为益虽补精血儿童少食   《黄帝内经》中的“五畜”为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牛、狗、猪、羊、鸡,即各种肉类。   成人食用一些肉类,可以大补精血,但对于发育不完全的小孩子来说,是不适合摄入过多肉类的,因为吃肉太多,可引发性欲。   而对于肠胃较弱的老人来说,由于各种肉类不易于消化,可以在吃肉的同时小酌一些淡酒,并在烹饪的过程中加入葱、姜、蒜等,以帮助肠胃更好地消化、吸收。   在秋季,进补成为很多人的头等大事,但也不适宜大补特补,老人可以吃一些小牛肉炖萝卜汤,滋养身体。 五菜为充疏通气息易于通便   《黄帝内经》中的“五菜”为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并非是特指,而是泛指各种蔬菜。   一般来说,各种蔬菜在古代作为饥荒时的补充而存在。而在现代,蔬菜则是我们的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存在。在秋季,多食蔬菜可以疏通气息,易于通便,滋润秋燥;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 五谷:即粟、豆 、麻、麦、稻。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五果:《灵枢经五味》:“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果即:李、杏、枣、桃、栗。 五畜:指牛、犬、羊、猪、鸡等五种畜类肉。《素问·脏气法时论》:“五畜为益。” 五菜:“五菜”是指各类菜蔬,能营养人体、充实脏气,使体内各种营养素更完善,更充实。菜蔬种类多,根、茎、叶、花、瓜、果均可食用。它们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也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 讲究膳食平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谷”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其次是植物蛋白质,脂肪含量不高。古人把豆类作为五谷是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的,因为谷类蛋白质缺乏赖氨酸,豆类蛋白质缺少蛋氨酸,谷类、豆类一起食用,能起到蛋白质相互补益的作用。 “五果”是指桃、梨、杏、李、枣、栗子等多种鲜果、干果和硬果。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食物纤维,还有一部分植物蛋白质。“五果”尽量生吃,才能保证养分中的维生素不受烹调的破坏。鲜果加工
成干果,便于运输和贮存,虽然水溶性维生素有损失,但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反而因脱水而增多。硬果类如花生、核桃、瓜子、杏仁、栗子,所含蛋白质类似豆类,可弥补谷类蛋白质的不足。 “五畜”是指畜、禽、鱼、蛋、奶之类的动物性食物。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可以弥补植物蛋白质的不足。 “五菜”是指各类菜蔬,能营养人体、充实脏气,使体内各种营养素更完善,更充实。菜蔬种类多,根、茎、叶、花、瓜、果均可食用。它们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也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 30人 喜欢 喜欢 回应 推荐 喜欢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 推荐到广播 这个小组的成员也喜欢去 中医体质养生 (3279) 自然疗法·整体健康 (2794) 中医养生 (5615) 养生之道,从年轻做起 (6051) 经络学 (934) 化妆品成分&有机生活 (868) 中医养生俱乐部 与 健康投资管理 欢迎来到本组,让我们大家一起探讨,一起学习,一起实践,一起减肥,一起养生。 追求健康我想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更重要的还有心理的健康,健康的心态和价值观,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等等,有了这些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会更加地美妙。 减肥一定要有科学正确的理念来指导,不要采取错误的方式,追求所谓的快速减... 1447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你是否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员? 加入小组 最新话题 ( 更多 ) 女生髋很宽怎么办呢? (宝瓶子) 健康养生从2.12起,好女不过百之减肥有道 (白小菜好姑娘) 杨式太极拳二十四式拳谱和八段锦口诀 (唐山建民) 立秋时节话养生,怎么样在立秋时节养生保健 (唐山建民) 刘光瑞《中医养生之道》讲座笔记摘录 (丹青小蝶) 一个蛮好的中医养身网站,分享一下 (applehyuk) 【深度思考】中医脉诊,离我们有多远? ([已注销]) 陈大惠老师对话中医女博士,给所有的人敲响警钟! (iherb海淘达人) 全站热点话题: 我比你们都懒,可是我还是白了(美即双花... 1568回应 厂下广卞廿士十一卉半与本二上旦上二本与... 213回应 【完结】受不了了,有头发问题,痘痘,减... 133回应 老公出轨!从怀疑到确认的三天心碎经历(转... 110回应 基督徒的婚恋--信与不信不可同负一轭? 28回应 各位觉得最霸气的诗句是什么? 187回应 【京瓣儿爵士鼓@北京教学】 1015回应 我想说说写书法用的笔和纸,有人想听吗?1... 83回应 豆瓣小组手机客户端 轻轻松松看小组,随时随地聊话题 ? 2005-2013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