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我的一个所爱。每天上午休息时,总要为自己沏一杯清茶。泡茶的那个过程,本身就有很多情趣,甚至可说是“心灵疗养”。一定要用新烧的水,等着水在壶中烧开,倒入杯中,再用一个小漏勺,轻轻过水,清洗一下。当茶沏好了,一杯清茶摆在面前,可以呆呆地凝视,看着那清华亮色的一汪时,好像身心都交融进去了。那真是静谧和安详的一刻。
昨日的上午,窗外飘飞起冬天悠扬的雪花,喝一口茶水,觉得是那么温暖。今晨,有点久违的阳光出来了,照射着白皑皑的大地,再伴一口热茶,满室都是温情。很奇怪,三伏的夏天,依然爱茶。当热热的茶水捧在手上,心里产生的却是凉丝丝的感意。茶,这种春夏秋冬,四季常“清”,冷热皆宜的境界,大概是其他饮料都难以替代的。
成都人很爱喝茶,到处都有茶馆。学会喝茶也是受着我妈妈的感染。那个时候,她喜爱的是成都出产的“三级茉莉花茶”。常常都听见她在嚷嚷,“三花”什么的。到底一共分了多少级别,我也搞不清,可能是五级吧。现在的感觉是,那时能喝上“三花”,就是今天的“小资”级了。“三花”大概就是三毛钱一两吧。我妈妈说,虽然那时她们办公室人人手中都有一杯茶,但大家喝的都是“面面茶”。好像是一角钱一两。妈妈虽然是穷人出生,但是极其“大方”,请大家喝“三花”,那是“小茶”一桩。
我真正开始有雅兴静静来品茶,还是近些年的事了。开始时,喝的牌子是“吴裕泰”茉莉龙珠。大都是我姐夫从北京买好后,姐姐用邮递送来。或者,就是他们买了之后,等我回去再搬来。后来才知道,价格还是有点贵。前年大约是六百元一斤。有一次在城里和网友一起论茶,她们中一个,好像叫思如韵推荐了四川的“碧潭飘雪”。那年回去买来一试,真的很不错。当时只要八十元一斤。这两年也就跟定了“碧潭飘雪”。其实,带着茉莉花蕾的“碧潭飘雪”茶,很像就是父母以前喝的那种“三花”茶。
女儿也开始在喝茶了。那次,还是她在做住院医生时,我去看她。她问我喝不喝茶,说是真正的茶叶,好茶叶泡的。倒是奇怪,她是那种天天拿着杯“拿铁”的小青年,最多也就见着她喝喝袋装茶而已。当然免不了要看她怎么泡茶,又用了什么好茶叶。
女儿有点佹僪样的,先是慢慢弄茶,程序倒是挺对的。泡好后,用了两个袖珍小茶杯,给妈妈摆一杯在面前。然后叫我先试试好不好喝。我感觉还可以吧。那茶味比较温润。她说是好牌子,高规格的“大红袍”。
听女儿讲,茶叶是隔壁的邻居给的。那个邻居,以前是通用汽车公司的付总裁。退休了,每年都去中国。这个茶叶就是他从上海买回来的。女儿说,邻居喜欢中国,特别是中国茶。“火吆”,女儿的成都话说得很不错,“你不晓得他从上海买了好多东西回来哦”。
问她买了些什么呢?
衣服,丝巾,还有不少这样的茶叶。女儿说,那天周末,邻居他们叫我去喝茶,还给讲了买茶叶的过程。他说不喜欢去大商店,是去的一家小店。进去后,就说要好的大红袍。店员先拿出一盒,邻居又问,还有没有更好的。然后店员又另外拿出来一包,说这是最好的,1500元。我说,他不怕被骗吗?女儿讲,邻居说了他很懂茶叶,看一眼就知道质量。还有,邻居说的,中国的茶叶质量最好又特别便宜。就算别人给了差点的等级,拿回来,也是这边买不到的。跟着又还加了句,你别替人担心了,人家都是做大生意的。
也就在当年的秋天,我们一家人也约在了上海一周。一天,女儿说,她也想买点邻居喜欢的“大红袍”。那天,我们先在豫园游玩了一会儿。后来去了她说的那个茶叶店,就在“老西门”那边。
女儿要了几筒“大红袍”,大概她是想回送给邻居朋友。来而不往,非礼也,这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之一。 虽然价格不菲,但心里还是暗暗高兴:健康,清新,爱喝中国茶的,是好事,也是好朋友。
后来发现,女儿在我的茶柜里,也放了一筒她买来的“大红袍”。只是,到至今还放在那里没有打开:因为我还是更爱蜀山故乡那一潋清波碎花的“飘雪”茶。